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喝王老吉越喝越虚,为什么没人说

喝王老吉越喝越虚,为什么没人说

新“皇帝的新衣”:
“虚火”者喝王老吉越喝越虚,为什么没人说?
(作者张伟峰,借势营销的实践者,曾在大型企业、广告公司任策划、推广负责人。

当今市场,同质化严重,平庸的市场推广只能淹没在汪洋的市场大海之中!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摆脱低水平的产品层面上的诉求,借天时、地利、人文、事件、政策……等所有可借之势,同时,还要有一些“疯狂”精神,给品牌和产品注入一些非同寻常的元素……,从而打破传统营销方式、摆脱低水平竞争局面,让消费者真正喜欢您的品牌和产品,把您的产品变为畅销品,把营销带入更高的境界!欢迎探讨交流598235080@。


经过王老吉的策划和宣传攻势,现在大家都知道:怕上火,喝王老吉!
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关于王老吉和凉茶的天大的秘密:“虚火者喝王老吉越喝越虚”!
中医的“上火”,分为“实火”和“虚火”,中医治疗上火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所以,治上火必须分清上火的原因:是“虚火”还是“实火”?
大部分人只会在炎热的那么几天导致“实火”,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的“火”是“虚火”,而金银花、夏枯草等王老吉中的中草药是治疗“实火”的!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在通过王老吉用治疗“实火”的中药来治疗“虚火”!
从中医上讲,“虚火”实际上是“阴虚火旺”,如果“虚火”者服用治疗“实火”的药来降“虚火”,反而会使阴虚更虚,火气更大,无异于“火上浇油”!这种以损害身体阴阳平衡为代价,造成恶性循环的治法是极不可取的,一段时间后会带来下一轮更严重的“上火”,一些人还在感慨:“我的火怎么这么大啊!怎么火越降越大啊!”岂不知“虚火”的人越喝王老吉“虚火”越大,副作用越大,越喝越不健康!
换句话说,王老吉等凉茶只适合一年中最热的那么几天喝,而大部分人的大多数时间都不适合喝王老吉!从本质上讲,王老吉含中草药,就要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然而,“怕上火,喝王老吉”这样如“皇帝的新衣”的谎言却大行其道,持续了十多年,居然没人站出来说出真相,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我来试着分析一下:
一、策划人在满足消费者心理,却抛弃了消费者健康。

在中国很多人的观念中,“火”都是不好的东西,因为“上火”会导致喉咙痛、口腔溃疡、牙龈疼痛等不好的症状,所以大家都“怕上火”,但是从中医角度讲,生命需要“火”带来的温度来温润,人若没有了温度,就不存在了,只是这个“阳火”要和“阴”保持平衡;况且“火”还有“实火”和“虚火”之分,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王老吉的策划人正是利用和满足了消费者“怕上火”的心理,才有了“怕上火,喝王
老吉”。

从策划角度来说,满足消费者心理比教育消费者心理付出的成本要少得多,从策划角度来看,也许策划人没有错!但是如果策划人如果明知道上述中医理论(按照策划工作的专业流程,策划人肯定要对“上火”进行深入研究),而非要断章取义、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做出“怕上火,喝王老吉”的策划,就应该反思自己的职业道德了:你的策划害了多少人啊!
二、中医大家们明知“实火”和“虚火”之分,却“不约而同”、“默契”地选择沉默。

在中医理论中,“实火”和“虚火”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甚至稍微知道些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医德双馨、德高望重的中医院、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研究院的教授、专家们为什么都不说出真相?
第一种可能:他们都没听说过“怕上火,喝王老吉”。

第二种可能:王老吉买通了他们。

第三种可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人不说我也不说。

说了,得罪人;不说,大家相安无事,说出真相风险太大!至于医德和大多人的健康,又不会专门有人把不说真相的责任怪罪到自己头上!
三、“喝了不上火”,对消费者只是一种心理安慰。

喝了王老吉后,到底上不上火?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不过从中医理论上看,大多数人不会感觉到效果,不过这并不重要,大多数消费者只是把王老吉做为“不上火”的象征,只是追求一种心理安慰罢了。

四、生产厂家责任最大
生产凉茶的相关厂家可能会想,别的我不管,先赚了钱再说!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不伤害消费者利益,这无可厚非!
但是,对于这一事件,从道德层面讲,帮凶们都应该受到谴责!不过从目前法律层面上讲,帮凶们都有可能逃脱法律责任,别人抱的都是“不哭的孩子”!唯独生产厂家永远都逃脱不了相关责任,一旦出事都不会小。

不过有的厂家可能会说,我不知道上述中医理论啊!那么你不知道刀会杀人才用刀杀了人,就可以不追究你的责任了吗?
尽管这一事件关乎某些企业的生死存亡,但是从更多数人的利益角度考虑,我还是要奉劝有关厂家,尽快妥善处理此事。

我想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才造就了现代版凉茶的“皇帝的新衣”,本来,作为一个策划人,我是想为凉茶这个品类建设做点什么,但是通过研究,我发现上了上述问题,无意中做了说出真相的“小孩”,我深感遗憾!
更令我遗憾的是:某些大家还在为中国凉茶走向世界而指点江山,某些企业还在为争夺“怕上火”而打得不可开交,某些研究人员还在研究“王老吉现象”……
对此,我更加深深地遗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