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4节蒸腾作用
安徽淮南洞山中学罗慧武
一、教学分析
蒸腾作用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现象的观察和探索。
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相关实验的演示,并通过相关的问题串联系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再进一步联系生活现象进行知识迁移,形成对蒸腾作用的整体认识,认识到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整个自然界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感觉和认识到蒸腾作用的存在,但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又很难对蒸腾作用的整体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设计的经验,并学习了与蒸腾作用相关的吸收作用等知识,在教学中有待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将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有关蒸腾作用的完整知识。
三、核心素养
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和农作物都是我们观察和探索的对象,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通过探索气孔数目和分布,训练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使其了解气孔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训练观察和分析能力,并由此理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形成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四、设计思路
(一)教材处理
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植物吸收水分,与植物吸收作用有关;蒸腾作用过程中散失水分的主要门户是气孔,涉及关于叶片结构的知识,同时探究气孔的分布是一
个重要实验。
蒸腾作用还涉及水分的运输,与根、茎、叶中导管的功能有关。
此外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的知识相联系。
(二)重要概念及事实性知识梳理
1.重要概念
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
2.支撑的次级概念及事实性知识
A.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
A1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是蒸腾作用。
A2植物体内的水分蒸腾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的。
A3蒸腾作用是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方式。
B.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1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B2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面温度。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核心是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认识蒸腾作用,并由此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第一个是演示活动,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蒸腾作用的存在,了解蒸腾作用的条件及过程,通过直观感知分析蒸腾作用的发生部位、条件;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自主发现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规律,通过比较分析,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再将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物的其他生理方式进行联系,从而形成植物生活方式的总体认识,并进一步明确蒸腾作用对植物本身和自然界的意义。
五、教学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
2.初步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说明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4.通过蒸腾失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二)教学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七、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演示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材料和相关装置。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实验材料和器具。
(二)学生准备
收集与蒸腾作用相关的实例。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境引入
多媒体图文展示: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消耗200
千克的水,其中有1 872克的水作为玉米的组成成分,
维持植物生理作用的水为250克,这两类用水量加起
来约为2 122克,仅占植物吸收进入体内水分总量的
1%,那其余99%的水分跑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观看、倾听。
联系所学知识,思考。
观察植物蒸腾现象
演示实验:植物的蒸腾失水。
提问:
1.这种现象受外界哪几种非生物因素影响较大?
2.通过对比实验装置,可以判断植物哪一个器官
与散失水分有关?
3.水分以什么形式从植物体散失?
4.植物体这个器官的哪一个结构与散失水分有
关?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
联系所学知识,思考、分
析。
明确蒸腾作用的概念
结合学生回答,明确蒸腾作用的概念:
在温暖、有阳光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
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板书:第4节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
)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蒸腾
作用的关键词。
活动:探究植物的气孔数目及分布
教师引导学生:
阳地植物与阴地植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叶片上的
气孔数目可能会有差别。
有些植物可以生活在不同生活环境中,同一株植
物上部和下部的叶片,同一片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接
受光照程度不同,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也有可能不同。
如何设计方案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及分布的差别
呢?
提示:
如何来统计上表皮或下表皮的气孔占气孔总数的
比例?
选取叶片什么部位的表皮来制作叶表皮的装片?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展示建议方案一、建议方案二。
指导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叶表皮气孔多;同一种植物
在阴湿处气孔少,向阳处气孔多;植物上部气孔比下
倾听。
思考。
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常识,
提出实验假设,并分组设
计实验方案。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探
究,并记录实验结果,汇
总、统计、分析,得出实
验结果。
与教师共同分析,得出实
验结论。
叶散失水分
温暖、阳光照射
通过气孔
部多,很多植物的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气孔多。
植物体的气孔数目和分布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过渡
教师讲述:
蒸腾作用确实存在,而且将大量水分散失到空气
中,植物的这种生理作用对植物本身和自然界有什么
作用呢?
思考。
蒸腾作用的
意义
提问:
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对于植物体究竟是
一种浪费,还是有其特殊意义呢?
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中的水却可以往高处
去呢?
大树为什么不会被阳光灼伤呢?
综合学生意见,明确蒸腾作用的意义。
(板书:
二、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2.可以降低叶片温度)
思考、讨论、相互交流。
观察图片。
阐述各自意见,并相互点
评。
倾听,明确蒸腾作用的意
义。
课堂小结指导学生绘出前后知识系统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蒸
腾作用知识系统图。
九、板书设计
第4节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
二、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2.可以降低叶片温度
十、教学反思
演示实验“植物的蒸腾失水”,有利于学生掌握蒸腾作用的概念,但对于叶柄、细嫩的茎也能进行蒸腾作用,并没有加以演示或进行探究,实际上只要对书本上的实验稍加改进,即可验证。
这部分内容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亲自探究,加深其对实验设计的理解,并进一步理解蒸腾作用的部位等相关知识。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能力,设计“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活动,并得出相关结论。
这点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叶
散失水分
温暖、阳光照射 通过气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