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ppt.ppt
(一)思考并讨论:
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直指 的对象应该是秦始皇,那么文章为什么不直接 从秦始皇开始写,而是从秦孝公写起,历经惠 文、武王、昭襄王,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及 至始皇。
2、就秦王朝的这一历史史实,按贾谊的观点, 你会怎样选取材料来论证?
13
总结:作者所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指的是“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 取与守不同之术也。”秦要统一全国,自然要对山东 (崤山之东)诸候采取攻势,逐步消灭它们;而在统 一全国之后要防止人民颠覆它的政权,这就转入守势。 处于攻势“尚诈力”,处于守势“贵顺权”。“顺权” 就是施行仁义以收拢民心。秦灭六国后依旧残酷地压 迫人民,不施仁义,故而迅速灭亡。要讲清这一点, 只有以史实为依据,从孝公写起,说明秦的兴亡过程。
过秦论
贾谊
1
学习目标
1、识记贾谊及其文学作品 2、归纳文言现象,疏通文 章内容
2
贾谊 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学
识渊博,年青时就负有才名,年仅二十 岁,就被召为博士,后因提议改革政治, 遭权贵嫉妒、毁谤,后贬为长沙王太傅。 33岁抑郁而死。
所著政论文有《过秦论》《陈政事 疏》《论积贮疏》。
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 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
6
4、蒙故业,因遗策
继承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
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 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 膏腴(gāoyú),指土地肥沃 南、西、东,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
7
6、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以致天下之士
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
图和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
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
像包袱一样、像口袋一样
5
3、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 衡而斗诸侯。
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 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诸 侯自相争斗。 内、外,名词作状语,对内、对外 “衡” 通“横”,连横的策略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三)思考同样不施仁义,作者又是如何选 择材料来体现秦攻时所向披靡,守时溃不成 军?
提示:双方力量的对比 1、秦与六国的对比 2、陈涉与九国的对比 3、秦与陈涉对比
16
作者既渲染秦的强盛,又权力 铺写诸侯合纵缔交,会盟弱秦时的地广 人众――列出战国四公子的姓名,备加 称颂;历数六国政治、外交、军事等方 面的人才,具体姓名达20人之多。诸侯 罗致人才,约从离衡“以十倍之地,百 万之众,叩关而攻秦”,可行动的结果 ──秦国开关延敌,诸侯不战而自困。 越是写诸侯人才众多,就越反衬出秦之
(一)归纳各自然段的段意。
1、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第1段)。 2、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第2段)。 3、秦始皇统一全国(第3段)。 4、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第4段)。 5、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第5段)。
11
(二)明确全文中心论点
1.文章的标题“过秦论”是什么意思?
2.文中指出了秦哪一方面的过失,原因是什么? 就各段段意可明白,文章前三段说的是秦的兴盛过程,
14
(二)分析本文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如何围 绕“仁义不施”选取的材料?
提示:1、秦孝公之时,选取了“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
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这一事例,来说明秦的统治者 “不施仁义”而“尚诈力”。
2、孝公之后五君时,选取了秦的对立面诸候连衡一方来反衬。齐、 赵、楚、魏四国的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和信陵君,“此四君者, 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以此显示秦残暴,不施 仁义。
8、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
9
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 万,流血漂橹。
秦有富余的力量来控制他们的弱点,追赶逃 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 可以漂浮盾牌。 橹(lǔ),盾牌 弊,弱点、毛病。 北,打了败仗逃跑的人。 亡,动词作名词,逃跑的人
10
分析文章结构,明确全文中心。
3、秦始皇时:攻,突出了用形象的动词及动词短语,高度概括了
秦的暴政,“振长策”“御”“执敲扑”“鞭笞”。用“胡人不敢
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一细节来体现秦的强大并从侧
面反映了秦“不施仁义”。守,选取“焚百家之言”“隳名
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这些事例来体现强秦的暴虐依旧,
仁义不施依旧。
15
强大无敌。
17
写陈涉出身之低下、起义的仓 猝、士卒的弱少、兵器的钝劣 以及“天下云集响应”的形势 以及结果等方面与地广人众的 九国之师对比。来说明秦不是 亡在力量上,而是策略上。
18
作者正是通过秦不亡于地广人众的 诸侯,而亡于在各方面都远不及诸侯的 陈涉这个史实,引出结论。前半篇以诸 侯作反衬,极写秦国之强,后半篇也以 诸侯为反衬,极写陈涉之弱,将秦国与 陈涉都向两极予以强化,这样对比更为 鲜明,悬念更为强烈,结论也更为可靠。
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 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 优秀人才。 会盟,集会结盟。 爱,吝惜。 致,招致,招纳。 以,介词,用来 弱,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8
7、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 顾虑徘徊不敢入关。 逡巡(qūnxún)
第四段写秦的灭亡,最后写灭亡的原因。所以从内容上来 看此文章的重点在于分析秦王朝 的灭亡,秦的过失自然不在它逐步强盛时期(攻),而在 它夺得天下之后(守)。
秦失天下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2
分析本文如何让观点来统率材料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毛泽东
3
合作学习
翻译课文1-2段的语句,并指出其 中的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 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要求:组长分工,小组成员 合作,做好黑板展示准备
4
1、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 的土地 。 崤函(xiáo hán) 雍(yōng)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