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总结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总结

二、注重多方面习惯的培养1.行为习惯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

2.生活习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

”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

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

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

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

一、从三个方面进行教育1、进行做人习惯养成教育。

主要培养幼儿的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以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也就是教会幼儿“如何做人”,培养幼儿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交往能力,以及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幼儿的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性。

2、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针对不同要求,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乐于和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勤于自学的习惯;善于观察、乐于动手的习惯等等,使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进行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主要培养幼儿的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生活习惯,使幼儿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一、搞好三个结合,充分发挥幼儿一日活动的教育功能。

1、行为指导课与一日常规相结合。

老师们把幼儿的行为习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一日常规制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行为习惯养成计划,根据情况在行为指导课上,给予有的放失的指导。

2、行为习惯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老师们将幼儿的行为习惯渗透到活动中去,让幼儿反复强化。

3、行为习惯与活动区活动相结合。

老师们根据养成计划和主题教育计划,在活动区中投放了幼儿需要的成品和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在活动区自由活动,充分发挥和发展。

三、加强家园联系,构建“教师――幼儿――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

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建立了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师―幼儿―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在幼儿园里,老师严格要求幼儿;孩子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达成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包括上课的“坐功”养成教育、定时学习教育、孩子对学习的热爱程度教育等等。

王钰洁在小班时,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一开始我并没有把它列为一个坏习惯的范畴,因为这说明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好奇,我还为此高兴。

但是在后来再给孩子讲故事时,我总是冷不丁的停下来,问孩子一些故事中的问题,如果她连着两次回答不上来,我就停止讲故事作为对她的惩罚。

四、在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主要包括日常行为安全习惯,比如上下楼梯、不和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食物等等;遵守大型玩具游戏规则,比如滑梯、秋千、跷跷板等;交通行为习惯,比如靠右行、走斑马线、不在马路上玩耍等;食品安全卫生习惯,比如少吃油炸食品、不吃过期食品、不吃垃圾食品等;突发事件安全习惯,比如如何应对陌生人来访、如何应对突然失火、如何应对找不见大人的情况等。

一、行为习惯的养成规范学生的走廊纪律:在本月我把规范学生的走廊纪律作为工作重点。

在学期初提出在走廊内行走的基本要求---右侧通行,不横行霸道,不大声喧哗,不跑跳。

二、生活习惯的养成1、开展“我的眼中不留赃物”活动。

我们班的分担区在楼后,每天都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小食品袋、纸屑等。

我想:如果学生能够自觉地把垃圾扔到垃圾箱或垃圾堆里有多好。

于是,我开展了此项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能主动的发现不洁之处,并把该处清理干净。

在此次活动中,我冷眼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发现很多同学在走廊内、操场上发现小食品袋或纸屑能主动弯腰拾起。

更令我欣喜的是王辉同学发现别的班级外面的墙报起翘了,她也能帮助该班把起翘处粘上,他真正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去呵护。

我在班级表扬了她,从此,“我的眼中不留赃物”的热潮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他们的一个好习惯。

3、争做干净的好娃娃我做了一张表,只要你今天达到标准——衣服干净整洁、脖子指甲符合要求,桌面整洁,桌上套有桌套,地面无纸屑泥土,那么,你就是个干净的好娃娃,可以得到当天的红旗。

以上几项有一项没做到的则得不到红旗。

为了这一天一面的红旗,也为了这个“干净的好娃娃”的称号,现在班里的同学都积极的主动的管理好自己的个人卫生。

三、学习习惯的养成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表现,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刘予晗老师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动、听课不专心等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上课怎么坐?”“头正、肩平、胸挺起、“小手”——“放放好”、“小脚”——“并并拢”、“胸膛”——“挺挺直”。

在一问一答中,学生就轻松掌握了规范,明确了要求。

当学生们抢着发言忘记了举手时,“来,背支儿歌!向前看——”我一起头,学生便陆续接上背诵“向前看,不乱嚷,发言举手大声讲”,还一边诵读一边做着相应的动作,课堂很快安静下来。

1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良的机会与条件,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

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特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使之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认知和掌握事物的特征与属性。

在一日活动中,注意教给幼儿初浅的,简单的生活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备课,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工作。

注意将理论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每月撰写教育随笔,以提高自身能力与写作能力。

3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幼儿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兴趣的参与活动,并主动去学习,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认真的领会了新《纲要》精神。

4 、认真填写周、月计划及各种表格。

5 、认真做好特殊儿童的个案记录,做到有分析、有目标、有记录、有反馈。

6 、根据制定的活动目标,内容与要求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保证好幼儿每天的游戏活动及户外活动时间,提供幼儿活动材料,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与集体的关系,让幼儿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教育幼儿关心集体,关心同伴,礼貌待人。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使幼儿养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礼貌的好孩子,并同家长密切联系,听取家长意见,跟据幼儿在家时的表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家长一起纠正幼儿不良的习惯。

1 、加强了幼儿一日常规的养成教育,加强幼儿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使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2 、强化幼儿健康意识,保证了幼儿进餐时心情愉快。

注重培养幼儿好的进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进餐时不打闹讲话,不掉饭粒。

3 、加强了幼儿午睡的管理及巡视,保证午睡时室内的空气质量。

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进入午睡室后,不吵闹,尽快入睡,会整理床铺,衣服折叠整齐放好。

安全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保障每一个幼儿的人身安全,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职责,为了让家长放心,让幼儿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生活、成长,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 、教给了幼儿一些安全知识,强化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不吞食异物,不玩火、水、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乱爬高处,不吃生人的东西,不跟生人走,发生危险时,会大声呼救。

2 、严格晨检制度,不让幼儿带不安全物品入园。

管理好病儿药品,避免幼儿吃错药。

3 、加强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加强幼儿日常生活的管理,做到了人到心到,谨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4 、做好交接班工作,认真填写交班内容。

家长工作1 、主动亲切地与家长沟通。

我充份利用了晨接和放学的时间跟家长交流,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

2 、做好多数幼儿的家访工作,随时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并制定了适宜的教育措施,并记录家访情况。

更好地做到家园同步教育。

3 、与家长进行了密切沟通,向家长宣传幼儿园保教任务和科学育儿知识,提高了家长、社会对幼教工作的了解与认识,配合幼儿园做好保教工作。

各位教师也做到了相互监督,让各种陋习无藏身之地。

让每位老师都敢于对孩子们说“向我看齐”,并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教师采取的是疏导而不是训斥的办法,让孩子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与谆谆教导下,逐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孩子就是老师的影子,让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每天早上,老师迎接孩子的是一句句可亲的“good morning”,孩子还给老师的是一句句甜甜的“good morning teacher”在这样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中,开始了我们幼儿园一天充实的生活。

鼓励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精神食粮,在活动月中,幼教部的每个班级都设立了“争做文明好宝宝”的活动,孩子们一个好的表现就是一朵漂亮的小红花,从此后,活动室里刺耳的拉桌椅的声音没有了,孩子们之间打闹的现象没有了,说脏话的没有了,不睡午觉的现象也没有了,孩子们不偏食了,不剩饭了,看吧,排的队伍多整齐,穿的衣服多干净,主动同外人打招呼的多了,不理不睬的孩子少了,你好,再见的声音多了,粗俗的脏话不见了。

我们的老师和孩子都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就如这春天的天气,一天比一天更温暖。

教师的表率作用日渐加强身教重于言教,我校抓习惯养成教育从教师做起,平时加强宣传学习,并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

面对不文明现象,人人是监督员,自主、自觉的处理突发情况,使学生感觉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看,教师乱丢烟头的少了,上课吸烟的没了,自觉捡拾垃圾的多了,见面点头微笑的多了,上下楼梯主动值日的多了……这一些变化,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的转变,真正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总之,教师的共识是,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要告诉学生凡事要从细节入手,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出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尤其在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及时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

教师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

我们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养教育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一生,乃至于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也许需要一生来完成,它所带来的效果也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各个阶段,我们会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我们研究的动力,也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