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神经生理作用

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神经生理作用


(二)焦虑症
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主要 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 安,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心悸、手抖、出汗、 尿频等)。
广泛性焦虑症是最常见的焦虑性障碍之一 ,患者常常有中等程度的社会功能缺陷和需要 长期的治疗。
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有明显的生理功能变化 ,如 心率加快 , 血乳酸盐水平升高 , 适度运动时氧耗增 多 ,与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儿茶 酚胺类物质增多所致的机体反应类似 。
单胺类物质在脑组织内浓度高低变化与躁 狂抑郁症有一定的关系。
NE浓度过低因而不能兴奋脑内肾上腺素能 受纳器时,就会出现抑郁症状;反之便出现躁狂 表现。
神经化学和药理学发现抑郁症患者脑内DA 功能降低,而躁狂症患者脑内DA功能提高。 DA的前体左旋多巴(L-DA)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 的症状,使躁狂抑郁症患者的躁狂症状加重。
抑郁症发病的单胺假说是目前大多数人接受的一 种理论。该假说的发现最初是从药理学的研究中 得到启示的。
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或 提高它们在神经突触间隙的浓度的药物都有改善 情绪治疗抑郁症状的作用。
抑郁症病理机制表明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 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缺陷是抑郁症 发生的重要生化机制。
体内具有生物活性的儿茶酚胺包括: 多巴胺(dopamine,DA):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noradrenaline,NE):
肾上腺素(epinephrine,adrenalin,E):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
所分泌的激素,又是交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去甲 肾上腺素能纤维的神经递质。NE在中枢内分布 广泛,含量较多,E则少。DA则主要集中在锥 体外系,也是一种神经递质。
大量研究表明儿童期遭受到虐待或经历早期
创伤的儿童成年后更易患抑郁症并使大脑产生异 常的生物学变化。儿童期受虐是抑郁发作的危险 因素并有更严重的抑郁症状。
DA主要与人的情欲和上瘾行为有关,它在脑 内传递着兴奋及高兴的信息,DA水平增高会使人 情绪高涨,精力十足,行为主动,心理感到愉快和 满足,而 DA水平降低则使人情绪低落,没有愉快 感,丧失兴趣和被动。
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 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 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 使反应更加快速。
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和神经传送体,由肾
上腺释放。肾上腺素的一般使心脏收缩力上升, 心脏、肝、和筋骨的血管扩张和皮肤、粘膜的 血管收缩,是拯救濒死的人或动物的必备品。
求解释?
快乐递质:
大脑中有个区域被称为多巴胺犒赏系统, 人所有的快乐感受源自这个系统的神经囊包所 释放一种叫多巴胺的快乐神经递质,当高兴、 愉悦或舒服时,这种神经递质会增加释放。
多巴胺(dopamine, DA)是一种存在于 神经组织和体液中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是 脑功能的物质基础。它在人脑中特定区域的含 量分布影响着垂体内分泌机能的协调,而且直 接与神经活动有关。脑内多巴胺神经功能失调 是精神分裂症和帕金森氏症的重要原因。此外 ,多巴胺还具有兴奋心脏、增加肾血流量的功 能,用于治疗缺血性、心源性及感染性休克。
带 来 激 情 的
N E
(三)肾上质铬细胞中首先形成去甲肾上腺素, 然后进一步经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 (phenylethanolamine Nmethyltransferase,PNMT)的作用,使去甲肾 上腺素甲基化形成肾上腺素。
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
(一)多巴胺(DA)
在儿茶酚胺类递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多 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体内凡有NE的组 织,其中必然也有DA。由于DA在中枢某些部位 中浓度很高,而且它的分布又与NE不平行,所 以一般认为它本身也是一种独立的神经递质。
脑内多巴胺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能和 躯体运动功能的加强,垂体内分泌机能的加强 以及精神活动的调节都有关系。
研究发现焦虑障碍患者所体验到的慢性症状,
如惊恐发作、失眠、惊跳以及自主神经的过度唤 起等是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增强的特征性表现。
(三)躁狂抑郁症
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 神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兼有躁狂状 态和抑郁状态两种主要表现,可在同一病人间 歇交替反复发作,也可以一种状态为主反复发 作,具有周期性和可缓解性,间歇期病人精神 活动完全正常,一般不表现人格缺损。
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 神经生理作用
夏敏 赵仁山 王娟娟
一、儿茶酚胺类
儿茶酚胺类(Catecholamines)是指含有邻苯 二酚基本结构的胺类。
邻苯二酚基本结构
单胺类物质在哺乳动物中发挥重要生理作
用,已知的物质主要包括儿茶酚胺和吲哚烷基 胺,前者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 ,后者主要是指5-羟色胺(5-HT)。
研究证实抑郁症的发生与DA功能下降密切 相关,一些兼有对5-HT和DA突触间回收有抑制 作用的药物如舍曲林、帕罗西汀等均有很好的抗 抑郁作用,DA突触前受体激动剂也有较强的抗 抑郁效能。
NE在情绪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NE功能低 下引起精力减退、兴趣缺乏、精神运动性阻滞和 记忆力下降,过量的NE亦可导致焦虑,对突触间 NE回收有抑制作用的文拉法辛己广泛用于抗抑郁 治疗。
(四)注意缺陷障碍(ADHD)
注意缺陷障碍(ADHD),又名多动症, 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在 学龄期的发病率为2%~18%,男女之比约为 4:1~9:1。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多巴 胺(DA)功能异常假说是解释ADHD发病机制 的主要生化假说之一。
人的脑中有主管学习、自我抑制、产生动 机等的网状活化系统RAS(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而在网状活化系统RAS 内,有主管注意力的多巴胺(Dopamine)、 正肾上腺素等神经传导的物质。专家认为,当 缺乏这些物质或这些物质有异常时,即会诱发 ADHD。
(二)去甲肾上腺素(NE)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胞体集中在延脑和桥脑,其通路都已研究明确。
但是NE在中枢究竟是抑制性还是兴奋性的 递质,目前尚不能肯定,可能随部位不同而异。
NE所引起的生理效应也很难用简单的术语 “兴奋”、“抑制”来表达。
根据一些动物实验观察到,NE可引 起动物嗜睡,体温降低,出现摄食行为。有人 认为,脑内NE减少,可表现出精神抑郁;反之 ,过量可表现出狂躁。总之,脑内NE的功能可 能和体温、摄食行为、镇痛、心血管系统和精 神状态的调节有密切关系。
(一)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终身患病 率高达15%-20%,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 活质量。
关于抑郁症神经生化机制方面的病因,通过 实验室研究及人死后脑研究,目前更多的认为脑 内5-羟色氨(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 (DA)水平是偏低的。
抑郁症的单胺假说:抑郁症机制的研究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