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版次号:A/0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部门职责 (4)
第三章核心定义 (10)
第四章风险分类方法与标准 (11)
第五章特别规定 (20)
第六章风险分类依据 (26)
第七章风险分类流程 (28)
第八章风险分类档案资料 (31)
第九章管理和检查 (35)
第十章罚则 (38)
第十一章附则 (39)
内外部规章制度索引 (3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真实、全面、动态反映XX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我行”)贷款风险,促进信贷经营管理与先进银行接轨,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行所属的各级信贷资产经营管理机构。

本办法所指的分类对象包括贷款、贴现、担保、贷款承诺、承兑等表内和表外各类信贷资产。

第三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以下简称“风险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通过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的:
(一)促进各支行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其质量;
(三)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信贷管理,化解经营风险;
(四)为准确提取拨备提供依据,增强抗风险能力。

第四条风险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重要性原则。

对影响贷款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本办法的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二)真实原则。

应当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价值;
(三)审慎原则。

要按照风险分类要求,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动态管理原则。

在定期进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风险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重新认定。

第五条对同一客户的多笔信贷资产分类结果原则上应一致,但存单、国债质押等低风险授信业务除外。

第六条新增贷款的分类结果,不得高于该借款人存量贷款的分类级别,但存单、国债质押等低风险授信业务除外。

对借新还旧贷款,如借款人经营情况未发生重大变化,其分类结果不得高于原贷款的分类级次。

第二章部门职责
第七条总行授信及风险资产处置委员会负责全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组织开展;支行风险管理小组负责辖内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组织开展。

授信及风险处置委员会和支行风险管理小组办公室设在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负责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日常事务。

第八条总行授信及风险资产处置委员会职责:
(一)负责全行信贷资产管理的整体协调和决策;
(二)审议重大政策、发展规划、重要事项及信贷资产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操作规程,风险分类方法等基本规章;
(三)按照授权管理规定对属本级审批的损失类结果进行审议并报行长或分管副行长审批;
(四)对全行信贷资产风险状况进行总体评价。

第九条支行风险管理小组职责:
(一)按照授权管理规定权限对属本级行审批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进行认定审批,并对属上级行认定权限的信贷资产进行初分;
(二)组织人员对与初审意见不一致的风险分类项目进行现场核查;
(三)对本级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真实性负责;
(四)对本级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进行总体评价。

第十条信贷经营部门(包括分理处、营业部等业务部门)的职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