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水北调对地理环境的利与弊

南水北调对地理环境的利与弊

《南水北调对地理环境的利与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运用相关实例,说出南水北调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对知识体系的贯通,进行探究学习,能够在有限的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信息意识、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利弊两方面的探究,树立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人类社会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要性和意义,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养成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探究课,探究的主题就是《南水北调对地理环境的利与弊》。

二、贯通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中国年降水量图----------------------------我国水资源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
南北方耕地和水资源所占比例示意图----------北方地多水少、南方地少人多
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示意图------------------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华北更为突出
想一想: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从南方调水?
自然原因: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且降水集中在7、8月份,河流湖泊少,积蓄水量少,许多雨水都以洪水形式流入海洋;特别是春季干旱严重。

人为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需水量大.人均径流量少; 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

缺水形式:“水量性”缺水
④中国河流水系图--南水北调,你会选择南方哪个流域作为水源地?
A.长江
B.珠江
C.雅鲁藏布江
D.澜沧江
谈谈你的理由:
1、长江流域是我国丰水区,径流量大
2、长江年径流稳定,年内径流的季节分布相对均衡
3、长江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地区,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华北平原相邻
小结: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南水北调。

⑤“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东线:从长江下游的扬州取水,通过水泵站,逐级送到山东、河北、天津等地。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取水,沿京广线西侧自流到北京。

西线:从长江上游金沙江、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三、收集资料,进行探究
1,人教版地理必修3,94-95页3份资料;
2,利与弊的评价指标: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根据其所受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的差别,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形成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的经济结构,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乡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语言、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组织结构关系,而且涉及社会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小结: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进行探究。

四、表达和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探究结果,各小组之间进行探讨、交流想法。

•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