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第四章 生产理论

李军、王瑞杰编著
4.3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表示产量(Q) 随一种可变投入(X)的变化而变化。若假 设仅使用劳动与资本两种要素,并设资本 要素不变,劳动要素可变,则有函数: • •
Q = f L, K
( )
简记为
Q = f (L)
李军、王瑞杰编著
4.3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MP L = MP K
4.4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 等成本线(Isocost Line),是指在生产要 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厂商以一定的货币 支出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各 种可能最大组合的轨迹。
K K B1 B M/PK B B2
M/PL O 图4.4等成本线 A L O A2 A A1 L
李军、王瑞杰编著
4.3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 生产三个阶段 :
– 第一阶段,是投入劳动量从零增加到 单位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投入劳动量从零增加到L2单位的阶段 单位的阶段。 – 第二阶段,是劳动投入量由 个单位逐渐增加到 个 第二阶段,是劳动投入量由L2个单位逐渐增加到 个单位逐渐增加到L3个 单位的阶段。 单位的阶段。 – 第三阶段,是劳动量增加到 点以后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劳动量增加到L3点以后的阶段 点以后的阶段。
李军、王瑞杰编著
Q = f ( L,1KX 2 , X 3 , ⋯, X n ) X ,)
4.2生产与生产函数
•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它表示 在既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 种组合和它所能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的 依存关系。
Q = f ( X1, X2 , X3 ,⋯, Xn )
李军、王瑞杰编著
4.1厂商
• 生产要素 (Factors of Production)是指 生产商品所投入的经济资源。
– 劳动 劳动(Labor),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提供的劳务, ,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提供的劳务, 它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它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 资本 资本(Capital)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资金。 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资金。 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资金 – 土地 土地(Land)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是一 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 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 国的自然禀赋。 国的自然禀赋。 – 企业家才能 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ship)是企业家的经营管理 是企业家的经营管理 能力与创新能力, 能力与创新能力,即企业家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与 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
4.5规模报酬与范围经济
• 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 : • 技术方面:先进的机器设备;专业分工; 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 管理方面:内部管理系统高度专门化。 • 购销方面:订购大批原料可获得各种优惠 条件,大宗产品的销售能节约销售成本。
李军、王瑞杰编著
4.5规模报酬与范围经济
• 模报酬递减的原因有: • 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会使管理越来越 复杂,管理效率下降; • 企业规模过大,还会增加采购原材料和产 品销售的困难,使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 用增加,从而导致规模收益出现递减的趋 势。
李军、王瑞杰编著
【经典阅读】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数学家柯布与经济 学家道格拉斯根据美国1899~1922年的工 业生产统计资料,计算出这一时期美国的 生产函数,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该生产函数的一 般形式是: • Q=ALαKβ
李军、王瑞杰编著
李军、王瑞杰编著
4.1厂商
• 企业的本质
–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Ronald H.Couse):企业是作为 替代市场的一种更低交易费用的资源配置方式。交易 费用的降低是企业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 现在为什么很多企业要把自己的部分业务 (如物流等)外包出去?很多国有的大企 业为什么自己不再办学校、医院?
• 总产量(TPL)是在资本投入既定的条件下, 与一定可变生产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 的最大产量总和。
TP = f (L )
李军、王瑞杰编著
4.3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 平均产量(APL)是指平均每个单位可变生 产要素劳动所能生产的产量。公式为:
TPL f (L ) APL = = L L
李军、王瑞杰编著
4.5规模报酬与范围经济
• • • • • 适度规模应该考虑的因素 : 行业的技术特点 市场条件 自然资源状况 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有无优势?
李军、王瑞杰编著
作业
• 1.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媒体搜索一家存在范 围经济的企业,指出范围经济给该企业带 来了哪些竞争优势。 • 2.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媒体搜索各行业的企 业平均规模,看一看存在哪些差异,想一 想为什么?
B′
C′ L1 L2 L3 L MP
李军、王瑞杰编著
4.3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简称报酬递减规律,它 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 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 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 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 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4.3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 边际产量(MPL)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变 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 量。公式为:
∆TPL df (L) MP = lim = L ∆L→0 ∆L dL
李军、王瑞杰编著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
TP Ⅱ B Ⅲ TP
A
L1
L2
L3
L
பைடு நூலகம்
APMP
A′
• 生产扩展线(Expansion Path of Production) 是指在技术水平、投入要素价格不变的条 件下,企业在长期内扩大生产规模所能采 取的最佳投入组合的轨迹。
K B2 B1 EP B E1 E Q2 Q1 O A A1 A2 L E2 Q3
李军、王瑞杰编著
4.5规模报酬与范围经济
李军、王瑞杰编著
第四章 生产理论
李军、王瑞杰编著
【案例导入】小松公司调整全球生产
李军、王瑞杰编著
【案例导入】小松公司调整全球生产
• 【问题思考】 • 1.裁员和缩减开工日期会对小松公司造成什 么影响? • 2.裁员后该公司的生产能力还能得到充分的 利用吗? • 3.雇员人数和生产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李军、王瑞杰编著
4.2生产与生产函数
• 技术系数(Technological Coefficient): 生产不同的产品时,厂商所投入的各种生 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不同的。这种为生产 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 素的配合比例称之为技术系数。
– 固定技术系数: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 固定技术系数: 生产要素之间不能相互替代。 的配合比例不能改变 ,生产要素之间不能相互替代。 – 可变技术系数: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 可变技术系数: 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的配合比例可以改变 ,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 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是指在技术 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厂商所 有投入要素都按统一比例变化所引起产量 或收益变动的情况。 • 规模报酬变动的三种情况 :
– 第一阶段是规模收益递增的阶段 – 第二阶段是规模收益不变的阶段 – 第三阶段是规模收益递减的阶段
李军、王瑞杰编著
李军、王瑞杰编著
4.1厂商
• 生产 (Production),就是指一切能够创造或 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 • 生产者(Producer)也称厂商(Firm),指能够 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包 括个人、合伙和公司性质的经营组织形式。
– 厂商被假定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提供产品的目的 厂商被假定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 在于追求最大的利润。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 在于追求最大的利润。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也 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 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 企业和个体户。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企业和个体户。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4.1厂商
• 厂商及其组织形式
– 个人业主制(individual proprietorship)是指由一个 个人业主制( ) 人独自出资和经营、独自负责的经济单位, 人独自出资和经营、独自负责的经济单位,是最简单 的厂商组织。 的厂商组织。 – 合伙制(partnership)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业主的个 合伙制( ) 人财产为基础建立的企业。 人财产为基础建立的企业。合伙人对企业债务共同承 担责任,共同分享企业所得。 担责任,共同分享企业所得。 – 公司制(corporation)是指按公司法组织起来并具有 公司制( ) 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公司制企业有以下几种形式: 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公司制企业有以下几种形式: 股份两合公司、 无限责任公司 、两合公司 、股份两合公司、有限责任 公司 。
李军、王瑞杰编著
4.5规模报酬与范围经济
• 范围经济(Economy of Scope)如果一个厂 商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支出小于多个厂商 分别生产的支出,或者说一个企业从事多 种产品生产所引起的长期平均成本递减或 收益递增。 • 建立在范围经济上的企业多元化战略,能 给企业带来哪些竞争优势?
李军、王瑞杰编著
李军、王瑞杰编著
【知识拓展】精益生产
•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就是 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及时制造,消 除原料采购、储运、生产、包装等生产环 节中的一切浪费。精益生产的内容可以归 结为: • 一个目标:指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 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 • 两大支柱:指准时化与人员自觉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