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古代文学填空名词解释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古代文学填空名词解释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古代文学填空名词解释1、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2、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3、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

外在条件:颖悟、旷达、真率。

4、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5、曹操的《步出厦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较为完整的山水诗。

6、曹丕《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7、曹丕的新变: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二是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8是指汉献帝建安时期至魏明帝曹叡时期的文学创作,其间包括了汉献帝、魏文帝、魏明帝三个历史阶段。

9、曹植的诗锺嵘《诗品》评“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10、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11、王粲“七子之冠冕”,代表作《七哀诗》三首。

王粲长于辞赋,琳、瑀之章表书记。

12、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13、蔡琰:《悲愤诗》。

14、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亦即“建安风骨”。

是建安文学(“三曹”、“七子”等诗人的诗歌创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格、气骨。

其内涵是: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这些时代特征也正构成了“建安风骨”美学范畴的内涵。

15“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

文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

16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

17是指从泰始到元康间约30多年的文学创作情况。

以陆机、潘岳是为代表,诗风趋向于繁缛绮丽,讲究文辞的华美,一改汉末建安时期的古朴文风,使诗歌创作更加趋向于文人化、贵族化。

18、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二描写由简单趋向复杂;三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19、左思以《咏史诗》为代表,写出了寒士的不平与抗争。

(《咏史》八首)锺嵘《诗品》:文典以怨。

20、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传统。

21、玄言诗代表人物:孙绰和许询。

22、陶诗艺术特色:一情、景、事、理的浑融;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23、南朝乐府民歌以《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的吴歌和西曲为主。

24、南朝民歌抒情长诗《西洲曲》,北朝民歌叙事长诗《木兰诗》。

25、南曲与北歌的比较:内容上:南曲几乎清一色的是情歌,写男女之事;而北歌除写男女情爱之外,还写了大漠风光,征战行役,羁旅乡思等内容。

风格上:南曲婉约旖妮,缠绵哀怨;而北歌豪放粗犷,坦率爽朗。

手法上:南曲多用双关、象征暗示等,细腻的表达情感;而北歌多坦露直率。

形式上:南曲多为整齐的四言或五言的歌诗;而北歌则于四、五、七言和杂言的灵活运用。

用语上:南曲多绮丽精工,而北歌多质朴刚健。

26、陶谢诗歌艺术转变:首先从写意到摹象,其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27、谢诗与陶诗的比较:1.谢诗善于描绘画境,而陶诗写田园山水,往往是静观。

2.谢诗中的哲理往往游离于诗外,形成叙事-写景-说理的程式,而陶诗的哲理则融于体物之中,达到超然物外、遇景成趣的境地。

3. 谢诗精工绮丽,刻意追求,多用深奥的书面语和典故,深涩难懂,有佳句而无佳篇。

陶诗则朴素、平淡、自然。

28、山水诗的流变:诗经》、《楚辞》(如《蒹葭》、《伐檀》、《山鬼》、《九辨》等),只是作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晋宋时代则是山水诗兴盛的时期。

2930483-493)年间形成的一种讲究声律格律和对偶用典的新诗体,也称新体诗。

代表作家是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萧衍、陆倕等“竞陵八友”。

当时沈约的“四声八病”之说,从理论上要求和规范了诗歌创作中的声律,谢朓创作成就较为突出。

新体诗促进了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转变,为唐代近体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1、沈约诗歌风格:长于清怨。

32、谢朓,竟陵八友中最为突出。

33、东晋至刘宋之际,是由门阀政治向恢复皇权政治过渡的重要时期。

34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萧纲文学集团。

35淫。

形式上:追求声律对偶,风格轻艳靡丽。

代表作家:梁简文帝,徐摛、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故又称“徐庾体”。

36、徐陵诗文流丽轻艳,与庾信齐名,一时号为“徐庚体”。

37、庾信的乡关之思:感伤时变,魂牵故国;叹恨羁旅,忧嗟身世。

38、曹操的教令、曹丕、曹植的书札(曹丕的《与吴质书》、曹植的《与吴季重书》)、善为书表之文的:陈琳、阮瑀等。

(尚情任气,真挚自然)39、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标志是抒情小赋的出现,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

40、谢灵运、颜延之、鲍照被称为“元嘉三大家”。

41、齐梁文学新变意识:一是永明声律说兴起;二是文笔之辨的深入;三是不拘常体的呼声;四是齐梁美文兴盛。

42、郦道元的《水经注》集六朝地志之大成。

43、洛阳伽蓝记:学术与文学上的个性,故都伽蓝的双重象征性。

44、“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45、中国小说的起源:1.神话传说2.寓言故事3.史传46、志怪小说兴盛原因:佛、道思想的流行,宗教迷信思想的广泛流传;士大夫清淡和品评人物之风盛行;写史传风气渐浓,史传文学中的事件的记述,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运用,谋篇构局的技巧等,为南北朝小说创作提供了借鉴,也奠定了基础。

47、志怪小说分类:地理博物;鬼神怪异(干宝《搜神记》);佛法灵异。

48、志人小说分类:笑话(《笑林》开后世俳谐文字之端);野史;逸闻轶事。

49、《世说新语》是刘义庆及其门下共同编纂而成;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50、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生活51、隋代文学作者构成1.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

2.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

52、隋代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53、薛道衡隋朝成就最高的诗人。

5455习,自铸新词以描摹景色。

上官仪这种笔法精细而境界深沉的诗体,将五言诗的写景状物技巧大大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新诗体。

56、杜审言)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

57、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8、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古文理论主旨:1.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齐梁诗风;2.要复归风雅比兴,追求有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

3.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

4.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和词采声律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59作原则,集中体现了唐代文人的整体风貌,是唐诗区别于其他时代诗歌的标志。

初唐四杰提倡恢复古道,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主张文学创作要效法汉魏遗风,复归风雅的目的不仅仅是美刺比兴,而是要有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

同时,还要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词采的美相结合,注重创作的审美要求。

60体的诗歌意境。

其中包含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真切体验,从审美的角度开拓了诗歌的意境。

61、张若虚、刘希夷创造诗歌意境美。

626364先秦:《周南•芣苢》、《小雅•鹤鸣》2.魏晋南北朝:曹操《观沧海》、陶渊明、谢灵运、谢朓3.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盛唐山水田园诗65、孟浩然诗歌特点1.偏重于山水田园,几乎全部是山水田园诗或与山水田园紧密相关。

2.长于五言,简短幽雅。

《宿建德江》3. 善于诗画结合,动静结合,显得声情并茂。

4. 冲淡自然中透出一股壮逸之气,体现了孟浩然风格的多样性。

《临洞庭湖》5.诗语是自然纯净,豪华落尽见真淳。

《春晓》66、孟浩然艺术特色1.山水诗创作贴近自己的日常生活,诗中常出现“余”、“我”等字。

2.诗中的景物描写常常是其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饰的特点。

3.山水诗情景交融,平淡自然、诗境明秀。

67、崔兴宗称王维为“当代诗匠”。

68、围绕在王维、孟浩然周围,还有一批以创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群体,主要有裴迪、储光羲、刘昚虚、张子容、常建等,其中以常建创作成就最高。

69、边塞诗除了高岑、王昌龄几位大家之外,还有李颀,崔颢、王翰、王之涣等。

70、王昌龄以七言绝句见长。

71、高适、岑参边塞诗的比较:相同之处:1.诗的形式,以七言为主;2.诗的内容,注重战争,边塞当题材;3.诗的风格,豪迈雄壮。

不同之处:1.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

2.高诗浑朴质实,岑诗瑰丽峭拔。

3.高诗豪迈中给人以深沉,岑诗雄壮中具有俊逸。

72、李白《古风五十九首》有几篇原作《咏怀》《感兴》《感遇》,组诗内容主要承接阮籍《咏怀》、陈子昂《感遇》的传统,或言抱负,或咏古伤今,或讽刺写实。

73、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1.主观色彩浓烈,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如《上李邕》、《江上吟》。

2.喷发式的强烈感情。

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想象奇特。

如《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蜀道难》:“蜀造之难,难于上青天。

”《赠裴十四》:“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4. 意象有壮美和优美两种类型。

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意象壮阔。

《清溪行》:“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秋浦歌》其十三:“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山中问答》:“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等意象优美。

5.语言清新明快,明丽爽朗。

《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74、杜甫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的,是七律,特别是《秋兴八首》。

75、杜甫在律诗上有突破和创造:①严密工整,是律诗走向成熟与繁荣的关键。

换句话说,律诗在杜甫手中成熟并繁荣,杜甫律诗是律诗成熟繁荣的标志。

②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

应酬、咏怀、羁旅、宴游、描画山水、时事。

律诗写的时事,字数格律均受限制,而杜甫却能应用自如。

③以律诗写组诗,拓宽了律诗的表现力。

如五律组诗《春州杂诗二十首》七律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诸将王首》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