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
课程设计Ⅱ
设计说明书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数据操作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指导教师
年月日
2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设计名称:
课程设计题目:
完成期限: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共周
设计内容:
通过对学校学籍管理业务进行分析、调查,设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主要内容及要求如下:(1)建立数据库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的要求以及功能模块的划分,设计相关数据库。
(2)学生信息管理模块
实现学生基本情况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对学生基本信息能提供灵活的查询方式。
(3)学生成绩管理模块
实现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能方便的对学生的各个学期成绩进行查询。
(4)完成一个班级的学期选课功能。
(5)统计功能;系统具有成绩统计、排名等功能。
指导教师:教研室负责人:
课程设计评阅
摘要
此次课程设计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数据操作为题设计数据库系统。
该系统具有学生基本信息查询、学生的各个学期成绩查询、一个班级的学期选课功能及成绩统计、排名等功能。
数据库构建包括数据库数据流图、数据字典、E-R模型等。
采用实体--联系图(E-R图)给出系统的信息模型,从而得出关系模型,完成数据库结构的确定、表的创建等。
本系统采用MySql作为软件开发环境,用标准Sql语言对数据库中建好的表进行查询以达到期望的结果。
操作简单,界面清晰,易于为用户所接受。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数据流图;实体--联系图
目录
1.课题描述 (1)
2.需求分析 (2)
2.1 用户需求调查 (2)
2.2 系统功能模块图 (2)
2.3 系统数据流图 (2)
2.4系统数据字典 (3)
3.概念结构设计 (5)
4.逻辑结构设计 (6)
5.物理结构设计 (7)
6.详细内容设计 (8)
6.1建立数据库 (9)
6.2学生信息管理 (9)
6.3学生成绩管理 (10)
6.4学生选课功能 (11)
6.5统计,排序功能 (11)
7.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1 1.课题描述
通过对学校学籍管理业务进行分析、调查,设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主要内容及要求如下:建立数据库,根据系统功能设计的要求以及功能模块的划分,设计相关数据库。
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实现学生基本情况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对学生基本信息能提供灵活的查询方式。
学生成绩管理模块,实现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能方便的对学生的各个学期成绩进行查询。
完成一个班级的学期选课功能。
统计功能;系统具有成绩统计、排名等功能。
2.需求分析
2.1 用户需求调查
通过对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了解,明确了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功能有,学生基本情况的增删改查,学生查询成绩,教师对成绩的增删改查,学生成绩的统计,排名等等。
(1)学生基本情况的增删改查
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增删改查。
(2)学生查询成绩
学生可以登录系统,通过输入自己的学号和密码来查看自己的成绩。
(3)教师录入成绩
每学期结束后,教师通过考试得出的分数将每个学生的成绩录入到系统中去,以供学生
进行查看。
(4)成绩的统计,排名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每个人的成绩来对学生进行排名,也可以进行统计。
2.2 系统功能模块图
图2.1系统功能模块图
2.3 系统数据流图
(1) 顶层数据流图
学生
老师
1学籍管理系统
图2.2顶层数据流图
(2) 一层数据流图
教师
学生
1.1学生基本信息
1.2学生成绩管理
1.3
成绩统计管理
1.4班级选课管理
图2.3一层数据流图
2.4系统数据字典
学生编号
数据项含义说明:学生实体集中唯一标识学生的信息 类型:Int 长度:10
与其他数据项的逻辑关系:可以确定部分项的内容。
课程编号
数据项含义说明:课程实体集中唯一标识课程的信息 类型:Int 长度:10
与其他数据项的逻辑关系:可以确定部分项的内容,譬如,通过课程号可以确定课程名
学生基本信息
含义说明:学生基本信息的描述
组成:学生编号+姓名+出生年月+年龄+手机号
学生成绩信息
含义说明:学生成绩管理与统计、查询等操作的描述
组成:学号+课程号+学期号+成绩
教师管理相关信息
含义说明:对系统中所有表的更新、删除、修改等操作的描述组成:无
数据存储名:成绩单
组成:学生成绩信息
存取频度:大
存取方式:顺序检索、更新
数据存储名:班级选课表
组成:课程信息
存取频度:大
存取方式:顺序检索、更新
这一设计阶段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为逻辑结构设计打下基础。
这个阶段用到的工具是E—R图(实体--联系图)。
E-R图如下
图3.1系统总体E-R图
逻辑结构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可处理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库模式。
该模型必须满足数据库的存取、一致性及运行等各方面的用户需求。
该设计以概念结构设计中的E-R图为主要依据,设计出相关的整体逻辑结构。
根据E-R图有四个实体,而它们的关系只有一对多的关系,所以总共有四个关系模式:
学生(学生编号,姓名,出生日期,民族,年龄,联系电话,班级编号)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描述,上课地点,添加时间)
班级(班级编号,名称,描述,导员名称)
成绩(学生编号,成绩编号,课程编号,成绩,添加时间)
5.物理结构设计
从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已确定的逻辑模型出发,在限定的软、硬件环境下,设计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是对于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择一个适合的物理结构,主要涉及存取方法与存储结构,它依赖于计算机系统。
关系模式
关系数据库系统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现在流行的数据库系统大都是关系数据库系统。
通过对关系模式的优化,得到四个基本表。
学生表
属性名类型长度是否为空备注
学生编号Int 10 否主键
姓名Varchar 15 否
出生日期Varchar 20 否
民族Vchar 2 否
年龄Int 2 否
联系电话Int 15 否
班级编号Int 10 否外键
表5.1学生表
课程表
属性名类型长度是否为空备注
课程编号Int 10 否主键
课程名称Varchar 20 否
课程描述Varchar 50 否
上课地点Varchar 20 否
添加时间Int 20 否
表5.2课程表
班级表
属性名类型长度是否为空备注
班级编号Int 10 否主键名称Varchar 20 否
描述Varchar 20 否
导员名称Varchar 20 否
表5.3班级表
成绩表
属性名类型长度是否为空备注学生编号Int 10 否外键成绩编号Int 10 否主键课程编号Int 10 否外键成绩Int 10 否
添加时间Int 20 否
表5.4成绩表
6.详细内容设计
详细设计说明书又可称程序设计说明书。
编制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一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
详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具体实现各模块所要求的功能。
6.1建立数据库
根据系统功能要求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设计数据库。
图6.1建立数据库
6.2学生信息管理
系统可以发出一系列的SQL语句来实现对学生信息表的增删改查。
图6.2学生信息管理6.3学生成绩管理
图6.3学生成绩管理
6.4学生选课功能
图6.4学生选课功能6.5统计,排序功能
图6.5统计,排序功能
7.总结
参考文献
[1] 施威铭研究室.SQL Server 2005中文版设计实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苗雪兰,刘瑞新等.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 谢兴生.高级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