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一)A型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30 分)
1.病人腰以下肿用利小便法治疗,体现了《内经》中的何种治则()
A.开鬼门 B.洁净府 C.去菀陈莝 D.上病下取 E.治病求本
2.防已黄芪汤可治水气病,其证型为()
A.风水挟热
B.皮水挟热
C.风水表虚
D.皮水郁表
E.皮水阳郁
3.先月经闭止,后出现水肿,此属下列何病()
A.气分病 B.血分病 C.水分病 D.月经病 E.水气病
4.治水气病,防己茯苓汤的作用是()
A.固表疏风,利水除湿
B.发越阳气,散水清热
C.发汗行水,兼清内热
D.通阳化气,表里分消
E.清化湿热,渗利小便
5.发热,胸满,四肢头面浮肿.汗出色黄,其脉沉迟者,为()
A.风水
B.黄汗
C.正水
D.石水
E.皮水
6.证见脉浮,恶风,骨节疼痛,身肿,应诊断为()
A.皮水 B.正水 C.风水 D.石水 E.黄汗
7.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宜选()
A.越婢汤 B.越婢加术汤 C.防己黄芪汤
D.防己茯苓汤 E.越婢加半夏汤
8.黄某某,女,50岁,1973年4月10日初诊,心下坚满如盘大已十年,视其局部皮色不变,而略高于四周腹壁,触及聂聂而动,面无病色,月经尚正常,脉沉滑,予枳术汤治疗后病瘥,服枳术汤后,判断临床疗效的主要指征是()
A.矢气频作
B.大便通
C.小便利
D.腹中软
E.如虫行皮中
9.李某,男,6岁。

全身浮肿已有10天,先自足跗部开始,面目及全身逐渐浮肿,腹皮膨胀如鼓,四肢水气聂聂动,色明亮,皮光滑,按之凹陷,阴囊肿大如柑,水液淋漓渗出,溲短气喘脉浮弱。

治宜()
A.防己黄芪汤
B.小青龙汤
C.十枣汤
D.防己茯苓汤
E.半夏麻黄丸
10.周某,女,48岁,务农,1979年6月出诊。

去年深秋,劳动结束后,在小河中洗澡,受凉后引起全身发黄浮肿,为凹陷性,四肢无力,两腿发凉怕冷,上身出汗,下身无汗。

汗发黄,内衣汗浸后呈黄色,腰部经常窜痛,烦躁,下午低热,小便不利。

检查肝脾未触及,心肺无异常。

血尿常规化验正常,黄疸指数4,脉沉紧,舌苔薄白。

治宜()
A.防己黄芪汤
B.半夏麻黄汤
C.芪芍桂酒汤
D.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E.茵陈五苓散(二)【B型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每组若干题。

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每题1 分,共10 分)
A.血分
B.气分
C.水气
D.水分
E.崩漏
1.先停经,后病水属于何证()
2.先病水,后停经属于何证()
A.水气
B.水分
C.血分
D.气分
E.消渴
3.先停经,后病水属于何证()
4.先病水,后停经属于何证()
A.猪苓汤
B.五苓散
C.肾气丸
D.栝楼瞿麦丸
E.百合滑石散
5.“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治用()
6.“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治用()
【X型题】(选项中有两至五个正确答案,每题1 分,共10 分)
1.具有因势利导治疗思想的有()
A.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B.其在下者,引而竭之
C.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D.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E.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2.《金匮要略》中防己黄芪汤所治疗的病证有()
A.湿病 B.饮病 C.水气病 D.历节病 E.黄疸病
3.血分是指()
A.先水肿 B.先经闭 C.后水肿 D.后经闭 E.心下痞块
4.风水的主要脉症有()
A.脉浮
B.恶风
C.咳嗽
D.骨节疼痛
E.不渴,其腹如鼓
5.具有因势利导治疗思想的有( )
A.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B.其在下者,引而竭之
C.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D.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E.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6.下列哪些方剂不属于表里双解法()
A.越婢加半夏汤 B.厚朴七物汤 C.猪苓汤 D.大柴胡汤 E.防己茯苓汤
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10分)
1.目窠上微拥
2.四肢聂聂动
3.血分病
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1.风水夹热证应如何辨证治疗?
2.水气病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发汗、利小便和攻下逐水法治疗?为什么?体现了《内经》的什么治则?
3.《金匮》中的痰饮病和水气病同为人体水液代谢异常的疾病,其病因病机有何不同?
4.水气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应如何理解?
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
1.结合原文比较《金匮要略》水气病篇“防己黄芪汤证”和“越婢汤证”。

病例分析(共12分。

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方名答加减者,加减药物合理亦可得满分)
1.李某,男,6岁。

全身浮肿已有10天,先自足跗部开始,面目及身逐渐浮肿,腹皮膨胀如鼓,四肢水气聂聂动,色明亮,皮光薄,按之凹陷,溲短气喘,脉浮弱。

要求:诊断:(病名、证型)
病因病机:
治法:
方药:
2.李某、女、47岁。

平素体虚易感冒,昨日晨起觉眼睑沉重,面肿,小便不利,遂来就医,刻下症见:面浮肿色白,眼睑尤甚,双下肢浮肿1度,按之没指,腰酸,四肢沉重乏力,微恶风,口不渴,小便短少,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浮缓。

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

要求:诊断(病名证型):
病因病机:
治法:
方药:
答案:
选择题
(一)A1型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二)B型题(配伍题)(每题1分,共10分)
1.目窠上微拥:指眼睑轻度浮肿。

2.四肢聂聂动: 形容四肢水肿处的肌肉轻微跳动。

3.血分病: 先有经闭而后水肿,此病因血及水。

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风水夹热证应如何辨证治疗?
证候:一身悉肿,恶风,口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脉浮。

(1.5分)
病机:内有水气,外有风邪,表卫不宣,肺胃郁热,风水相激,水气泛溢。

(1.5分)治法:发越水气,兼清里热。

(1分)
方药:越婢汤。

(1分)
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

(1分)
2.水气病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发汗、利小便和攻下逐水法治疗?为什么?体现了《内经》的什么治则?
当腰以上肿时,用发汗法,因其病在上、在表,属阳,发汗可使潴留于身半以上的在表之水随汗而排出。

(1.5分)
当腰以下肿时,用利小便法,因其病在下、在里,属阴,利小便可使潴留于身半以下的在里之水从小便排出。

(1.5分)
当水郁成实时,用攻下逐水法,因其病在里,属实,攻逐法可使在里之水从二便排出。

(1.5分)
体现了《内经》开鬼门、洁净府、菀去陈莝的治疗原则。

(1.5分)
3.《金匮》中的痰饮病和水气病同为人体水液代谢异常的疾病,其病因病机有何不同?
4.水气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应如何理解?
水气病治疗原则原文:“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1分)(1)发汗、利小便:(1分)凡治水肿病,腰以下肿者,其病在下在里属阴,当用利小便的方法,使潴留在里之水,从小便排出;(1分)腰以上肿者,其病在上在表属阳,当用发汗的方法,使潴留于上部在表之水,从汗液排泄。

(1分)
(2)攻下逐水法:(1分)
讨论题
结合原文比较《金匮要略》水气病篇“防己黄芪汤证”和“越婢汤证”。

1.
共1
满分)
1.诊断:皮水(气虚阳郁)(4分)
病因病机:水在皮中,邪正相搏(2分)
治法:表里分消。

(2分)
方药:防己茯苓汤(2分)
黄芪、防己、桂枝、茯苓、甘草(2分)
病例分析(共12分。

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方名答加减者,加减药物合理亦可得满分)
2.诊断:风水(表虚不固)(4分)病因病机:素体表虚不固,故易外感,水湿运行不畅,停留于肌肤。

(表虚不固,风水泛溢。


(2分)治法:益气固表,利水除湿(益气固表,燥湿行水。

)(2分)方药:防己黄芪汤(2分)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