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利用记忆规律进行复习解读

如何利用记忆规律进行复习解读

如何利用记忆规律安排复习艾宾浩斯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第一个从心理学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人。

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力再好的人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从什么时候开始遗忘的?怎样减少遗忘?何时复习效果最佳?通过遗忘规律可以一目了然。

我们在学习时,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

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

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

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

记忆时,先摄入大脑的内容会对后来的信息产生干扰,使大脑对后接触的信息印象不深,容易遗忘,叫前摄抑制(先摄入的抑制后摄入的);后摄抑制(后摄入的干扰、抑制先前摄入的)正好与前摄抑制相反,由于接受了新内容而把前面看过的忘了,使新信息干扰旧信息。

睡觉前和醒来后是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段!睡前的这段时间内可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于24小时以内接触过的信息,根据艾滨浩斯遗忘规律可知能保持34%的记忆,这时稍加复习便可恢复记忆,更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影响,识记忆材料易储存,会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

另外根据研究,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停止,大脑会对刚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储存。

所以睡前的这段时间真的是很宝贵。

早晨起床后,由于不会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新内容或再复习一遍昨晚复习过的内容,则整个上午都会记忆犹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到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应及时复习,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

及时复习可以对大脑中接触过的知识进行重复刺激,重复刺激次数越多,重复越及时,费时越少,费力越小,记忆效果越好。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记忆规律来学习呢?给大家提几点小建议:第一种、框架法。

在学习时要学会列提纲、总结大意去记忆。

要从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的框架、结构、条理及大体意义。

第二种、有意义学习。

大家在学习时发现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不容易遗忘,无意义不理解的内容容易遗忘,在学习时应理解地记忆所要记忆的内容。

如果所记的内容没有什么意义,那也可以创造性的赋予其意义。

第三种、兴趣学习。

所有的人对有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内容不易遗忘。

在学习时要培养所记忆的内容的兴趣。

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学习这些知识对我有哪些好处呢?第四种、交替学习。

研究表明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

在学习时要注意文理学科交替学习、不同学科交替学习。

因为不同学科的知识由大脑不同的部位主管,所以学科交替学习就可以使大脑的各个部位得到及时修整。

第五种、中间学习。

记忆受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中间材料容易遗忘,开头与结尾的内容容易记忆,对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分段来学习,以便增加多个开头与结尾,增强记忆效率。

把重要的内容放在起床后或临睡前学习可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影响,增前记忆效果。

当然不能疲劳学习,用脑过度,脑机能下降时,记忆效率最低。

最后教大家一种学习自我检测法,即对自己所学的课程、知识定个复习与自测计划,然后按时执行。

①日测:每晚上睡觉前,应该将当天所学的知识择其要点复述一下,如条件不允许,默写提纲或干脆默想也行。

②周测:星期天休息,可将一周来所学课程的内容换个角度提出问题,写在一张纸上测验自己,发现存在疑难或模糊之处,马上解决,决不拖欠。

③单元测验:一个单元学完了,可以自测一下这个单位有哪些主要内容,学完有什么收获,从而及时消化,巩固记忆。

④全书测验:一本书学完后,可以翻开目录,逐次回忆内容,在单元测的基础,全书测就问题不大了。

如果没有时间,可以挑选那些重要内容先进行。

另外,每个人的记忆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

1.一、在校多听老师建议,课外适当规划;学校毕竟连年都参加高考,对高考整个流程非常熟悉,老师布置的复习规划一定是较为合理的,并且带队的老师一般都是经验丰富的,教学进程也经过了精心的安排。

因此,跟着老师走,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学生们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稍微做调整。

毕竟学校老师只能按照群体计划,而个人因为水平不同,需要在课外时间调整好状态,以跟上或配合老师的规划。

二、平时多用碎时间,避免大突击大跃进;英语学科不同于其他的学科的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复习。

因此同学们可以见缝插针地学英语,更可以作为两个学科复习中间的调剂。

如单词、词组,每天记背几个或加深记忆。

课文每天朗读一篇到三篇。

玖久高考中心研究表明,英语课文念地结巴的,多半英语成绩不是特别好。

成绩很好的同学,基本上都能做到流利朗读。

3. 3三、不要过度钻研语法,英语应该以翻译为主;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我们可以得出,英语越来越倾向于能力的考察。

因此抽点时间多朗读,多研究英语翻译,即语言意思,才是考好英语的关键。

我们学英语并不是对英语这门学科做文学鉴赏,而是把英语当做一门语言进行交流。

在高中背景下,我们很少有英语交流环境,那么只能多翻译,多朗读。

高考英语朝着实际应用方面转化,我们也必须把观念扭转。

语法不必过多钻研,高考考试大纲已经明确规定:不考纯语法。

如果有的同学不放心,就拿语文来说,我们没有可以研究语文的语法句式结构,但是文章都能读懂,题都能做,英语也一样,如果能弄清英语表达意思,就能作题。

4. 4四、高三阶段多做高考真题,少死扣模拟题;高考考察要点比较全面且难度适中。

同学们可以把近五年的高考题从头到尾做一下,熟悉高考的思路。

由于模拟题有的偏难,同学们可咨询老师,该放弃的就放弃。

特别是对语法不放心的同学们,把当地5年真题所有的单选题(语法填空题)正确答案代入,念熟,几乎囊括99%的语法。

五、合理记背词汇,平时多用相对“陌生”的词行文造句;英语单词是拦在高考高分的一道门槛。

玖久高考中心特地给出了肖鹏老师的一周巧背单词的方法。

单词记背不难,难在实际应用。

我们对常用的词汇基本上了然于胸,但是其他词汇特别是刚刚记熟的词,要善于应用,可以用它来现场造句,不要念例句,而是尽量串联起来仿照句子,这样不仅能加大对词汇的理解,亦能加深词汇记背深度。

对于词组,我们不要死记硬背,而是要主抓介词。

英语词组几乎都是动词+介词构成的,我们从介词的理解方面入手,自己就能凭空造词,在考试时就不会被表面上的“固定搭配”所误导,从而合理的得出正确的结论。

6. 6六、第一轮复习时以单词、词组应用为主,阅读、完型难度循序渐进;高考英语其实并不难,把题目拆分来看,每个中等程度的同学都可能有把握做对。

但是所有题型累加起来造成同学们考试时判断力下降,故而平时做题时一定要以简单、中等为主,完型、阅读理解选用篇章不要过长、过于晦涩难懂。

高考是不会出现这过于晦涩的文章的。

7.7七、多练习阅读理解和完形题,少做单选题;高考非常强调语篇意识,即使是单项选择题,读不懂题干也不可能作对题目。

“得阅读者得天下”一句话概括了高考英语取得高分的秘密。

掌握英语高分的窍门在于阅读与语意的理解。

英语的本质是客观、精确。

英语和语文不同,非常讲究逻辑思维,可以说是一门纯“理科”式的语言学科。

记住,学好并考好英语的前提是:客观和精确。

八、平时多累积,多应用,少钻研琢磨,避免钻牛角尖。

平时在各种阅读中,多多发掘好的句式、用法,摘抄下来。

在写作时,若能用上一两个好的词语、好句子,无疑会增色不少。

总而言之,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熟悉各类题型,掌握技巧是高考必胜的法宝。

关键字:高三英语;一轮复习;方法和误区我们都知道,高三英语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

目前,高考英语试题在重视英语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突出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形成了以篇章阅读为主体的试题布局。

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对能力的测试必然要结合对知识的测试。

而大量的知识考查通过能力测试得以实现,熟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正是为发展英语运用能力做准备。

因此,高三学生复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目前部分考生的英语知识还是零散的、孤立的,在英语能力还没有全面提高的情况下,英语的第一轮复习应侧重于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打牢基础,有效全面地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一轮复习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抓课本、重基础、强化词句的积累英语基础知识的复习要以课本为纲,按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它们进行分类整理。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新带旧,使初中和高中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总结出规律性,这样才能融会贯通,也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生应以高三课本为主要教材,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语言知识,巩固语言基础,对课本中反复出现的语言知识进行科学归类和巧妙整理,找出其中的规律、抓住线索。

复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而网络化的知识更便于运用,更有利于学科能力的培养。

只有经过对所学的教材进行层层挖掘才有希望把知识形成网络。

这对其实现知识的迁移有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其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并在应考中运用自如。

学生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构建知识网络。

在老师的帮助下,在认真学习和研究《大纲》以及《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其要点进行分类整理(内容包括词汇、句型、语法、交际用语、篇章结构等方面),从而使六年所学的零散的、孤立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已学知识网络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摸索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二、抓语篇学习、重阅读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死记硬背,强化训练,沉湎于“题海战术”是难以出好成绩的。

将中心和重心放在单项选择上是不合时宜的。

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做到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其中,语篇学习最应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高三课本中文章题材广、内容新颖,知识覆盖面宽。

因此,学生应充分利用高三课本中的阅读材料,从文章的内容、文章的结构、作者的观点、态度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巧妙设置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开拓知识视野。

同时,文章的新颖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三、精选习题,有效训练笔者建议学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运用练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结合高考考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在很短的时间内复习完所有的语言知识,提高复习效率,以便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听力、完形填空、阅读等专项能力训练和模拟训练,避免在复习课本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顾此失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