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传记左郑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位被美国杂志评为“世纪伟人”的犹太人,对于他的名字也许众人皆知,但是对他的了解也只是局限于以前的物理课本上那寥寥几行的只言片语中来窥探他的一生。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879年在德国出生。
也许跟许多人想象的不同,他在6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小提琴,他那幼小的心灵就已经进入到幽美的旋律之中。
然而传统的小提琴教授法并不是什么艺术的享受,而是艰苦的劳动和体罚。
甚至一连几个小时进行反复的、机械的弓法练习和指法练习。
爱因斯坦也是孩子也会感到麻烦。
但是在7年之后,他懂得了和声学和曲式学的数学结构。
他休会到演奏莫扎特作品的技巧和奥妙。
当琴弦和心弦一起共鸣了,他一生中的科学和艺术生涯也开始了。
小提琴就这样伴随着爱因斯坦的一生,每每思路枯竭的时他总在音乐中寻找灵感。
爱因斯坦10岁时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12岁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学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爱因斯坦开始怀疑欧几里德的假定;13岁开始读康德的著作;16岁自学完微积分。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爱因斯坦还是会遇到挫折,1895年,爱因斯坦在瑞士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失败。
但是他没有放弃,1896年,爱因斯坦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
10月29日,爱因斯坦迁居苏黎世并在瑞士理工学院就读。
1900年8月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并入瑞士籍。
1901年,他取得瑞士国籍。
并在这一年5-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1902年,爱因斯坦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仅成为一名专利局的适用人员。
在1903年,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
于1904年9月,爱因斯坦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三级技术员。
又花了三年的时间,终于成为了专利局的一级技术人员。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发表了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
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
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1910年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12年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1913年他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14年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
然而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爱因斯坦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
9月,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
10月,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
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
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
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家,不仅在学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朽的里程碑,并且在精神层面上也有太多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地方。
1915年11月,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
1916年3月,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5月提出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假说。
8月完成《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总结量子论的发展,提出受激辐射理论。
1921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1922年1月完成关于统一场论的第一篇论文。
1929年2月发表《统一场论》。
1933年1月30日,纳粹上台。
3月10日,爱因斯坦在帕莎第纳发表不回德国的声明,
次日启程回欧洲。
3月20日,纳粹搜查他的房屋,他发表抗议。
后他在德国的财产被没收,著作被焚。
3月28日爱因斯坦从美国到达比利时,避居海边农村。
5月26日给劳厄的信中指出科学家对重大政治问题不应当默不作声。
6月到牛津讲学后即回比利时。
7月改变绝对和平主义态度,号召各国青年武装起来准备同纳粹德国作殊死斗争。
9月初纳粹以2万马克悬赏杀死他。
9月9日,渡海前往英国,永远离开欧洲。
10月3日在伦敦发表演讲《文明和科学》。
10月10日离开英国,10月17到达美国,定居于普林斯顿,应聘为高等学术研究院教授。
1951年爱因斯坦连续发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是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
1952年发表《相对论和空间问题》、《关于一些基本概论的绪论》。
当以色列第1任总统魏斯曼死后,以色列政府请爱因斯坦担任第2任总统,被拒绝。
1954年3月,在爱因斯坦75岁生日时,通过“争取公民自由非常委员会”,号召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势力作斗争。
同年3月爱因斯坦被美国参议员麦卡锡公开斥责为“美国的敌人”。
11月18日,爱因斯坦在《记者》杂志上发表声明,不愿在美国做科学家,而宁愿做一个工匠或小贩。
同年完成《非对称的相对论性理论》。
1955年4月18日1时25分爱因斯坦于美国普林斯顿的医院逝世。
爱因斯坦生前不要虚荣,死后更不要哀荣。
他留下遗嘱,要求不发讣告,不举行葬礼。
他把自己的脑供给医学研究,身体火葬焚化,骨灰秘密的撒在不让人知道的河里,不要有坟墓也不想立碑。
在把他的遗体送到火葬场火化的时候,随行的只有他最亲近的12个人,而其他人对于火化的时间和地点都不知道。
爱因斯坦在去世之前, 把他在普林斯顿默谢雨街112号的房子留给跟他工作了几十年的秘书杜卡斯小姐,并且强调:“不许把这房子变成博物馆。
”他不希望把默谢雨街变成一个朝圣地。
他一生不崇拜偶像,也不希望以后的人把他当作偶像来崇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他把一切献给了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自由的征程,最后连自己的骨灰也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但是正如英费尔德第一次与他接触时所感受到的那样:“真正的伟大和真正的高尚总是并肩而行的”,爱因斯坦的伟大业绩和精神永远留给了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