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2019—2020 第二学期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最新2019—2020 第二学期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2019—2019—2020 第二学期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出则友悌第一课弟于长宜先知教学目标:1、了解读典明理讲述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课程的学习懂得对于家中家中兄弟姐妹,以及身边与我们年龄相仿的人,我们都应该尊敬和爱护。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经历磨炼请学习,才能成才。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理解语句内在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礼记学记》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

二、学习新课学生自读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试着背诵,借助注解自己说说这两句说的什么意思学生交流。

释义:琢:雕。

玉石不经雕,成不了器物。

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三、读《卞和献玉》1、学生自读2、小组交流,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指名说一说。

3、教师小结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第二课时一、复习二、学生学习“知行合一”说说你做到了吗?小组结合生活实际。

说一说自己平时的事例。

三、拓展阅读,制定目标。

教学札记:第二课知所知明不知教学目标:1.在求知、求学的过程中不要弄虚作假,不懂装懂。

2.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教学难点:知行合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引导背诵几句《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而今天,我们学习地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

二、古语今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指导学生理解意思。

三、绘本启智1、绘本讲述诸葛亮智斗司马懿的故事。

思考:为什么司马懿的军队会大败而归?2、学生自读《菱角的尴尬》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收获到什么。

第二课时一、复习二、链接生活,知行合一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事你是怎么做得呢?学生自由讨论。

师总结:1、请朋友帮忙解决问题。

2、查阅资料,自己解决。

3、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三、拓展阅读《春秋繁露执贽》《论语公冶长》相机释义四、力行体验:小组讨论学生自由演一演,教师出示情景。

五、总结:不懂的问题多请教,不会的知识多查找资料,不懂的事情不装懂。

教学札记:第三课时习之亦悦乎教学目标:1、会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节奏和韵味。

2、会说:理解课文,能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3、会背:熟读成诵,积累名言佳句。

4、会用: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恰当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读文、背文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1、玩一个游戏“猜猜他是谁”。

2、谈对孔子的印象。

3、走入《论语》,学习课文《学而时习之》。

(板书课题,读课题)二、我会读第一站——“我会读”1.自由练读,读通读顺2.跟录音读,感受节奏3.接力赛读,强化练习4.变式朗读,挑战自我5.配乐朗读,读出韵味6、专家示范,体验吟诵第二站——“我会说”1.文译对读2.交流分享(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怎么读?通“悦”。

表示什么意思?喜悦、高兴。

读该句,小结:学了知识后不断地去练习实践,不也是高兴的吗?这是孔子教给我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2)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理解“愠”(恼怒),谁读懂了这句话?(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读。

这里包含了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理解“温故知新”),温故知新是孔子教给我们的另一种学习方法。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是什么意思?殆怎么理解?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思考却不学习就会()老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有一个人家两个儿子分家产,父亲有个匾上有“学问”二字,儿子便把它锯开,一人拿一个字回去。

各自按照匾上的字来做,一个拼命地学,一个拼命地问,最后都是一无所成。

从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学问要结合在一起,就是学思结合。

“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是孔子教给我们的又一种学习方法。

(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长句,反复朗读。

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是为了干什么?(冥思苦想)师补充:光想不去行动,能行吗?所以,像孔子说的那样,我们既要有想法,又要有行动。

第三站——“我会背”1.自由练背2.检测三、总结全文第二课时一、绘本启智《临池学习》二、知行合一“我会用”。

请阅读下面的场景,你会把今天学到的论语中的句子用在里面吗?场景一:全国小学生夏令营深圳会场开营仪式上, 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欢迎你们来到深圳。

”场景二: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我们班来,同学们还不了解他,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

老师引用了《论语》中的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帮他解除了心中的烦恼。

场景三:马上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小强认为自己很聪明,不用复习也可以考得好,每天仍然沉浸在玩乐之中,见此情景,爸爸批评他: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应该要好好复习,才能有新的发现和体会呀!场景四:小丽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为祖国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可她连上课都不专心,学习也不用功。

这时,你会用孔子的哪句话来劝她呢?三、拓展阅读《论语为政》《观书》四、布置作业1、将课文背给家长听。

2、搜集《论语》中的名句,带来与同学分享。

3、在今后生活中常常做到“学而时习之”。

第三课时一、学习快乐多1、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2、及时预习和复习3、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海里回顾一遍,加深记忆。

4、对学习有兴趣,做到快乐学习。

二、星星点灯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经常温习旧的知识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板书设计:学而时习3 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学思结合教学札记:第四课精于勤荒于嬉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勤奋故事,了解一些人勤奋学习的事迹。

2.懂得一个人要勤奋好学。

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这是学业、工作、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情感:1.产生愿意勤奋学习的愿望。

2.敬佩那些勤奋的人,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从学习、生活小事上引导学生做到业精于勤。

教学重点:1.明白什么是“勤奋好学”。

2.产生愿意勤奋好学的愿望。

3.教学难点: 1.懂得“勤奋”的重要意义。

2.能从学习、生活小事上做到业精于勤。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课题,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贪玩。

)二、读典明理你有什么启发?业精于勤荒于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这种优良的传统三、说说自己和别人1.说说你身边勤奋人的故事2.讲一讲你知道的有关勤奋的故事3.说说你自己是怎样勤奋学习的4.读故事,认识勤奋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四、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1.阅读这方面的故事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说说你身边这样的人第二课时一、从我做起1.读一读同龄人的故事,说说你的感受2.说一说从小勤奋为他今后的发展创造了哪些条件3.勤奋对于我们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4.我们怎样做是勤奋,表现在哪里二、绘本启智《凿壁偷光》三、知行合一1、读一读阅读一些名人名言,激励自己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自己该怎么做?四、拓展阅读《增广贤文》五、行为演练《我勤奋我成长》六、星星点灯坚持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积极探究,动脑思考遇到困难,尽量克服板书设计: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贪玩。

教学札记:第二单元诚实守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章句。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探究学习的秘密,乐于开展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收集诚实守信的故事资料。

2.培养真诚待人,相互理解的品质。

教学难点:知行合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至诚者能动人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离娄上》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课程的学习理解一定要坚守信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真诚才能打动别人。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理解语句内在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介绍《孟子离娄上》相关背景。

二、学习新课学生自读诚:真诚。

试着背诵,借助注解自己说说这两句说的什么意思学生交流。

三、读《一诺千金》1、学生自读2、小组交流,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指名说一说。

3、教师小结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诚实守信,自然会得到许多人的帮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第二课时一、复习二、学生学习“知行合一”1.说说你做到了吗?2.小组结合生活实际。

说一说自己平时的事例,你是怎样在生活中信守承诺的。

三、拓展阅读,制定目标。

1.读一读:言必信,行必果。

2.相机释义。

四、行为演练《我们来约定》说说你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五、星星点灯1.读一读有关句子。

2.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或者生活中的例子。

3.做到的话奖励自己一颗小星星。

板书设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成,未有能动者也。

教学札记:第二课知错改善大焉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明白知错就改的道理。

2.懂得一个人犯错后,一定要积极想办法改正,知错能改才是弥补过错的最好的方法。

情感:1.产生愿意勤奋学习的愿望。

2.敬佩那些勤奋的人,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从学习、生活小事上引导学生做到业精于勤。

教学重点:1. 明白知错就改才是弥补过失的好办法。

2. 培养学生犯错后有主动承担错误的勇气。

3. 教学难点:明白体会有过错却不改正,这才叫真正的过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课题,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1.学生自读。

2.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绘本启智《烽火戏诸侯》故事1.学生自读。

2.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第二课时一、复习二、学生学习“知行合一”1.说说你做到了知行合一描写的情况吗?2.小组结合生活实际。

说一说自己平时的事例,你是怎样在生活中知错就改的。

三、拓展阅读,制定目标。

1.读一读: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 相机释义。

四、行为演练《换位体验》表演一下课本上设置的情境,懂的有错要真诚地认错,并愿意接受惩罚。

五、星星点灯1. 读一读有关句子。

2. 说说哪个孩子做得正确,正确的话奖励一颗小星星。

板书设计:谁人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教学札记:第三课思诚者人之道第一课时一、读典明理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1.读一读。

2.指导学生理解意思。

二、绘本启智1、绘本讲述孟信不卖病牛的故事。

2.思考:为什么孟信不卖病牛?3.理解诚实做人是关系到人一生的事,是关系到自己的人格、品质的事,坚持诚实做人,最终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