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及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教材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该标准,一是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要求能够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是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体积等方面来说明。

三是介绍了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分析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部分联系密切,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先讲宇宙环境,然后提供资料,让学习者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最后从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教材重点分析了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通过提供了阅读材料“探索地外文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供活动题让学习者探究,需要到什么样条件的外星球去寻找外星人,从而学会分析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同时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通过分析给学生这样的价值体验:在太阳系中目前还找不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其他星球,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其他星球建立起庞大的人类生活基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

二、学情分析:学生能够从各种媒体了解宇宙与地球的相关知识,但多数不系统,更不能聚焦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个核心上,发散度高。

另外学生对宇宙的一些概念常常含糊不清,教学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纠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物质性与运动性;理解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天体;通过太阳系模式图了解九大行星特征,并培养学生看图读图、分析表格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图文结合,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

四、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六、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八、设计思路:这一节由于是第一章“行星地球”更是自然地理学的开篇。

它是学习本章节知识的基础,也是激发与调动学生爱好地理学科的好契机。

由于难点不多,因此在教材处理上可以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延与加深,并投学生所好。

在讲述第一部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时,教学脉络应该十分清晰,突出宇宙的两个特点:物质性与运动性。

由于学生对部分天体的陌生度,需要辅助图片进行讲解。

最后不妨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讨论黑洞是不是天体,既巩固天体的概念,又拓延学生的知识面。

如果学生提及霍金的话,老师不妨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拓延。

天体系统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4的天体系统层次框图。

第二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又特殊的天体中,老师要分析清楚地球在太阳系中普通性与特殊性的表现。

利用九大行星物理参数表格进行普通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表格、查找比较数据并归纳的能力。

最后设计的活动:是否相信地外文明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科学客观的探索精神与唯物主义思想,并且再次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对这个宇宙未知领域的好奇与思考。

九、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展示一张宇宙星空的图片,请学生在图上寻找地球的位置。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述)漫漫广阔的宇宙中,地球是多么的不起眼啊!但在宇宙中她仍有自己的位置。

现在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在这部分知识结束后,我将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具体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基础知识讲授:(利用图片提问)在广阔的宇宙中,存在着哪些物质?学生在回答出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各类天体的同时,教师利用PPT进行各天体图片的链接展示。

(提问)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就是天体。

现在,请哪位同学试着概括一下什么是天体?(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我们刚才提到的例子都是天体。

现在让我们详细的了解它们的情况。

(利用PPT展示各种天体的视觉形状及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引导学生得出各类天体的不同特点)1.天体:①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

主要组成物质为氢和氦。

如太阳。

②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主要组成物质为氢。

随即让学生比较恒星与星云的密度大小。

行星与卫星的特点可以叫学生进行比较总结③行星:在椭圆形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质量小,本身不发光。

如地球、火星等。

④卫星:环绕行星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如月球。

⑤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

(利用图片让学生区别流星体、流星群、流星现象、陨星的不同)⑥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外表。

俗称扫帚星。

介绍哈雷彗星情况并比较彗星和星云云雾状外表的区别⑦星际物质:弥漫在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教师提问:还有天体的例子吗?(学生回答出人造卫星等)⑧人造天体:比如人造卫星、空间站、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可展示学生感兴趣的神州六号、阿波罗11号等。

知识拓延:利用人造天体的例子将其与物理中物体的概念进行区分。

强调处在星际空间如地球的大气圈外的物质存在形式为天体,地球大气圈内的物质存在形式为物体。

因此神州六号在酒泉的时候不是天体,飞出地球大气圈外属于天体。

教师再次提问:还有天体的例子吗?(学生回答出黑洞)知识拓延:老师马上反问学生:黑洞是不是天体?从而引导学生的讨论。

⑨黑洞:黑洞是宇宙中密度和引力最强大的颇具神秘感的天体之一。

英文就是blackhole。

它是宇宙中的死亡陷井和无底深渊,体积趋向于零而密度变得无穷大,由于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物体只要进入离这个点一定距离的范围内,就会被强大的引力吸收掉,连光线也不例外。

黑洞周围的物质在被吞噬时,温度会升得极高,释放出大量X射线。

黑洞是一颗或多颗燃烧尽了的恒星由于自身的重力而不断塌陷最后形成的。

基础知识归纳:(学生)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的天体是多种多样的。

2.天体系统首先,老师利用地球与月球组成的地月系FLASH图片引入什么是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其次,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本P4的天体系统层次框图。

最后,师生共同观察各级天体系统的图片,了解分析总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的特点与相互运动关系。

知识拓延:宇宙就是总星系吗?(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其范围小于宇宙。

)基础知识归纳:(学生)宇宙是有层次的,并处于有序的运动状态中。

知识整合:现在,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具体描述地球这颗天体的特点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又特殊的天体1.普通性:老师提问:地球这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表现在哪里?(学生答:仅仅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

)基础知识讲授:(九大行星与太阳系模式图的图片展示)九大行星在物理参数方面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具体的可以从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公转方向、距日距离、质量、体积、卫星数目、有无光环、等方面进行比较。

着重突出地球等类地行星与巨行星、远日行星的差异点。

2.特殊性:老师继续提问:地球这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特殊性又表现在哪里?(学生答:有生命存在)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与发展的温度(地球表面平均气温为15℃)。

②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并演化形成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形成了原始海洋。

配合学生的讲述,老师利用FLASH动画模拟演示日地距离对使地球表面温度高低的影响、体积质量适中如何吸引并演化形成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始海洋的形成。

知识整合:引导学生总结出生物的出现与进化需要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并突出表达三者的相关性。

知识拓延:(活动)你相信地外文明的存在吗?阐述你的论证。

首先,利用举手表态的形式把班级分为相信地外文明与不相信地外文明两方,让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进行辩论。

然后,老师针对班级绝大部分学生相信地外文明的情况出发,从相信地外文明的证据何在、寻找地外文明的科学手段有什么、目前的探索结果如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授。

建议穿插学生感兴趣的飞碟、外星人图片与内容。

知识拓延:了解你所感兴趣的几位太空人与科学家的情况,老师可以展示图片与背景资料。

比如第一位上太空的华裔宇航员——王赣骏、尼尔·阿姆斯壮和迈克尔·柯林斯和巴兹·艾德林三人、尤里·加加林、最年长且首位绕地球轨道飞行的美国宇航员——约翰·格林、哈勃、哈雷、史蒂芬·霍金、等等。

十、教学评价: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天体系统,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通过分析图文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进而初步掌握比较地理事物,分析和综合出地理特征的方法。

十一、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印象化的方法。

选择了大量的宇宙图片,以及各种天体图片,尤其是太阳系八大行星近观图和它们的关系图,说明冥王星被降级的消息,并逐一做详细的介绍,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通过引导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找出地球与其他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的共性以及轨道位置和自身条件上的特性。

运动特征共性包括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结构特征主要是通过与类地行星比较得出地球在质量和体积方面不具特殊性。

地球上存在生命主要是因为日地距离适中,所以有适合的温度;因为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所以能吸引住大气形成厚度、压力适合的大气层;因为地球存在岩浆活动,所以有地球内部氢氧分异化合的水汽溢出形成海洋。

教材涉及各类天体及其特点、天体系统成因、行星类型等内容,这些只需引导学生一般性了解。

让学生的兴趣高涨,边看边想并将自己知道的天文知识告诉其他同学,使一堂很乏味的地理课变的津津有味,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速度也在加快,并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十二、板书设计:物质性:天体(多样性)宇宙的特点运动性:天体系统(多层次)太阳系中的地球普通性:九大行星之一特殊性:存在生命(条件:温度、大气、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