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工程复习题
卷一
绪论
1.简述中国灌溉带的分带。
(1)常年灌溉带: 多年平均降雨量少于400mm。
包括西北内陆区和黄河中上游部分地区。
(2)不稳定灌溉带: 多年平均降雨量大于400mm小于1000mm。
包括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
(3)水稻灌溉带: 多年平均降雨大于1000mm。
主要是长江中下游、珠闽江地区及西南部分地区。
2.与传统灌溉相比节水灌溉技术的优点有哪些?
(1)节约用水, 提高水利用效率。
(2)增加作物产量, 提高农作物品质。
(3)节省劳力。
(4)对土壤地形的适应性强。
3.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措施有( 灌溉措施) 和( 排水措施) 。
4.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采用的工程措施有( 蓄水保水措施) 和( 调水排水措
施) 。
5.中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类型有: ( 工程型缺水) 、 ( 污染型缺水) 、 ( 设
施型缺水) 和( 资源型缺水) 。
6.节水灌溉内涵
在充分利用降水和土壤水的基础上, 高效利用灌溉用水, 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需水, 以获取农业生产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即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量的一种灌溉模式。
7.节水灌溉
依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 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措施总称。
第一章农田灌溉原理
1.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
(1)气象条件: 气温、大气湿度、风速、日照时间、辐射强度。
(2)作物条件: 作物品种、叶面积指数( 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面积) 、生育阶段, 作物状况受到气象和土壤条件的限制。
如当土壤水分较少时, 作物生长受到抑制, 叶面积指数较小, 同时气孔开度减小, 蒸腾和蒸发量减少。
(3)土壤因素: 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等。
(4)农业技术措施。
2.简述作物需水量与作物耗水量的异同?
作物需水量: 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 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 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要的水量。
作物耗水量: 就某一地区而言, 指具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
需水量是一个理论值, 又称为潜在蒸散量( 或潜在腾发量) , 而耗水量是一个实际值, 又称实际蒸散量。
需水量与耗水量的单位一样, 常以m3亩-1或mm 水层表示。
3.田间需水量组成有( 作物需水量) 和( 改进田间条件需水量) 。
4.农田的水分主要消耗于( 植株蒸腾) 、 ( 棵间蒸发) 、 ( 深层渗漏) 、
( 地面径流) 、 ( 组成植株体的部分) 。
5.简述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1)直接计算法。
从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中选择主要因素, 如水面蒸发、气温、湿度、日照和辐射等, 根据试验观测资料, 分析上述因素与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关系, 归纳出经验公式。
(2)间接法。
经过参考作物需水量间接计算作物实际需水量ET0, 乘以相应的作物系数, 得到作物实际需水量。
参照作物需水量是指土壤供水充分、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矮草地的腾发量。
该条件下, 需水量主要受气象条件影响。
6.简要说明非充分灌溉的基本思想。
非充分灌溉是在灌溉水资源不足, 无法满足各生育阶段需水量要求时而采取的灌溉制度。
在水源短缺地区, 减少用水量及其相应生产费用( 劳动力和燃料等) , 单位面积产量可能降低, 可是由于费用降低, 或者用有限水量能够灌溉更多土地, 使得总效益最高。
非充分灌溉不以追求传统的单产最高为目标, 而是求得高效用水条件下的净效益最大或费用目标最小。
原理: 减少非关键期的灌水, 保证关键期用水。
7.已知某玉米灌区, 计划湿润层深度为0.6m, 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0%( 重量含
水量) , 土壤容重1.3g/cm3, 试确定该灌区灌水定额。
土壤( 重量) 含水量=原土重−烘干土重
烘干土重
×100%
已知灌区土壤干容重为1.41g/cm3, 田间持水量为23%( 重量比) , 冬小麦拔节期计划湿润层为0.6m, 日耗水量为3mm, 土壤水分下限为70%田间持水量,
假定土壤初始含水率为20%( 重量比) , 问无雨情况下还需要多少天应进行灌溉? 其灌水定额为多少?
8.土壤水分常数
(1)吸湿系数: 土壤吸湿水达最大数量时称为吸湿系数。
(2)凋萎系数: 当作物发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水分含量, 即称为凋萎点或凋萎系数。
(3)最大分子持水量: 薄膜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土壤的最大分子持水量。
(4)田间持水量: 毛管悬着水达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率常被称为田间持水量, 表示重力水与毛管水的分界线。
(5)毛管断裂含水量: 土壤中的毛管悬着水减少到其连续状态受到破坏而断裂时的含水量。
(6)毛管持水量: 土壤中所有毛管都充满水时含水量。
(7)全持水量: 即饱和含水量。
9.农田水分状况是指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数量的多少, 存在的形式
及其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与变化情况。
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固态、液态和汽态三种形态。
固态水只有在土壤冻结时才存在; 汽态水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水汽, 含量很少; 液态水是土壤水分的主要形态, 与作物生长
发育最为密切。
液态水按其运动特性可分为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三类。
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可用形态法与能量法来表示。
10.什么叫作物需水量?
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 在最佳水、肥等土壤条件与生长环境中, 取得高产潜力所需满足的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之和。
11.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可分固态、液态和汽态三种形态。
液态水按
其运动特性又可分为( 吸着水) 、 ( 毛管水) 、及( 重力水) 3类。
12.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哪四个方面?
气象条件、土壤特性、作物性状及农业耕作措施。
13.什么叫田间灌水均匀度?
田间灌溉水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的均匀程度。
14.什么叫作物需水关键期?
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
15.什么叫作物需水的模比系数?
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
16.什么叫作物系数Kc?
作物系数Kc是作物本身生理学特性的反映, 它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作物群体叶面积有关, Kc=ETc/ET。
17.什么叫农作物的灌溉制度?
指作物播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18.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是指实施灌水时, 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
层深度, 生产实践中一般取作物的主要根系活动层深度。
19.什么叫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指在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 作物所消耗的水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