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子兵法《势篇》

-孙子兵法《势篇》


三《势篇》主要中心思想
第一层:战势的内容。孙子说:管理大部 队如同管理小部队一样,这是属于军队的 组织编制问题;指挥大部队如同指挥小部 队一样,这是属于指挥号令的问题;统帅 全军能够使它一旦遭到敌人的进攻时,而 不致失败,这是“奇”“正”的战术变化 问题;军队打击敌人如同以石击卵一样, 这是“避实就虚”的正确运用问题。


3, 论战势的姿态和方法 之一 【原 文】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 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guo、nu),节如发机。 【注 释】 (1) 激水之疾:激,湍急。疾,快,迅猛、急速。 (2) 鸷鸟: 鸷(音《拼音》) , 凶猛的鸟, 如鹰、雕、鹫之类。 (3) 节: 节奏。指动作爆发得即迅捷、猛烈, 又恰到好处。 (4) 势如彍弩: 彍, 弩张满的意思。彍弩即张满待发之弩。 (5) 发现: 机, 即弩牙。发现即引发弩机的机纽, 将弩箭突然射击。 今译: 湍急的水流得疾快,以至于漂转巨石,这是由于地势险陡造成;凶 猛的鸟迅飞搏击,以至于(使小鸟来不及逃避,致被)毁折,这是由 于它能节量距离远近的度数。因此,善于打仗的人,他的战势险疾, 他节量的距离短近。战势如同把弩拉满一样,节度如同拔动弩上的机 纽突然把箭射出一样。
二,《势篇》原文解读和释义
1, 总论战势的内容,不外分数、形名、奇正、虚实四项 【原 文】 凡治众如治寡者,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者,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 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duan)投卵者,虚实是也。 【注 释】 (1) 治众: 意为管理人数众多的部队如同管理人数很少的部队的一样。 (2) 分数: 此处指军队的编制。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 就叫分数,这里是指分 级分层管理之意。 (3) 斗众: 指挥人数众多的部队作战。斗, 使…战斗( 使动用法) 。 (4) 形名是也: 形, 指旌旗;名, 指金鼓。古战场上, 投入兵力众多,分布面积 也很宽广, 临阵对敌, 无从知道主帅的指挥意图和信息, 所以设置旗帜, 高举 于手中,让将士知道前进或后退等, 用金鼓来节制将士或进行战斗或终止战斗。 (5) 毕受敌而无败: 必, "毕"的同音假借, 意为安全、全部。 (6) 奇正:指古代军队作战的变法和常法,其含义甚广,如:先出为正、后 出为奇,正面为正、侧翼为奇,明战为正、暗攻为奇,等等。 (7) 碫(段):磨刀石,这里泛指示石块。 (8) 虚实:指强弱、劳逸、众寡、真伪等,这里是以实击虚的意思。 今译: 大抵统治人数多的军队如同统治人数少的军队一样容易,这是因为能分级 编制,递相统属。指挥人数多的队伍战斗如同指挥人数少的队伍战斗一样容 易,这是因为善于运用旗帜锣鼓(等通信、联络、指挥信号)。全军的战士 可使尽受敌人攻击却不至于打败仗,这是因为能活用奇正之术,(以导战势 于有利。)进攻,所向无敌,如同用坚硬的石头去打脆薄的鸡蛋一样容易, 这是因为能避实击虚。--总论战势的内容,不外分数、形名、奇正、虚实四项。
3,灵活运用战术,出奇制胜 孙子非常重视“奇正”,尤其重视“奇”的运用。 奇和正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军事术语,即指挥军队作战 所运用的常法和变法。 例如公开宣战是正,突然袭击是奇; 正面攻击为止,侧面袭击为奇; 权衡敌强我弱是正,而在战场上改变这种态势就是奇。 还有,凡是一般指挥原则和方法(常法)是“正”, 而临敌制变、慧心独创的指挥原则和方法(变法)是 “奇”。 正与奇的关系又是主要兵力与次要兵力的关系。在 《谋政》中用曹操注说明了这一点。例如兵力五倍于 敌时,就以三倍于敌的主要兵力为正兵,二倍于敌的次要 兵力为奇兵。然而这不是刻板的规定,"奇正还相生",正 兵与奇篇》
工商管理111 栾 宝 春
一,势篇题解及要旨
1,势篇是形篇的姐妹篇 《势篇》的“势”,是《形篇》的“形”(军事实力)的 表现。换言之,“势”就是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由于实 行正确的作战指挥,从而在战场上所表现出的实际作战 能力。 从哲学上看,“形”是运动的物质,而“势”是物质的运 动。 《形篇》讲的是客观物质力量的积聚,《势篇》讲的是 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这两篇是紧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姐 妹篇。 我们从中也可看出,孙武在认识上,反映了物质是第一性 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观 能动性在军事上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孙武在本篇着重论 述的是作战指挥问题。它主要表现为正确地变换战术 和灵活地使用兵力。

三之三 【原 文】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 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從(cong)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 动之,以卒待之。 【注 释】 (1) 乱生于治: 示敌混乱, 是由于有严整的组织, 另一说: 混乱产生于严 整之中。 (2) 弱生于强: 示敌弱小, 是由于本身拥有强大的兵力。另一说: 弱可以 由强产生。 (3) 治乱, 数也: 数, 即前言之: 分数“, 指军队的组织编制。意为军队的 治或乱,决定于组织编制是否有序。 (4) 动敌: 调动敌人。 (5) 形之: 形, 用作动词, 即示形、示敌以形。指用假象迷惑欺骗敌人, 使其判断失误。 (6) 以卒待之: 用重兵伺机破敌。卒, 士卒, 此处可理解为伏兵、重兵。 今译: 示敌混乱, 是由于有严整的组织 ,示敌怯懦,是由于英勇无畏,示敌弱 小, 是由于本身拥有强大的兵力。说到整治或纷乱,这是由组织好坏决定 的;勇敢或怯懦,这是由战势得失产生的;刚强或软弱,这是由兵力优 劣形成的。所以善于调动敌人的人,伪装一些假象(乱、怯、弱)给敌 人看,敌人必然就会被诱而来战;给敌人一些甜头,敌人必然(就会贪 利而)来取;用香饵去调动它,用劲兵等待着掩击它。
第三层:战势的姿态和运用。湍急的 流水飞快地奔泻,以至能漂移石头,
这就是流速飞快的“势”,雄鹰迅飞
搏击,以至能捕杀雀鸟,这就是短促
急迫的“节”。所以,善于指挥作战
的人,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发
出的节奏是短促的。
险峻的态势就像张满的弯弓,短促 的节奏就像去发弩机。旌旗纷纷, 人马纭纭,要在混乱中作战而使军 队不乱;浑浑沌沌,迷迷蒙蒙,要 周到部署、保持态势而不会被打败。 示敌混乱,是由于有严整的组织; 示敌怯懦,是由于有勇敢的素质; 示敌弱小,是由于有强大的兵力。
严整与混乱,是由组织编制好坏决 定的;勇敢与怯懦,是由态势优劣 造成的;强大与弱小,是由实力大 小对比显现的。善于调动敌人的将 帅,伪装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就会 听从调动;用小利引诱敌人,敌人 就会来夺取。用这样的办法去调动 敌人,用重兵来伺机掩击它。
第四层:指挥员要善于造势。善于作
战的人,总是设法造成有利的态势,而
三之二 【原 文】 纷纷纭纭(yun),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dun),形圆而 不可败。 【注 释】 (1) 纷纷纭纭: 纷纷纭纭: 纷纷, 紊乱无序。纭纭, 众多且乱。此 按照旌旗杂乱的样子。 (2) 斗乱而是不可乱: 斗乱, 言于纷乱状态中指挥作战。不可乱, 言做到有序不乱。 (3) 浑浑沌沌: 混乱迷蒙不清的样子。 (4) 形园而不可败也::指摆成圆阵,首尾连贯,与敌作战应付 自如,不至失败。 今译: 旗帜交错,锣鼓杂乱,在这样纷乱错杂的情况里战斗,队形似 已散乱(不可复整,但因分数素定、形名素习,)却不可以被打 乱。战车转动,步骑奔驰,在这样浑沌不分的情况里战斗,队形 似已败坏(不可收拾,但因能活用奇正虚实之术,使敌人抓不住 弱点〕,却不可以被击败。
第二层:奇正的作用和变化。一般 作战都是用“正”兵当教,用“奇” 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 其战法变化就像天地那样不可穷尽, 像江河那样不会枯竭。终而复始, 如同日月的运行;去而又来,就像 四季的更迭。
乐音不过五个音阶,可是五音的变化, 就听不胜听;颜色不过五种色素,可 是五色的变化,就看不胜看;滋味不 过五样味道,可是五味的变化,就尝 不胜尝;战术不过“奇”“正”,可 是“奇”“正”的变化,就无穷无尽。 奇正相互转化,就像圆环旋绕不绝, 无始无终,谁能穷尽它呢?

4, 论战斗的要诀,在于择人而任势。 【原 文】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 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注 释】
(1) 不责于人: 责, 求、苛求。此句言当追求有利的作战态势, 而不是苛求下属。 (2) 择人而任势: 择, 选择。任, 任用、利用、掌握、驾驭的意思。 (3) 其战人也: 指挥士卒作战。与前《形篇》中之“战民”义同。 (4) 安: 安稳, 这里指平坦的地势。 (5) 危: 高峻、危险, 此处指地势高峻陡峭。 (6) 势: 是指在“形”( 军事实力) 的基础上, 发挥将帅的主观作用, 因而造成的有利作战态势。 今译: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深知胜败的关键,)要从战势上寻求,决不责成部属,(强使力 战。)所以能选择部属因势器使。因势使用人民战斗的人,如同转动木头、石头一样。木头、 石头的性质,放在安稳平坦的地方就静止,放在险陡倾斜的地方就滚动,方形的就停止,圆形 的就滚动。所以善于因势使用人民战斗,如同转动圆石头从八千尺高的山上滚下来一样,这是 指挥上所造成的一种大好的战势呀!--论战斗的要诀,在于择人而任势。

2, 论奇正的变化和作用 【原 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 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 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 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注 释】 (1) 以正合, 以奇胜: 合, 交战, 合战。此句意以正兵合战, 以奇兵制胜。 (2) 声不过五: 声, 即音乐之最基本的音阶。古代的基本音阶为宫、商、角、徵、 羽五声。故此言声不过五。 (3) 胜:尽, 穷尽之意。 (4) 五味: 指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 (5) 五色:我国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为正色,其他为间色(即有两 种或两种颜色以上混合而成的颜色)。 (6) 如循环之无端: 循, 顺着。环, 连环。无端, 无始无终。言奇正之变化无始无终, 永无尽头。 今译:大抵一切战斗,必须常作奇正两项的准备和变化。一面用正兵对敌,一面用 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的人,如同天地的运行不息,江河的长流不竭。没而复出, 没有穷尽,如同日月的运行去了又来,循环往复如口同四季一样。声音不过五个音 阶,可是五个音阶的合奏变化,就听不尽。颜色不过五个色素,可是五个色素的错 综变化,就看不完。味道不过五种,可是五种味道的烹调变化,就尝不了。战势不 过奇正两项,可是奇正两项的变化,就不可穷究。奇正两项相互转化,如同沿着环 儿找不着头儿一样,谁能穷究它?--论奇正的变化和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