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讨-2019年精选文档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讨-2019年精选文档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讨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在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设置、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现象,导致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很难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

因此,深化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引言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旅游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史地文化知识,还要注重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模仿、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现象,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

旅游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设置、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旅游管理专业到底是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还是培养具有深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通才”在旅游教育界一直存在分歧。

目前,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为旅游业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这一目标定位使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不屑于做基层工作,眼高手低,频繁跳槽,很难安心于本职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也必须相应调整。

培养目标的设计首先应体现学科性,旅游管理是与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人类学、地理学、心理学和环境学等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的交叉性学科。

第二,行业性。

它是个应用性较强,而非仅仅偏重学科理论教育的专业。

旅游行业需要专业理论知识扎实、通识知识渊博、实际操作能力强并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专业管理人才。

第三,宽适性。

应在大工商管理学科背景下,加强旅游管理与整个服务业管理教学的共性设计,使其能够逐渐适应旅游行业、工商企业和其他服务服务业三个不同层面对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征。

我们认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际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三、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一)课程体系的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所在。

课程设置应考虑专业培养目标,根据高等教育特点,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和操作技能训练的有机统一。

既保证必需的理论知识要求,又强调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特点,强化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

1.素质教育课程模块基本素质教育课程模块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课、人文科技基础课、语言与技能课、体育课等课程组成。

使学生掌握政治、社会、体育、外语、计算机等各方面必备知识。

素质教育课占总学的40%左右。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除开设“大学英语”外,还应开设“旅游英语”,或根据专业方向开设专业发展课程“酒店英语”、“旅行社英语”等,最好还应开设第二外语。

此外,要加强计算机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一般方法外,还要学生能够灵活掌握运用计算机处理专业问题的能力。

2.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部分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可以集中体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同时也体现出旅游管理专业与工商管理类其他专业的区别,学生必须按计划修读,为将来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进一步深造作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它主要划分为“管理学基础课”和“旅游学基础课”两大类,包括管理学、经济数学、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和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服务管理、旅游规划、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心理学。

3.专业方向教育课程旅游行业对人才需求是多样化的,旅游人才既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又有所侧重、自我发展。

专业方向课程是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特点、社会发展和专业学科发展需要所开设的,在宽口径、 厚基础专业内设置的柔性的专业选修课程。

主要可分为“饭店管理方向课”、“旅行社管理方向课”和“景区管理方向课”三概况、旅游资源学、旅行社产品设计、导游英语口语等; 管理方向课”主要开设景区管理、 旅游地理学、 旅游资源调查与 评估、旅游项目投资决策、旅游社会学等。

(二) 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 教学内容是课程体 系的具体体现。

教学内容改革要适应 2l 世纪科学技术、经济、 社会发展的趋势, 从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 才模式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

要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 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 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 特征、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

要注重 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为学生探索新事物、 培养创新能力奠 定基础。

1. 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旅游管理专业是在广泛吸收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心理 学、文化学等学科基础上来研究旅游业自身的特点、 解决实际问 题的一门科学体系。

这些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已趋于成熟和稳定, 学习和运用这些基础理论是专业学习的基础。

部分内容要讲深讲透, 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 还要学会各学科的 不同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特殊手段。

教与学的过程类。

“饭店管理方向课”主要开设前厅服务与管理、 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管理、饭店市场营销、饭店督导、烹饪概论、 酒店情 景英语等; “旅行社管理方向课”主要开设导游学、主要客源国 景区 教师对这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旅游理论知识,对当前旅游活动的深层次问题加以分析、综合、评价,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2.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吸收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对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以提炼和总结。

教师应跟踪旅游管理学科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前沿问题,将最新动态反映到教学之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使授课内容常讲常新。

对于反映新时代、新特点、新观念、新方法的内容要及时补充,使学生能及时了解世界旅游业最新发展变化,开拓眼界。

3.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分析学生基础课的学习内容,调整专业授课内容,做到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有效衔接。

另外,分析各门旅游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总体调整,同一系列的课程尽量减少重复内容,课程模块内部内容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

通过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具系统性、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的更新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要进步精简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条件。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

要改革“灌输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强调以案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分析案例、总结案例,教师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涉及到的有关理论知识。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背景资料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决策能力。

案例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可以广泛应用。

例如,教师在讲授散客接待服务规程时,可首先让学生阅读有关带团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的案例,然后引出旅游接待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中一些主要问题和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让学生自己对案例进行分(2)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就是模拟实际工作中的真实环境进行教学,如模拟导游。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采用分组模拟练习方法。

教师和学生模拟教学内容中的不同角色,感受不同的心理,站在不同角度讲话。

通过模拟实验室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旅游行业应具备的操作技能和服务技巧。

小组成员都有各自的角色,每个角色根据课堂所学的基本原理提出问题,在课余时间集体讨论并这有助于演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

2.教学手段的更新将现代媒体,诸如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它们的直观性、动态性和较大的信息容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它们包含的教学内容可以超越时空与学生的思维空间,强化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使学生能尽快了解本专业科研和实践发展的最新动向。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服务意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服务技能和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最终应使毕业生能真正胜任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

因此,专业实践的具体目的既应包括基本服务技能的掌握,更应包括职业意识的培养,行业、企业管理环境的熟悉,对旅游业经营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对实际管理活动的考察与见习。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当中,必须包含实训的内容,学生参加各种实训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

其次,实践教学不能单纯增加学生实践的时间,要讲求方法的科学性和训练的时效性。

这要求实践教学首先要由专业指导教师按照岗位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示范指导训练。

这一阶段可以利用学校本身的设施设备和环境,如模拟客房、餐厅、酒吧等,进行随堂教学实习,达到规范学生服务技能和提高熟练程度的目的。

再次,由学校与一些大型的旅游企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作为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去企业中的各个岗位见习或顶岗实习。

这一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客服务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能够了解实际、积累经验,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工作能力。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