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与压力、浮力经典练习题
1.如图甲是西南大学校内的一座塑像,其基座结构类似于图乙和丙的模型.若A、B是质量分布均匀地正方体物块,其边长分别是20cm、30cm,密度之比ρA:ρB=3:1.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100Pa(如图乙).求:
(1)图乙中,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
(2)物块A的密度;
(3)若将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的上面(如图丙),要使B对地面的压强为2800Pa,应将物块B沿竖直方向切去几分之几.
2.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的圆柱形容器A,B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现在两容器中各放入一个物体,物体均漂浮在液面上且液体不溢出,小明认为:若两物体质量相等,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小于乙;小红认为,若两物体体积相等,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小于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的观点均正确
B.两人的观点均不正确
C.只有小明的观点正确
D.只有小红的观点正确
3.在水平台面上放置一个底面积为100cm2的圆筒形容器,容器内水深20cm,将一个长方体用细线拴好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从水面开始逐渐浸入直至浸没到水面下某处停
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长方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的关
系图象如图所示.(g=10N/kg,容器厚度、细线重均不计,容器内的水未
溢出).求:
(1)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长方体浸没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4.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积为300cm2、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A,内有质量为400g、边长为10cm、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B,通过一根长10cm的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此时水面距容器底30cm(如图),计算可得出()
A.绳子受到的拉力为14N
B.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90N
C.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200pa
D.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变化了200Pa
5.2015年10月5日考古学家在黄海海域发现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的消息轰动了整个考古界,随着水下考古工作的进行,一些重要文物近日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关于这艘在海水中沉睡了120余年的战舰是如何被打捞起的谜题也逐步解开.现某课外活动小组,照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模拟打捞沉船,实验中用实心立方体A代替沉船,已知A的体积为0.1m3,质量为280kg(设整个过程A均为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忽略钢缆绳重及滑轮摩擦,不考虑风浪,水流等因素的影响)
(1)A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ρ水=1.0×103kg/m3)
(2)若A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那么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岸上钢绳的拉力F为多大?
(3)若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以0.1m/s的速度被匀速提升,求岸上钢绳拉力F的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