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钢结构的材料
2020/5/17
冲击试验示意图
8
钢材的冲击韧性,受温度影响较大,(与钢材 质量、缺口形状、加载温度有关),当温度低 于某一负温值时,冲击韧性值会急剧降低。因 此,设计处于低温的重要结构,尤其受动载作 用的结构时,不但要求保证常温(20℃ )下的 冲击韧性,还要保证负温( -20℃或-40℃)下 的冲击韧性。
设计选用钢材时应使其T1值低于钢结构所处的工作环境,
才可保证钢结构低温工作的安全。
2020/5/17
21
第二节 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续)
五、应力集中和残余应力 应力集中—实际构件中常常有孔洞、裂纹、槽口等缺
陷,使构件截面突然改变,在有缺陷或截面变化处附 近,应力线弯曲而密集,出现高峰应力,这种现象称 为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程度很高时,往往形成双向或 三向拉应力,容易导致构件脆性断裂。 残余应力—钢材在轧制、焊接或气割过程中,由于不 均匀的加热和冷却而产生的应力。残余应力的存在, 将使构件的刚度和稳定性都有所降低,增加了脆断的 危险。 六、加荷速度和重复荷载作用的影响 随着加荷速度的提高,钢材屈服点也提高,但脆性也 会增加。 在重复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疲劳破坏。
4、疲劳强度
2020/5/17
12
六、可焊性
钢材的可焊性是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艺和结 构形式条件下,能获得良好焊接接头的性能。 焊接钢结构要求钢材要具有良好的可焊性。
钢材的可焊性用可焊性试验来判断。
2020/5/17
13
第二节 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一、化学成分的影响
钢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铁(Fe)和少量的碳(C)。 此外还有锰(Mn)、硅( Si)等有利元素, 以及难以除尽的有害元素如硫( S)和磷( P) 等。
2020/5/17
25
第四节 钢材的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
是指钢材在连续反复或循环荷载作用下,当应力循环 次数n达到某个大数时,发生的突然的脆断。破坏时钢 材的应力低于抗拉强度甚至低于屈服强度。是一种无 明显变形的突然断裂,危害极大。
疲劳破坏的机理
钢结构中总存在有微观裂纹或类似的缺陷,再加上在 反复荷载作用下,在试件的高度应力集中处(如截面 改变处)首先出现塑性变形,引起钢材硬化,逐渐形 成晶粒中的微观裂纹。在多次反复荷载作用下,微观 裂纹逐渐扩展为宏观裂纹,是净截面积不断减小。当 截面削弱到一定程度时,应力增大,净截面承载力不 足以承受外力,构件就会突然断裂,发生疲劳破坏。
2020/5/17
1
一、强度
表明钢材强度性能的指标有弹性模量E, 比例极限σp,屈服强度σs 和抗拉强度σb等。它 们是根据钢材标准试件单向拉伸试验确定的。
2020/5/17
2
1、弹性阶段
σ钢p;材弹统性一模取量E=2E.06×10/5N/(mm在2 )钢;结σ构e 设计中,对所有
2、弹塑性阶段
由于沸腾钢成本较低,我国低碳钢大量采用沸
腾钢。只有当承受动力荷载、冲击韧性要求较 高时或处于低温的结构才考虑采用镇静钢。对 低温要求更高时可考虑采用特殊镇静钢。
2020/5/17
17
冶金工艺的影响(续)
轧制方法—钢材的轧制过程使得金属的晶粒变 细,在压力作用下也使得气孔、裂缝焊合,因 而可以改善钢材的力学性能。薄板因多次辊轧 而比厚板强度更高。经过双向轧制的钢板也比 只经过单向轧制的钢板的性能要好。
2020/5/17
18
第二节 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续)
三、钢材硬化的影响 时效硬化—钢材随时间的增长,其屈服强度和
抗拉强度提高,而塑性、韧性降低的现象。发 生时效硬化的过程可以从几小时到几十年。 冷作硬化—钢材经过冷加工(拉、剪、冲、压、 拔等)后,屈服强度提高而塑性、韧性降低的 现象。它增加了钢材脆性断裂的可能性。
—钢材的质量;
—应力状态:三向受拉时易出现由最大主应力σ1引起的脆断; 高度的应力集中以及残余应力均易产生三向拉应力,而厚板也为
三向拉应力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板越厚,对横向收缩的约束力越 大),当钢板厚度在6mm以下时,可不考虑钢材的脆断;
—低温:冷脆转变温度;当温度低于T1时,易发生脆断;当温 度介于T1与T2之间时,有尖锐缺口的试件发生脆断,而无缺口的 试件发生塑性破坏。
碳的含量对钢的强度、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有 决定性的影响。含碳量增加,钢材的屈服强度 和抗拉强度增高,但同时塑性、韧性冷弯性能、 可焊性降低。因此结构钢材的含碳量不能过高, 一般不超过0.22%,对于焊接结构则应低于0.2 %
2020/5/17
14
化学成分的影响(续)
锰(Mn)和硅( Si)是钢材中的有利元素, 可提高钢材的强度但不影响钢材的其它性能。 但是含量不能过高。
2020/5/175源自ufyCfe
fp
完全弹性体 理想弹塑性体
0 0.1 0.15 2.5
22
低碳钢应力—应变曲线
理想弹塑性体
应模 力型—应变曲线
由此可把钢材看作理想弹塑性体,即在屈服点前是完全 弹载性力的极,限屈状服态点的后标是志完。全塑性的;屈服强度σs作为强度承
钢材的物理性能指标:①弹性模量E=206×10³(N/mm²) ②剪切模量G=79 ×10³(N/mm²) ;③线膨胀系数α= 12 ×10-6 ;④质量密度ρ=7850kg/m3 。
2020/5/17
6
二、塑性
钢材的塑性一般指应力超过屈服强度以后 能产生显著的塑性(残余)变形而不立即断裂 的性质。钢结构要求钢材具有良好的塑性。
衡量钢材塑性性能的指标是伸长率δ和断 面收缩率ψ,二者都是通过标准试件的拉伸试
验测定的。 l0
d0
l1 l 静力拉伸试验构件
2020/5/17
7
三、韧性 韧性是钢材在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
2020/5/17
19
第二节 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续)
四、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升高和降低都会使钢材的力学性能发生 变化。
在正温度范围内(0℃以上),温度升高不超 过200 ℃时,钢材的性能变化不大;在250 ℃ 左右,钢材的抗拉强度略有提高,但塑性和韧 性均下降,此时钢材表面氧化膜呈兰色,称为 “兰脆现象”。此时钢材的破坏常呈脆性破坏 特征。因此应避免在兰脆温度范围内对钢材进 行热加工。当温度超过300 ℃后,钢材的屈服 点明显下降,达到600 ℃时,几乎失去承载力。
一、塑性破坏(延性破坏)
是指钢材产生很大的变形,经历时间又很长的 破坏。它是钢材晶粒中对角面上的剪应力值超 过抵抗能力而引起的晶粒相对滑移的结果。由 于结构在破坏前出现很大的变形,所以很易及 时发现并补救。塑性变形使结构出现内力重分 布,使结构或构件中某些原先受力不等的部分 的应力趋于均匀,提高了结构的承载力。
冶金缺陷—常见的有偏析、非金属夹碴、气孔 及裂缝等。偏析是指钢锭各部分的化学成分不 一致,例如顶部的硫磷含量偏多等;非金属夹 碴通常指钢中的硫化物和氧化物,钢材受力时 可能成为脆性断裂的裂缝源,非常有害;气孔 是由于CO气体不能充分逸出而留在钢锭内形 成的;裂缝是钢材中已经出现的局部破坏。
2020/5/17
硫( S)和磷( P)是极为有害的成分。它们 降低钢材的塑性、韧性、可焊性和疲劳性能。 硫( S)和磷( P)可在高温和低温时使钢材 变脆,分别称为“热脆”和“冷脆”,所以要 严格限制其含量。
2020/5/17
15
第二节 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续)
二、冶金工艺的影响
冶炼方法—我国目前钢结构的冶炼方法主要是 平炉和氧气顶吹转炉两种,生产出的钢材质量 优良,大体相同;电炉钢质量最好,但成本最 高,土建少用。
是衡量钢材抵抗可能因低温、应力集中、冲击荷载作 用等而导致脆性断裂能力的一项机械性能。钢结构要 求钢材要有良好的韧性。一般情况下,塑性好的钢材 其韧性也好。韧性指标由冲击韧性值ak或Ak表示,是 由标准试件冲击试验获得的。 ak = Ak /A(J/cm2)
31P 55
R=2.5 R=1
R=2.5
40
2020/5/17
22
第二节 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续)
七、应力状态的影响
单向应力状态下,当应力达到屈服点σs时,钢材屈服, 由弹性进入塑性状态。
复杂应力状态下(如有两三个轴向应力和剪应力共同 作用时),钢材是否进入屈服,则应根据“能量强度 理论”,用折算应力σr与单向拉伸时的屈服强度σs相比 较来判断:
2020/5/17
9
四、冷弯性能
钢材的冷弯性能是用来衡量钢材在常温下 弯曲加工产生塑性变形时,对产生裂纹的抵抗 能力。它由冷弯实验来确定。要求不分层、不 裂纹。
p
P
d L=5a+150
P
a
d+2.1a
冷弯实验示意图
2020/5/17
10
冷弯实验不仅能直接反映钢材的弯曲变形能力 和塑性性能,还能显示钢材的内部冶金缺陷 (如分层、非金属夹碴等)状况,是判断钢材 塑性变形能力及冶金质量的综合指标。重要结 构中需要保证钢材有足够塑性时,均应进行冷 弯试验。
第二章 钢结构的材料
第一节 钢结构对钢材性能的要求
钢材的种类繁多,碳素钢有上百种,合金钢有300多种, 它们的性质、用途以及价格都不同。钢结构常常需要 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承受各种形式的作用(荷载、 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等),所以要求钢材应具有良 好的机械性能(强度、塑性、韧性)和加工性能(冷 热加工和焊接性能),才能保证结构安全可靠。符合 钢结构要求的钢材只有少数几种,如碳素钢中的Q235 钢,低合金钢中的Q345钢(16Mn钢)、Q390钢 (15MnV)钢和Q420钢(15MnVN)等。
16
冶金工艺的影响(续)
脱氧方法—可分为镇静钢、半镇静钢和沸腾钢 三种。 沸腾钢用锰(Mn)脱氧,不充分,质 量不好,成本低; 镇静钢除用锰脱氧外,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