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世纪90年代艺术_理论的回顾_易英

20世纪90年代艺术_理论的回顾_易英

文章编号:0257-5876(2002)05-0112-1120世纪90年代艺术:理论的回顾易 英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是在中国社会经济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发展的,艺术运动、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潮都与具体的社会条件发生着深刻的联系,在90年代的特定条件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构成现代艺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背景。

艺术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与前卫艺术、后殖民主义、架上艺术与观念艺术等一系列问题都在90年代艺术中体现出来。

本文从社会批评的角度在理论上对9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进行了回顾、总结、分析与批判。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殖民文化 政治波普 策划人 架上艺术 观念艺术作者简介 易英,1953年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图一 燕灵路来福面馆(2002) 翁云鹏在谈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的时候,首先要提出经济的问题,这与80年代总是谈到思想解放运动大不相同。

这不仅因为中国社会发生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深刻变化,也因为这个大环境对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

艺术的生产不可能孤立于经济制度之外,在市场经济的大系统内,逐渐形成艺术生产的制度,从前卫艺术到体制文化,无不在这个制度内运作。

90年代初是现代艺术运动陷入低潮的时候,而艺术市场恰恰在这时出现,尽管这时的艺术市场还很不成熟,完全是境外的买方市场,但对现代艺术的冲击是很大的。

1992年的/广州油画双年展0是1989年后最大规模的现代艺术展,这个同样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展览却为理想涂上一层金钱的颜色。

展览的宗旨是要把中国的前卫艺术推向市场。

当时的现实困境是前卫艺术后继乏力,在经济的压力与诱惑下,前卫艺术严重分流。

一些艺术家看到前卫艺术前途无望,一部分人接工程做装修,一部分人转而制作迎合市场趣味的绘)112)图二 5斑驳的阳光6(1998) 章 剑画。

/广州油画双年展0的策划人和批评家的初衷就是要继续推进现代艺术运动,但同时是要把前卫艺术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为前卫艺术提供再生产的动力。

这种由企业家投资、批评家操作的模式不论成败如何,都对图三 5傍晚6(1997) 张 晖90年代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油画年展0、/批评家提名展0、/现代艺术学术邀请展0、/杭州青年雕塑家邀请展0、/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当代雕塑年度展0等对当代艺术产生较大影响的一些活动都是在一定经济背景下运作的。

这是理想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当我们在考察艺术现象时,不可能把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扔在一边,而这些现象又确实是由大的社会背景决定的。

就艺术家个体来说,我们可能只关注其作品的意义而忽视这些条件,但在这些条件下,其意义就有可能发生变化。

一根/金钱的脐带0把前卫艺术与经济联结起来,这是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早期就被注意到的事实,没有经济的支持就不可能进行艺术的再生产,艺术是不可能在真空里发展的。

在商业时代正好和贫困时代成相反的情况,具体地说,这是中国80年代与90年代的重要区别。

在贫困时代,艺术材料非常便宜,业余画家都用得起,80年代初,艺术院校的大学生的绘画材料甚至都是由学校提供。

艺术家的工作相对稳定,不要去为艺术的再生产发愁,艺术的创作工作同政府的工作联系起来,政府为他下订单,有订单才进行创作,政府为他提供资金来源,他根本不要考虑作品的出路和市场。

在商业社会正好相反,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艺术家的作品如果没有市场,他就可能陷入贫困。

艺术生产的投资反而越来越大,艺术材料越来越贵,远远超出政府所能提供的资金的承受能力。

相比80年代,90年代艺术活动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办展览、出画册、开研讨会等(这实际上是作品销售的前期投资)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大,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的作品根本不可能进入社会的循环。

这迫使艺术家必须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也意味)113)文艺研究 2002年第5期图四5蓝色的维多利亚港湾6(1997)钟飙着艺术家要么不被社会普遍承认,使他可以以/艺术家0的身份获得资金的来源,要么他主动去迎合市场的需要,迎合通俗的市民趣味,成为一个商业画家。

作为商业画家,他的作品是不可能具有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这对于艺术家来说无异于艺术自杀。

90年代中期以后,上述两极分化比较明显。

艺术市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而其它一些地方上的艺术家很难靠出卖他们的作品来维持艺术的创作。

他们大多仍然走着原来的路子,继续参加官方或半官方的各种美术作品展览,这些活动实际上也有着潜在的经济背景。

获奖意味着特殊的利益,意味着职称、工资和住房,这些好处都不是由展览方面提供的,而是一个体制提供的。

比如,在全国性展览上得多少奖就可以作为评哪一级职称的条件,当然也意味着更高的工资和更大的住房。

这种层层筛选的评审制度,在其中又会导致多少幕后的活动,这是不是一种艺术腐败,好像还没人研究。

另外就是一些艺术家完全走向商业化,画一些适合市场需要的画,最典型的就反映在所谓新古典风格。

那些江南水乡、清宫美女、金发裸体很受一些有钱人的欢迎,这种风格没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有比较精湛的传统技术,特别适合海外华人社会的中产阶级通俗趣味,特定的需求使之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画家群体。

还有一些艺术家,既不愿意走商业化的道路又不愿意走体制化的道路,而走向了一种自我表现、自我追求的道路。

但这类作品的市场主要在欧美,西方有他们的要求,并不是画什么都行,哪怕是现代艺术风格。

他们提供资金,提供参展的机会,甚至是各种大型展览,像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圣保罗双年展等一些重要的展览都有中国艺术家参加。

但作品必须符合他们的标准,并没有真正自由的创作。

我觉得中国艺术家在当下主要在走这三条道路。

当图五5王满6(1999)尹朝阳)114)20世纪90年代艺术:理论的回顾图六 519991121316(1999) 方力钧然,事实并不能这么简单地划分,尤其是第三类艺术家,他们代表了中国实验艺术的主要方向,不能说他们一开始就是奔着市场去的,在他们的实践中包含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问题,很多人还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坚持艺术创作。

事实上,只有在一个开放的现代社会的条件下,艺术家的自由创造才有可能,不管这种创造的最终结果如何,或他们最终是否被市场所收买,但创造的过程及过程中的成果都是现代艺术的价值所在。

纵观90年代艺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即运动逐渐消失,而利益则不断上升。

运动是80年代的典型特征,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形成有共同目标的群体,这种集体主义精神也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具体体现。

在90年代的艺术活动中也出现一些群体现象,但更多的是一种利益的趋同,很多行为并不关心活动本身有多少艺术的意义。

尽管有些评论家为它们冠上思想的光环,但行为的背后则是能获取多少利益,这可能是商业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对艺术来说则是一种悲哀。

政治波普是从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的一个重要现象。

顾名思义,/政治0是指政治题材,/波普0是指作为一种艺术样式的波普艺术,两者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用波普艺术的形式来表现政治题材。

新时期初期,在/伤痕0美术与乡土现实主义中,政治题材就非常活跃,但都是采用传统现实主义手法,而且主要是历史的批判。

在80年代后期,一些艺术家就用波普艺术的形式来表现政治主题,90年代初的社会环境对政治波普的形成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在1992年/广州油画双年展0上波普风格以群体方式出现的时候,人们关心的还只是其波普的样式;但在一年后的/后.89中国现代艺术展0(香港)中国波普风格进入国际环境时,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一些艺术家本身并不是政治的关注者,他们以波普艺术的方式选择了一些具有文化与政治特征的图像,这些图像简单、明了、记号性强、易于识别。

对于不了解中国社会的西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识别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符号,在妖魔化中国的国际背景下,有些符号就很自然地具有了政治色彩。

这是政治波普的一个重要背景,艺术家选择的可能只是风格,而话语权力则在西方。

就像早期的西方殖民思想家所说的那样,落后国家的人士可以模仿文明的样式,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样式的意义,这些意义的解释权在真正的文明社会,即在西方人¹。

当然,话语权力的背后还有金钱的赎买,正是在金钱的支配下,政治波普才一步步失落其早期的文化批判与人文精神。

对于追随它的人来说,已经完全沦为一种商业风格。

虽然)115)文艺研究 2002年第5期图七5你在哪里?6之三(2001)黄欢每一个成功的运动与风格都可能有这样的结局,如乡土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画风,但像政治波普及紧随其后的艳俗艺术那样,挂着前卫的招牌行经济利益之实却是格外不同。

格林伯格早就指出前卫文化是一种反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文化,不过第一幕是作为正剧出现,第二幕就是闹剧了。

从艺术形式上来说,政治波普已经涉及到后现代主义问题。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非常广泛,但在艺术史上有一个基本点,即它是在现代主义艺术的语言枯竭之后出现的。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是交错的、重叠的,远非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的那种激烈的突变。

从欧美的情况来看,在历史划分上,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在社会形态上是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的转变;在艺术运动上,是抽象表现主义向波普艺术的转变,虽然这两者还有一段时间的重迭;在艺术形态上,是从架上艺术向观念艺术的转变。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艺术理论、思想理论或文学理论,是从90年代初介绍到中国来的。

在整个90年代,后现代主义理论应该说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但在理论与实践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在实践上,从政治波普到艳俗艺术,从装置艺术、行为表演到当前很活跃的新媒体艺术,都属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形态。

在艺术理论与批评上,对大众文化、公共图像、殖民文化、边缘与身份、女性艺术等问题的研究,显然都受到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

两者是平行发展的,前者并不关注后现代主义理论,也无需理论的指导,后者则是用理论来观照实践,因此对实践有支持也有批判。

事实上,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形态在80年代中期就影响到了中国,但在当时并没有后现代主义的意识。

后现代主义不同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艺术的形式主义特征比较明显,像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直至抽象艺术,而且仍然在绘画与雕塑的范围内,因此在80年代很容易被中国艺术家作为模仿的对象。

后现代主义在艺术形态上是比较模糊的,它既包括新媒体艺术和观念艺术,也包括传统的绘画和雕塑。

在现代主义艺术中被忽视的内容和题材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图八5数码怪畜6(2000)黄一瀚边缘、身份、性别、生态、政治等,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方式,这些主题都具有后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特征,而在现代主义艺术中占有至高地位的形式则被抛到了一边。

但是对)116)20世纪90年代艺术:理论的回顾图九 5红色日记No.5B 6(2001) 李路明中国艺术家来说,很难说有哪个艺术家像对待现代主义艺术那样来明确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因为大多数艺术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和艺术基本上是不了解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