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制砂项目立项报告

机制砂项目立项报告

机制砂项目立项报告一、项目名称及性质(一)项目名称机制砂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

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

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

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

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

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

三、项目提出的理由抢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深化区域合作,在优势互补中实现合作共赢。

(一)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主动对接、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依托“品牌丝路行”开放新名片,推动品牌产品和优势产业“走出去”。

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探索“走出去”转移过剩产能新途径,谋求发展新空间。

(二)深化与区域经济圈协同发展。

对接发展新兴产业,借力构建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把打造成为战略支撑点。

(三)推动城市群发展。

发挥城市功能,破除壁垒障碍,叠加发展优势,推进地区资源整合,加快城市群发展,全面提高对全省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群在全国经济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加快推进同城化步伐,科学编制规划,实现规划建设无缝对接。

随着河砂“禁采令”的不断升级,目前几乎所有省份都在推广和使用机制砂,除了采用各种矿石制砂外,有些地区还将工业废渣、建筑垃圾和废石进行加工,制成再生机制砂骨料回收再利用。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水电系统的土木建设工程就开始就地取材,进行机制砂石生产和应用的水电工程如三峡、小浪底等都是使用人工砂石来建设的。

截至目前,我国机制砂已有50多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快速阶段:1949年~1977年的起步阶段时砂石骨料需求量少、供应充足、自然储量充足、发展缓慢、自然砂石为主;第二阶段:1978年~2010年的发展阶段需求量大、供应充足、自然储量不足、发展快速、自然砂石为主、机制砂和副产品骨料出现;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则进入转型阶段,表现出了需求量大、供应吃紧、自然储量殆尽、持续增长、机制砂石为主等特征。

我国砂石用量从1981年的不足5亿吨发展到2013年的120多亿吨,年产销量增长了20多倍,近年来由于经济放缓,对砂石需求增长有所放缓,但是砂石的结构在逐渐由“以河砂为主,机制砂为辅”向相反的方向转变。

相对于天然砂来说,机制砂有三个比较突出的优势——机制砂质量存在的优势:料源固定、稳定,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机制砂产品的质量稳定、可调、可控;机制砂产出产品质量方面的优势:因其有较高的表面能和亲水性;有完整的级配;有多种的矿物成分可选择;颗粒级配稳定、可调整;粒形可改善也超越了天然砂石。

资源方面的节约与合理利用:可利用各种废弃资源,适当分选与加工尾矿,不少尾矿就可以利用机制砂设备制成人工砂石,既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又提高了自然资源利用率,完全符合循环经济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我国天然砂石资源已经接近枯竭,仅有中西部几个省份还尚有少量砂石可供开采,而与之相比,我国可供开采供机制砂生产的矿山资源却非常丰富,并且现在的工艺水平已经可以将建筑垃圾及废料重新加工成机制砂石供循环使用。

同时,由于机制砂石可以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会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价格优势显著。

因此,无论是从产品替代还是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考虑,机制砂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具有非常大的投资潜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能源结构和供求关系深刻变化,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深度博弈,产业分工和利益格局将深度调整。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在新一轮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调整。

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我区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动下,我国产业结构加速向中高端迈进,《中国制造二○二五》、“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深入推进,产业、要素和市场分工体系加速重构,面临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大契机;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阶段,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全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将持续增加,对能源原材料的绝对需求仍然较大,面临着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再造地区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大契机;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内面临着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内外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大契机。

四、发展思路产业的发展,要以核心领域为切入点,结合自身资源条件,重点积累关键技术,构建衔接有序的产业链条,以此推进行业的有效聚集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并成为服务区域建设的重要节点产业。

五、选址、建设规模和方案本期项目建筑面积80255.11㎡,其中:生产工程55758.05㎡,仓储工程7401.28㎡,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6221.19㎡,公共工程10874.59㎡。

二、投资规划方案(一)投资估算的依据本期项目其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估算的主要依据包括: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规定》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6、《企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7、《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二)项目费用与效益范围界定本期项目费用界定为工程建设费用和项目运营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项目效益界定为运营期所产生的各项收益,并严格遵循财务评价过程中费用与效益计算范围相一致性的原则。

(三)建设投资估算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7888.67万元,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三个部分。

1、工程费用工程建设费用包括建筑工程投资(含土地费用)、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生产准备费、其他前期工作费用,合计23897.73万元。

(1)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根据估算,本期项目建筑工程投资为10460.88万元。

(2)设备购置费估算设备购置费的估算是根据国内外制造厂家(商)报价和类似工程设备价格,同时参照《机电产品报价手册》和《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规定的相应要求进行,并考虑必要的运杂费进行估算。

本期项目设备购置费为12568.09万元。

(3)安装工程费估算本期项目安装工程费为868.76万元。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本期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3360.27万元。

3、预备费本期项目预备费为630.67万元。

(四)建设期利息按照建设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其中申请银行贷款14678.92万元,贷款利率按4.9%进行测算,建设期利息359.63万元。

(五)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是指项目建成投产后,为进行正常运营,用于购买辅助材料、燃料、支付工资或者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

流动资金测算一般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或扩大指标法,根据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情况及本项目产品生产特点和项目运营特点,该项目流动资金测算参照同行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合理周转天数,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进行测算。

根据测算,本期项目流动资金为5720.63万元。

(六)项目总投资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3968.9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7888.6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10%;建设期利息359.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6%;流动资金5720.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84%。

(七)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本期项目总投资33968.93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4678.92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

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单位: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