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_高温金属结构材料分析

第三章_高温金属结构材料分析


3.4.2镍基高温合金和合金化原则
γ‘ 相的强化作用
改善晶界偏析的两种途径:
第一,50年代后期,将大气熔炼改成真空熔炼,减低损害 合金性能的化学偏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或低熔点共晶的 数量。
其次,发展定向凝固技术以形成柱晶的高温合金而消除弱 的横向晶界。随后发展了单晶技术。
3.4.2 铸造高温合金
3.3.3新型高温钛合金的发展思路
提高钛合金耐热性的两个障碍: 一、蠕变 二、热稳定性
什么是金属的蠕变?
金属材料长期在不变的温度和不变的应力作用下, 发生缓慢的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蠕变。
产生蠕变所需的应力,甚至可以小于材料的弹性 极限。
由于金属蠕变的累积,使金属部件发生过量的塑 性变形而不能使用,或者蠕变进入到了加速发展 阶段,发生蠕变破裂,均会使部件失
1、普通铸造
第三章 高温金属结构材料
3.1引言
航空材料特点: 可靠性 比强度和比刚度高 耐高温 抗疲劳 耐腐蚀 长寿命 低成本
3.2 航空航天高温结构部件的工作特点及对材料的 要求
3.2.1高温结构部件的使用特点
美国国防部要求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除保证超音速巡 航和超低空突防等能力外,还要求发动机:
铸造β钛合金
Ti153合金:时效效果好,拉伸强度高,有 与Ti-6Al-4V相同的断裂韧性和更好的疲 劳性能。
3.4镍基高温合金
3.4.1高温合金
高温合金的基本要求:
1、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即在高温下具有抗腐蚀能力 2、具有高的热强度。即在高温下具有高的抵抗塑性变形
和断裂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即在冶炼、铸造、热压、焊接
性,改善热稳定性。
Gd2%-强度、塑性和蠕变性能的最佳配合 Y-改善热稳定性和抗蠕变性能。
新的合金元素应具备这样的条件:
在 Ti中应该具有较大的溶解度,
并有较好的强化作用,但形成Ti3X 相的倾 向要比Al、Sn小得多,尽可能避免带来组 织不稳定。
目前,探索到的新合金有Ga、Zn、Pb、 Sb、Bi等。
铸造α钛合金 Ti-6Al-4V Ti-6Al-2Sn-4Zr-6Mo Ti-6Al-2Sn-4Zr-2Mo 500℃
400℃
三种型壳系统
纯石墨型壳系统:导热率高,易产生流痕 和浇不足缺陷。
钨面层型壳系统:原材料昂贵、来源困难、 生产周期长。
氧化物陶瓷型壳系统:原材料来源丰富, 能够浇注形状复杂、薄壁铸件。
金属间相的析出 相的分解 相的聚集和粗化 相的溶入和再析出 有序-无序转变 材料氧化 应力-腐蚀裂纹
发动机材料服役环境: 高温 高载荷 高氧化腐蚀 高性能重量比 高可靠性 高寿命
选择材料的出发点:
3.3 高温钛合金
3.3.1高温钛合金的应用概况 近α钛合金 β钛合金 近β钛合金
产生背景:
20世纪60年代,变形高温合金中铝、钛、铬、钼、钨的 含量不断提高,塑性变形阻力增大,难以进行锻造、轧制 等热加工,或者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热裂纹和崩裂。
铸造高温合金可以熔人更多的固溶强化元素和第二相强化 元素,使工作温度达到1000℃左右,超过变形高温合金 50-100℃。
铸造高温合金通过精密铸造工艺较容易制成空心或多孔型 叶片,通过对流和气膜冷却,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工作温 度。
抗氧化性涂层
渗铝涂层 Pt、Au涂层
Al2O3、ZrO
3.3.4阻燃钛合金
钛合金的自燃特性 美国ALLOYC(Ti-35V-15Cr) 俄罗斯 BTT-1和BTT-3。 我国,Ti-40,Ti4
阻燃合金元素
Cr 铬、钒、钼绝热燃烧温度低于纯钛,可抑
制燃烧蔓延。
3.3.5铸造热强钛合金
3.3.2高温钛合金合金化历程
英美 1954年 美国 Ti-6Al-4V 350-450℃ 60年代 Ti-6246 Ti-6242 450-500℃ 70年代 Ti-6242S 英国 IMI679和IMI685 500℃ 70~80年代期间 IMI829、IMI834和Ti-1100 近600℃ 俄罗斯 早期 BT3-1 400-500℃ 1958年 BT8、BT9 450-500℃ 后来 BT18T、 BT19Y、BT36 600℃
能等)
三高:高推重比,高压比,高涡轮前温度
60年代末,发动机部件的强度设计经历了由强度估算到损 伤容限设计的发展阶段。
3.2 先进高温结构材料的设计原则
发动机高温部件:
压气机、机匣、涡轮、 喷嘴、燃烧室
高温及应力作用下,材料的组织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如高温 合金中发生的显微结构的不稳定性,包括:
热稳定性问题
所谓热稳定性问题是指合金在高温下长期 热暴露后因内部析出脆化相和表面被氧化 而变脆。
影响热稳定性因素:
首先,追求强度而采取的高合金化,促使生成非平衡亚稳 组织,合金长时间工作后脆性相析出,导致不稳定;
高温下氧的渗入,在合金表面形成一个富氧层,导致了合 金表面的不稳定。
Si-提高高温抗蠕变性 稀土-强化基体;细化晶粒,提高抗疲劳
和切削加工等方面,要有满意的工艺性。
热强度及其指标
1、蠕变强度 2、持久强度 3、高温短时强度和高温疲劳强度
提高热强性的途径
从热稳定性方面来说,主要是加铬提高抗蚀性。 从热强度方面来说:
1、用熔点较高的金属作为高温合金的基体。 2、对基体金属进行合金化:强化基体,提高再 结晶温度;加入合金元素强化晶界。 3、利用铸造组织。 4、热处理。
F119就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全新设计的 西方第四代航空涡扇发动机。
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涡轮叶片材料性能:
高的抗氧化能力(即高的热稳定性) 足够的热强性(即能在更高的温度下具有抗蠕变和断裂的
能力) 满意的塑性和韧性; 更高的热疲劳性(即对能引起热应力的热交换的敏感性要
低) 足够高的低循环疲劳强度 良好的耐蚀能力(保持叶片的空气动力性能) 高的导热性和低的热膨胀系数 良好的工艺性能(即良好的焊接性能,锻造性能及铸造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