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与说课、上课的区别
一、微型课的特点。
微型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浓缩。
课的基本环节如导入、开讲、总结,板书、练习、作业,组织教学、评价等要素,在组织者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一般都应该有。
微型课是“规模较小”的课。
这里所说的“规模较小”主要是指时间短。
一节微型课用时约为一节课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
具体多少时间,组织者将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会事先通知。
执教者须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须精选教学环节和精炼教学语言,方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因而,用于教师培训,更能锻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用于教师选拔、教学竞赛、教师评价更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考察一个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教学基本功和基本素养。
二、微型课与说课的区别。
微型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型课与说课等同起来。
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微型课”是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课”;“说课”是动宾短语,中心词是“说”。
“微型课”的本质是课,具有课的基本属性,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
而“说课”重点在“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是在“纸上谈兵”,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
三、微型课与上课的区别(处理好三对矛盾)。
1.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
在微型课的上课现场,没有学生。
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
微型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是一样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
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提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
这些“过程”要呈现,只是学生没有实际在场,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
这种估计是否恰当,点拨评价是否到位,要由专家评委做出判断。
所以,要做到估计“恰当”、点拨评价“到位”,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2.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
微型课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限,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处,犹为重要。
内容过多,会重点不突出;内容过少,会显内存不丰
厚。
无论常规教学,还是微型课,板书都是必需的,只不过在微型课上“多”与“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已。
板书太多,既费时,又显累赘;板书太少,虽省了时,但也许会造成表意不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3.处理好“快”与“慢”的矛盾。
切入课题要快速。
微型课时间短,不能在导入环节上“绕圈子”、“摆排场”。
导入的方式方法途径技巧很多,但无论用何种方式方法途径技巧,都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关联,并力求做到新颖独到、引人注目。
其中,“紧密关联”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的“新颖独到、引人注目”是获得好评的必备条件。
而“诱发听课的兴趣,诱发探究的欲望,诱发创新的动机……”(不必同时达到,能做到其中之一,就是好导语,就是成功的导入),才是我们在设计导语、进行导入时,应有的追求。
收尾要快捷。
一节课的结语是必不可少的。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对内容要点来个归纳,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快捷而不拖泥带水的结语在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同时,也会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美好的享受。
总而言之,把握以上几点,加上标准的语音、得体的教态、漂亮的板书、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对教法的恰当选用等,要上好一节微型课不是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