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 哲学
梁漱溟
宗教 2. 哲学:形而上学、知识论、人生态度
1.
中国哲学之情势
宗教;2. 哲学:形而上学、知识、人生态度 形而上学(无处不适用的玄学) 中国形而上学之不同于西洋同印度 1. 问题不同:静体vs. 变化 2. 方法不同:理智vs. 直觉;西方式的严密逻 辑vs. 中国式的本质直感 玄学固然来自直觉,但其中道理的产生有其特 殊逻辑
1.
调和 不表示 不认定
“调和” 一切事物均成立于相反相成之调和的关系之上 “无表示”
表示:1.
凡一切事物的存在为我所意识 2. 要求对于实际问题有关,有影响 形而上学:超出利害关系以求真 反平时说话法
调和 不表示 不认定
不认定 不认定其表面之所示现为实 不但后来不能推,从头原不应判定一理而推也。 “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君子远庖厨” 无理则通 “述而不作”,周全为前提 产生孔子的人生哲学
直觉
随感而应 变化中寻求调和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与能 性善,求善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好习惯≠美德
直觉——仁
仁即是敏锐直觉 不仁——情感薄,直觉钝 恶——直觉麻痹 “仁”即代表所有美德 “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
直觉——仁
仁的条件 寂:平静、默默生息 感:最敏锐、易感 寂其体而感其用 陈白沙“静中养出端倪”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
于是。” “生活的恰好”“天理流行”
直觉——仁
仁≈调和(中) “无欲” “仁者无私心而合天理之谓” 天理:听凭直觉,不失规矩;
非客观道理,是生命自然变化流行之理 私欲:理智的考量 无欲非以枯寂为事

“生”
顺着自然道理,顶活泼顶流畅的去生发。 万物欲生,即任其生,不加造作必能与宇宙契
合,使全宇宙充满了生意春气。 佛释同源(—)无生vs. 生
不计较利害
孔(中)vs.
墨(西) 生活化为手段,理智斩杀直觉。 应以生活之以为在生活 无作为而为 王道霸术之辨 西洋vs. 墨家
生活之乐


相对的乐:1. 系于物;2. 与苦对待 孔子:绝对的乐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忧来自私欲,即计算(理智)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 正。”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知命者,即乐天。 非命vs. 知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