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网概念

通信网概念

第一章通信网组网结构:星,网状,环,树,总线,复合型。

衡量通信网质量的三个目标: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的一致性,网络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

Osi七层模型:应用表示会话传输网络链路物理。

第二章本地网又称市话网,设置有两个等级的交换中心,分别为汇接局tm,端局c5。

长途网包括1234级交换中心,分别用c1234表示,国际局是对外的出入口,通过国际电路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局连通。

电话长途网正有四级向两级过度。

C1和C2间直达电路的增多,C2的转接功能随之减弱,C3形成扩大的本地网,C4失去原有作用几乎消失。

C1和C2之间的长途交换中心合并成DC1,构成长途网的高平面网,即省际平面,C3被称为DC2,构成长途网的地平面网,即省内平面。

然后主簿向无级网和动态网过渡。

话路子系统由交换网络、信令设备、中继器、接口电路。

控制子系统功能:对呼叫进行处理,对整个交换机的运行进行管理、监测维护。

硬件由存储器、处理机、输入输出设备。

处理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的运行,管理,监测,维护都由他来完成,存储器负责存储交换机工作程序和数据。

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打印机,显示器及远端接口等。

控制系统是整个交换机的核心,集中控制,分散控制两种方式。

多台处理器之间的分工方式有功能分担方式,负荷分担方式和容量分担方式。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服务功能:呼叫转移,呼出限制,呼叫等待,自动振铃回叫,缩位拨号,热线服务,三方通话,免打扰,闹钟叫醒。

PCM:R0=8*8000b/s=64kb/s R1=N*64kb/s 时隙交换:在交换网络的一侧,某条电路上的某个时隙内的8比特话音信号,通过交换网络的交换,转移到交换网络的另一侧的某条电路上的某个时隙的位置。

通过这种时隙交换来的实现话音电路的交换时分交换原理,顺序存入,控制读或控制存入,顺序读出话务理论源—请求服务的用户,服务器—被请求对象。

话务量A T=nh av(h)话务流量A1=A T=Nnh av/T=N λ1h av=λh av空间接线器由电子交叉矩阵和控制存储器构成。

第一级t型接线器采用顺序存入、控制读出,第三级t型采用控制存入、顺序读出。

帧同步就是从接受的数据流中搜索并识别这一同步码字,并以该时隙作为一帧的排头,使接收端的帧结构和发送端完全一致,从而保证两个交换机能够同步工作。

这样才能实现数字信息的正确接收和交换。

复帧同步是使接收端的复帧结构和排列与发送端一致。

信令就是用户信息以外的各种控制命令。

信令按工作区域可分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按传送通道分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

信令按功能分为线路路由管理信令。

两交换机的信令设备之间没有直接相连的信令通道,信令是通过话路传达的。

两交换机的信令设备之间有一条直接相连的专用通道,信令的传送是与话路分开且无关的信令传送方式端到端、逐段转发、混合。

信令控制方式非互控,半互控,全互控。

信令消息中消息信令单元,链路状态信令单元,填充信令单元,SIO指明MSU的类型。

七号信令由信令点,信令转接点,信令链组成。

智能网部件独立于现有的固定电话网络,是一个附加的网络结构。

信令体系结构第四级用户部分,第一级数据链路,第二级链路控制,第三级网功能层信令单元结构消息信令单元,链路状态信令单元和填充信令单元智能网: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业务数据点SDP,智能外设IP,业务生成环境SEC和业务管理系统SMS被叫集中计费业务(800)将含有该业务特服号码的呼叫,经智能网送到数据库里检索取得真正的被叫号码,然后建立呼叫连续,并允许呼叫的费用集中记录在预先登记的被叫号码上好处:免费快速易用,无需等待话务员接线,只记同一个号码即可任何地方使用,较高的可靠性;增加销售机会,减少花费,提高效率。

滑码:如果每个交换系统接收到的数字比特流与其内部时钟位置的偏移和错位,造成帧同步的丢失,这就会产生帧失步主从同步方式是指在通信网内某一个主交换局设置高精度高稳定度的时钟源,并以其作为主基准时钟的频率。

连接方式可采用星型树形结构,我国主要采用主从同步第三章移动通信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第二阶段40年代到60年代初第三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四阶段70年代中期到目前移动通信系统工作方式分为单工半双工双工,组成:移动台基站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多址技术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

小区数目:N=a^2+ab+b^2 d g/r=根号下3N信道的自动选择:专用呼叫信道,循环定位方式,循环不定位方式,循环分散定位方式专用呼叫信道速度快适合信道较多的系统,当信道数较少的时候,呼叫信道不能充分利用,造成频率使用上的不经济。

循环定位方式同时起呼的概率较大,容易产生冲突,但用户较少时同抢频率很小,适用于信道数较少的小容量系统。

循环不定位方式不适用信道数多的系统,优点是各移动台所扫到的信道是随机的,所以可以视为均匀分配在各个信道上,故移动台的同抢率低,无论移动台处在哪个无线电区内部都可以实现选择性呼叫。

切换当物体在运动中从一个小区向另一个小区运动时,信道要发生转换。

漫游是指移动台在某地登记后可在异地进行呼叫处理的通信。

Gsm有移动终端,基站系统,移动交换中心,操作维护中心。

移动终端设备无线设备,基带信号处理和控制部分。

移动交换中心完成对移动用户进行控制和管理,完成系统内用户信号发换,号码转换,漫游,信号强度检测,切换,鉴权和加密等功能移动用户号码国家码+国内目的码+识别号+用户号码PCU该单元与基站控制器BSC放在一起,使基站BTS送到BSC的分组数据业务经Gb接口送到业务支持节点SGSN;把电路域的业务,经A接口送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 Gprs新增网元:分组控制单元,业务支持节点,网关支持节点,边界网关,域名服务器第四章数据通信:凡是在终端以编码方式表示的信息,且已在信道上传送这些数据为主的通信系统或网络。

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机,网络管理中心,远程集中器与分组装拆设备,分组终端和传输线路路由选择就是选择正确的出链路的过程。

阻塞控制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不匹配,涉及所有的主机,路由器以及降低网络传输性能的各因素。

许可证法,结构化缓冲法,抑制分组法,预留缓冲区法和重新启动法。

帧中继原理:【虚电路】在每一帧的帧头中都包含虚电路号--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 每一个节点机中都存在PVC路由表;当用户数据信息被封装在帧中进入节点机后,首先识别帧头中的DLCI,然后再PVC路由表中找出对应的下段PVC的号码DLCI,从而将帧准确地送往下一节点机。

以太网原理:【数据报】接收网段上的所有数据帧;利用接收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来建立MAC地址表;在MAC地址表中查找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如果找到就将该数据帧发送到相应的端口;如果找不到,就向所有的端口发送(不包括源端口);向所有端口转发广播帧和多播帧(不包括源端口)ATM交换技术ATM基本概念:异步传输模式ATM是以信元为基础的一种分组交换和复用技术,它是一种为了多种业务设计的通用的面向连接的传输模式。

虚信道:描述信元单向传送的路径,它是用来在两个用户端点间建立一个单向的逻辑连接,以便单向传送用户单元。

虚通道:描述一组虚信道通过网络的单向路由。

由若干虚信道组成。

交换原理:ATM 交换是电交换,它以信元为单位,即53个字节(424bit)为一个整体进行交换,但它仅对信头进行处理。

每条入线和出线上传送的都是ATM信元流,而每个信元的信头值则表明该信元所在的逻辑信道(由VPI/VCI值确定)。

A TM交换的基本任务就是将任意入线上的任意逻辑信道中的信元交换到所需的任意出线上的任意逻辑信道上去。

A TM交换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空间交换,即将信元从一条传输线(I1)传送到另一条传输线(Om)上去,这个功能又叫做路由选择;另一个功能是时隙交换,即将信元从一个逻辑信道(如I1的b)改换到另一个逻辑信道(如Om的s),这个功能又叫信头变换。

以上空间交换和时间交换的功能可以用一张翻译表来实现。

ATM协议栈【107了解】第五章微波通信的概念:指用微波频作载波携带信息,通过无线电波空间进行中继通信的方式数字信道的性能指标:传输容量、传输质量、信道频带利用率。

越站干扰:在设计微波线路时,使相邻的第四个微波站址不要处于1、2两微波站的延长线上即可解决越站干扰。

卫星通信系统的种类:同步卫星、非同步卫星特点:频带宽,通信容量大、通信质量好,可靠性高、通信机动灵活、电路使用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具有多址连接能力。

通信系统的组成:测控系统、监控管理系统、通信卫星、地面站。

卫星的应用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甚小孔径终端。

(P161)海事卫星:Inmarsat海事卫星通信系统(P166)第七章光纤的优点:频带宽,通信容量大、损耗低,中继距离长、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无串话,保密性好、线径细,重量轻,柔软、节约有色金属,原材料资源丰富。

光纤与光缆光纤的结构:纤芯:折射率较高,用来传送光;包层:折射率较低,与纤芯一起形成全反射条件;保护套:强度大,能承受较大冲击,保护光纤。

光纤的分类:玻璃光纤、胶套硅光纤、塑料光纤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光端机(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光中继器、监控系统SDH光同步系统:所谓SDH是一套可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的标准化数字信号的结构等级。

SDH网络则是由一些基本网络单元(NE)组成的,在传输媒质上(如光纤、微波等)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的传送网络。

自愈网:指通信网络发生故障时,无需人为干预,网络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失效故障中自动恢复所携带的业务,使用户感觉不到网络已出了故障第八章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AN)为本地交换机与用户端设备(CPE)之间的实施系统。

接入网可使用各种传输媒体(如金属对绞线、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系统等),可支持不同的接入类型和业务。

接入网的种类:铜线接入网、光纤接入网、HFC接入网、无线接入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概念:允许在一对双绞铜线上,在不影响电话业务的情况下,进行非对称高速数据传输使用一对电话线。

PPP协议(点对点通信协议):一种封装多种协议数据包的方法。

一个链路控制协议(LCP),用于建立,配置,测试数据链路的连接。

一系列的网络控制协议(NCP),用于配置和建立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