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视听语言非常重要

影视视听语言非常重要


无声源音乐:画外音乐,主观性音乐,
音乐由画面外声源提供。
影视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①音画同步
②音画对位
音画同步
指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节奏、 主题等与
画面中的影像内容所呈现出的情绪、节 奏、主题是一致的。
音画对位
A. 音画对立:音乐与画面所表现的情绪、 节奏、主题相反。 B. 音画并行:音乐与画面犹如两条平行线。 音乐相对比较完整、独立、抽象,更接 近作者所要表现的作品的主题。
第四章
角度与焦距
镜头的角度
仰视:增加被摄物高度,舒展、崇高、雄伟感 平视:客观、自然。 俯视:降低被摄物高度,阴郁、压抑、渺小感
角度的几种基本功能
体现人物位置关系、叙事关系
主观视觉 夸大、强化空间的透视关系,构成造型
风格
焦距
焦点:摄像机的镜头都可被看成为一块中 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光线穿过透镜 会聚成焦点。
一个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是光源的一 个重要参数。
在不同温度下,“完全辐射体”辐射出
来的光谱会产生一系列的光色变化。
色温平衡
指照明景物的光源与胶片之间的色温协调关系。 当光源色温与胶片的色温一致时,被摄对象的
颜色得到正常还原;光源色温高于胶片色温时, 拍摄画面的色调偏蓝;光源色温低于胶片色温 时,拍摄画面的色调偏红。
第七章
色彩
色彩在本质上是光波,不同波长的光波具
有不同的颜色。 物体产生颜色 的原理,首先是光线的照 射 , 其次是物体对光的不同吸收与反射 (透射) , 最后这被反射(透射)出的光映射 到人眼的视网膜中, 人才感觉到色彩。
三原色(红、绿、蓝)
日光的七种色光可以归纳为三种主要色
光, 即红、绿、蓝。由这三种色光同等 混合可以得出白色光,不同比例的混合可 得出其它各种色光,所以影视中,它们被 称为三原色。
构图的视觉要素有形状、线条、明暗、色彩、 质感、立体感、纵深感、透视感等。
电影构图三个主要原则
①美学原则 ②主题服务原则 ③变化原则
构图要素
均衡、集中
对称、对比、呼应 节奏
多样统一
构图法则

1. 主体不居中 2. 水平线不居中 3. 色调、布光不平分 4. 主体要有伴 5. 不喧宾夺主 6. 人、物距疏密有秩 7. 水平线及景物连天线垂直 8. 人与画面保持角度等
推镜头和拉镜头
推镜头的两种情况:
A. 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
B. 采取变焦距镜头, 从短焦距调至长焦距。
拉镜头的两种情况:
A. 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后移动;
B. 采取变焦距镜头, 从长焦距调至短焦距。
推镜头
突出主体、强调细节
代表主观视线 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
拉镜头
景别镜头
远景镜头:远方眺望镜头。 全景镜头:成年人的全身或完整场景。 中景镜头:人物的膝盖以上。 近景镜头:人物第二颗纽扣以上。 特写:人或事物的局部。
远景的作用
A. 介绍环境、营造氛围。
B. 抒情(主要是空镜头)
远景以追求画面的总体效果为主。
远景通常突出地平线。
远景镜头的长度一般不该少于 5 米 ,即
阅读理论知识
视听语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幻觉 第七章 色彩 景别 第八章 语言 构图 第九章 音响 角度和焦距 第十章 音乐 运动 第十一章 剪辑 照明 第十二章 蒙太奇 第十三章 长镜头
视听语言的定义
视听语言是影视艺术用以表达思想、传
视听语言
主讲人:刘老师
参考书目
[美]路易斯· 贾内梯《认识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 [美]李· 波布克《电影的元素》中国电影出版社 [法]马塞尔· 马尔丹《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王迪、苏牧《通向电影圣殿》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苏牧《荣誉》中国电影出版社
精读影片选目
如何学好视听语言?
反复读解电影、记电影笔记 剪辑实践
声音的元素
语言
音响 音乐
镜头
镜头: 1、摄影机上由透镜系统组成的光学部件; 2、摄影机每拍一次摄取的一段连续画面。
第二章 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屏幕框
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景别主要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
景、特写。 (另:大远景、大全景、中近景、近特 写、大特写)
日光型彩色片的平衡色温为540OK, 灯光型彩
色片为320OK。
色调
也称“调子”。 ①彩色电影画面总的色彩组织或配置。以某一
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一定的色彩倾向。 ②电影画面中某一局部的色相。
色调是摄影师表现情绪、创造意境的手段。
黑白彩色片交替出现的功能



表现人物的心境 表现作品的主题 剧作结构的处理
色的三要素
色相、纯度和明度是彩色的三个基本特
征, 也是色的三要素。
色相
色相简单讲就是不同色彩的名称 , 所以
也称色名、色别。一般可用波长表示。 不同波长的光使人眼产生不同的色觉。
如:687毫微米的波长使人眼产生红色感
觉,589毫微米的波长则使人产生黄色的 感觉。
纯度
也称饱和度。饱和度是指物体色彩的纯
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
扩大银幕二维空间映像能力、表现广阔
的生活场景 机位变化,比摇镜头更扩大空间视野
跟镜头
跟摄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
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
有特别强的穿越空间的感觉,能够连续
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与环境 。 从人物背后跟摄,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 性镜头 。 在新闻拍摄中有重要的纪实性意义。
声音
1、语言 2、音响
3、音乐 波布克:① 对白、②叙述和旁白、③音
响效果、音乐、⑤寂静。
第八章
音乐
影视音乐是一种与影视视觉影像相联系
的特殊的音乐形式。
电影音乐必须与电影画面配合。
影视音乐的出现形式
有声源音乐:画内音乐,即音乐由画面中
的声源提供。(进入了影视的具体时空)
焦距:焦点至镜头中心的距离即为该镜头 的焦距,焦距的单位是毫米(mm)。
广角镜:短焦距镜头,视野较宽; W( wide)。 望远镜:长焦距镜头,视野较窄。T( telephone)。
景深
景深是指画面中主体前后方的景物也能形 成清晰影像的纵深范围。 景深受光圈(F值)、物距(拍摄距离)和 镜头焦距三个因素影响,在F值、物距不 变的情况下,焦距愈长景深愈小。
不同的色彩可引起人生理、心理上的不
同反应和情绪。
红色 (生命、血、朝气蓬勃、爱情、暴力、革命…… )
橙色 (华丽、温暖、愉快、幸福、辉煌)
黄色 (阳光、欢乐、温暖、享乐…… )
绿色 (生长、生命、希望、和平、安全)
蓝色 ( 冷静、平和、自由、高雅、忧郁、浪漫……)
紫色
(高贵、庄重、奢华、神秘)
正程度、鲜艳程度。 某一色含消色成分( 黑、灰、白) 越少 , 本色成分越多,其鲜艳度越强,越饱和。 反之就越不鲜艳、不饱和。
明度
色彩的明暗强度就是所谓的明度,明度
高是指色彩较明亮,而相对的明度低, 就是色彩较灰暗。
色彩的心理反应
通常,红、橙、黄被称为暖色, 绿、青、
蓝、紫为冷色;以黄色为分界线, 也有 把绿和紫算为中色调的。
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
结束一个段落,或者为全片结尾
摇镜头
摇摄分上下摇摄和左右摇摄 , 就是摄像机
的机位不动 , 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动底盘 或拍摄者自身做支点 , 变动摄像机镜头轴 线的拍摄方法。
描述空间、介绍环境 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 抒情、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感受
移镜头
移摄,是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
白色 (明亮、纯洁、清白、扩张感、高雅)

灰色(平稳、朴素、寂寞;高雅、精致、含蓄)
黑色
(稳重、庄重、高贵;黑暗、悲哀、死亡)
色彩的民族性
中国人习惯以黑、灰、白表示悲伤,以红
色表示喜庆,以黄、紫色显示富贵; 欧洲人则习惯用黑红色装点葬礼, 用白 色打扮新娘。
色温
色温是以“完全辐射体” 的温度来表示
透视
客观景物因所处空间位置的远近不同,
所以视觉形象 的形状、大小、长短、明 暗、色彩、虚实等出现了有规律的变 化。 这就叫 “ 透视 ” 。
第五章
运动
被摄对象运动
摄影机运动
摄影机运动
间接的摄影机运动:通过蒙太奇剪辑完
成机位运动。
直接的摄影机运动:即运动摄影,主要
包括摄影机推、拉、摇、移、跟、 升降和综合运动等。
10 秒。 (1 英尺 =0.305 米 ,1 秒 =1.5 英尺 )
特写
A.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B. 吸 引 观 众 注 意 力 、 加 深 观 众 感 受 。
(悬念、发现、象征、联想等)
人物特写和物件特写 是电影区别于戏剧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 特写不能滥用,不宜过长。
全景、中景、近景
影调以及烘托气氛、表达
情感的重要手段。
照明在电影中的作用
曝光
造型 构图
渲染环境
表现心理
刻画人物
表现主题
“三点布光”法(主、逆、副)
①首先把主光光源 ( 主光灯 ) 放在被摄主 体的前面,注意它应与被摄主体形成一 定的角度。 ②然后,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布置副光, 以部分地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体所形 成的阴影。 ③最后布置逆光。把光源放到被摄主体 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的四周的边缘 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