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质ppt

体质ppt


二、体质的标志
身体的发育水平
体 质 水 平
身体的功能水平 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 心理的发育水平
适应能力
理想体质的主要标志

身体健康,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完整而协调
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姿正确 心血管、呼吸与运动系统等具有良好的功能 有较强的运动与劳动等身体活动能力 心理发育健全,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有较强的 抗干扰、抗不良刺激的能力 对自然、社会和精神心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映等方面的个体差
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
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
(二)体质与素质、气质、性格

素质----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
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能力发展的自
然前提和基础。

在体质学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体质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反映人体体质好坏的主要方面之一。
偏阴质
易感受寒邪、湿邪 患病多为寒证、虚证
易化燥伤阴,皮肤易生 易传里或直中内脏,冬 疖疮 天易生冻疮 多见阳亢或兼阴虚,易 易发生湿滞、水肿、痰 发眩晕、头痛、心悸、 饮、瘀血等病证 失眠及出血 可发展演化为阳亢、阴 可发展演化为阳虚、寒 虚、痰火等病理体质 湿、痰饮等病理体质
健康长寿
五行分类法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
一、先天因素
(一)先天因素的含义

先天因素----又称禀赋,指小儿出生以前在母体内
所禀受的一切特征。

既包括父母双方所赋予的遗传性,又包括子代在母
体内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状态,以及母体在此期间所
给予的种种影响。
(二)先天因素在体质形成中的作用
先天因素是体质形成的基础,是人体体
质强弱的前提条件。

妊娠五月-----应卧必晏起,洗浣衣服,深其居 处,厚其衣裳,朝吸天光,以避寒殃。无大饥, 无饱,无劳倦。 妊娠六月----应身欲微劳,无得静处,出游于 野,调五味,食甘美,无大饱。 妊娠七月----应劳身摇肢,无使定止,无大言, 无号哭,无薄衣,无洗浴,无寒饮,居处必燥。 妊娠八月----应和心静息,无使气极,无食燥 物,无辄失食,无忍大起。 妊娠九月----应饮醴食甘,缓带自持而待之 妊娠十月----五脏俱备,六腑齐通,关节人神 皆备,但候时而生。

身体素质----人体机能在形体运动中反映出来 的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敏性、柔韧性、协 调性和平衡性等能力统称身体素质。 运动机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 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 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肉的协调性。


气质----中医学认为,个体出生以后,随着身 体的发育、生理的成熟发展起来的人格心理特
体质在个体发育发展中的某一具体阶段,其体 质状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一个相对稳定 的年龄阶段中,其体质特点不会骤然改变)

2、体质状态的可变性

体质状态的可变性,主要包括生长发育过程中的 自然变化和后天人为与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变化。
生长发育过程 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因 素
饮食结构 疾病作用
针药治疗
第四节
乃治”---理想体质
人体正常体质可分为阴阳平和质、偏阳质、
偏阴质。
阴阳平和质
功能较协调 体壮、胖瘦适度, 或虽胖而不壅滞, 虽瘦而有精神 面色明润含蓄, 目光有神 性格随和、开朗 食量适中,二便调畅
偏阳质
亢奋、偏热、多动 形体偏瘦,但较结实 面色多偏红或微苍黑, 或呈油性皮肤
偏阴质
抑制、偏寒、沉静 形体偏胖,但较虚弱, 容易疲劳 面色偏白而欠华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体质与病因

体质决定对某种致病因素和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不同体
质对某些病因和疾病有特殊的易感性。

偏阴质-----易感寒邪而为寒病------伤脾肾阳气 燥红质-----不耐暑热而感温邪 素体湿盛---易感湿邪---引起内湿(泄泻、水肿)


肥人多痰湿,善病中风;瘦人多火,易得痨嗽

健康的具体标志

生理健康----形体壮实,眼睛有神,面色红润,呼
吸微徐,声音洪亮,须发润泽,双耳聪敏,牙齿紧
固,腰腿灵便,二便正常,脉象缓匀。

心理健康----精神饱满,情绪和调,性格随和,记 忆良好。
WHO提出人体健康的具体标志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头发光泽,无屑 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

劳逸适度,劳而不倦,可增强体质
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或在严重污染环境下的 体力劳动,或精神高度紧张下的劳动,或操作 分工较细的劳动,都会对体质产生不利的影响 形体过于安逸,使气血运行迟缓,气机阻滞, 脏腑功能减弱,正气不足,使体质体虚多病。

3、年龄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纯阳之体” 体质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 易实,易寒易热”
多用气,故气常不足
多用血,故血常不足
5、地理环境因素
中国幅员广大,人体体质的地区性差异颇为 明显 北方人形体多壮实,腠理致密 东南之人多体型瘦弱,腠理较疏松 滨海临湖之人,多湿多痰 居住环境的寒冷潮湿,易形成阴盛体质或湿 盛体质 温室厚衣,可形成阳盛内热体质

6、心理因素


(二)体质与病机的传变


传变----疾病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中医学的情志,泛指人的情绪、情感活动
精神抑郁之人,易形成气郁型体质


急燥易怒之人,易形成阳热体质或阴虚体质
气滞不畅之人,易形成血瘀型体质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中医体质学说的分类方法包括阴阳分类法、
五行分类法、脏腑分类法、体型肥瘦分类法、
禀性勇怯分类法。
二、正常体质
“阴阳匀平,命之曰人”、“阴平阳秘,精神
年老肾衰,多病痰饮咳喘
二、体质与发病

正气虚是形成疾病的内在根据,而邪气是疾病形成 的外在条件。
体质决定正气,体质的强弱决定正气的虚实在。 体质决定发病与否及发病情况。体质的强弱决定是 否感受外来的邪气。 体质健壮,正气旺盛,难以致病;体质衰弱,正气 内虚,易于发病。


三、体质与病机
(一)体质与病机的从化 从化-----又称“质化”,指外邪入侵人体发 病之后,疾病的演变随着人体体质(脏腑、气 血、阴阳偏盛偏衰)的差异,而发生病证性质 的变化现象。 风寒之邪------偏阳质之人------从阳化热 湿邪-------偏阳质之人------湿热之候 湿邪-------偏阴质质人------寒湿之候
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属性。

一方面,强调了人体体质的形成是基于先天禀 赋和后天调养两个基本方面的。

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医学关于机体内外环境相 统一的整体观念,说明了人体体质在后天生长、 发育过程中是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而形成的。

体现中医学的“形神合一”的体质观。
体质的固有特性或特征表现为机能、代

木型体质的人 皮肤色苍,头小,面长,两肩宽阔,背部挺直, 身材弱小,手足灵活; 有才能,好劳心,体力较差,多忧虑,做事勤劳; 能耐于春夏,不耐于秋冬,感受秋冬寒冷之气的 侵袭,容易生病。

火型体质的人: 皮肤色赤,脊背肌肉宽厚,脸型瘦尖,
头小,肩背髀腹匀称,手足小,步履稳 重,走路时肩背摇动,背部肌肉丰满


为人清廉,性情急燥刚强,办事严肃果断利索
能耐于秋冬,不耐于春夏,感受春夏温热之气
的侵袭,容易生病

水型体质的人
皮肤色黑,面部不光整,头大,颊腮清瘦,两
肩窄小,腹大,手足好动,行路时身摇,脊背 长, 禀性无所畏惧,聪明伶俐 能耐于秋冬,不耐于春夏,感受春夏温热之气 的侵袭,容易生病

三、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第五章
体质
中医体质学说融生物学、人类学、心理
学和医学科学于一体,以研究人类体质 得形成、体质的特征、体质的类型、个 体的差异规律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和 演变的关系为主要内容。
第一节
体质的基本概念
一、体质的概念
(一)体质的含义

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
天调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

先天的禀赋决定着个体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和个体体
质的特异性。

后天的各种环境、生活和精神因素又使得机体体质
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二者为对立统一的关系
1、相对稳定性

先天因素对体质的影响,如机体的形态、结构、 相貌、肤色、各种运动能力、生理上的各种阈 值、生理的数值的变动范围等都受先天禀赋的 影响。(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在某种程度上 都受先天因素的控制)

成年人---精气血津液充盛,脏腑功能强健, 体质类型已基本定型
老年人---内脏机能活动的生理性减退 体质特点:精气神渐衰,阴阳失调,脏腑功能 减退,气血郁滞,痰湿内盛等。

4、性别因素

多禀阳刚之气 脏腑功能较强 体魄健壮魁梧 性格外向、粗犷 以肾为先天 以精(气)为本

多禀阴柔之气 脏腑功能较弱 体形小巧苗条 性格多内向、喜静、细腻 以肝为先天 以血为本
征,包括性格、态度、智慧等。

性格----指一个人在现实中习惯化了的稳定态
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