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十大热点

2018十大热点

2018年高考历史十大热点周年事件解读解读:2018年高考十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也可供学业水平考试备考参考)①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②社会动力:对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增加,社会上兴起“寻金热”③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地中海东部,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商路;④精神动力:天主教会鼓励到东方去传播天主教。

⑵条件:①科学发展,地圆学说兴起;②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③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积极支持2.经过:望角__首先直航印_达伽马__度____西班牙→大西洋→美洲西印度群岛_(发现_发现美洲__哥伦布___"_新大陆_"_)___西班牙__西班牙→大西洋→南美洲东海岸→麦哲_首次完成环_麦哲伦__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_球航行__(船队)__→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_(环球航行)___航海家__支持国__航海路线___葡萄牙→非洲西海岸→非洲最南端___葡萄牙__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大西洋→好望角_→非洲东海岸→印度洋→印度__3.影响⑴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打破了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明交流日益频繁。

⑵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开辟新航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贸易市场,商品流通数量和种类增加,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拓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新航路的开辟和随后的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

⑶殖民掠夺之路:西欧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洲和非洲人民及美洲印第安人带来空前浩劫,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这些地区相继被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⑷人类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

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正确宇宙观的形成有重大意义;它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威信,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⑸社会转型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形成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周年事件2: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①经济:工场手工业发达;利用处于大西洋贸易中心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②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③军事:大力发展海军,进行殖民扩张。

⑵殖民扩张:①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从此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②17世纪初,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殖民贸易公司,进行殖民扩张,在印度和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据点。

③17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例》,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

④18世纪中期,英法殖民争霸战争,打败法国,夺取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扩大在印度的殖民地。

最终确立了英国的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⑶启示:英国依靠大力发展工业和海军,进行殖民扩张,发展海外贸易,崛起为世界大国。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A.法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D.荷兰数量(艘)__国家__葡萄牙__荷兰__英格兰__欧洲合计__A.16世纪以来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1、君主立宪制含义: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

2、建立过程:①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1640-1688年。

④意义: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成为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前提;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国王权力进一步受到限制;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逐渐上升,成为议会中的主导力量)(2)确立王在法下、议会至上原则: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的法案。

1689年《权利法案》,从立法、行政、司法、财政、军事方面对王权做了限制。

②结果: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里,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基本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典型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

①过程: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最高行政机关:乔治一世时期国王不参加内阁成为惯例;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议会行政权大增,内阁对议会负责。

②形成: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4)发展: 1832年议会改革。

①原因:中世纪沿袭下来的选举制度存在许多弊端,选民和被选举人的高额财产资格限制引起中小资产阶级和人民的不满;19世纪欧洲大陆革命潮流冲击,群众斗争高涨;工业革命壮大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他们为谋取政权领导议会改革运动。

②内容:降低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取消一些人口很少的选区,增减新兴工业选区。

③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选举权和参政权,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限制。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王朝战争A.国王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由议会就税收问题展开辩论B.议会起草有关税收的法律文本,提请国王裁决C.议长宣布议会开会,并主持讨论本年度国家税收D.国王每年盛装莅临议会,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与闭幕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1、宪法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

2、宪法内容:①确立联邦政体,中央权力加强,各州又有一定独立权。

②权力制衡原则:中央与地方、中央三部门之间、两院之间、南北方之间、大小州之间、两党之间等权力制约与平衡。

(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选举产生,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国会掌握最高立法权,参众两院制,参议院每州两名,众议院由各州人口比例选出,改选办法又照顾到稳定性和流动性;最高法院掌握最高司法权,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

)③共和制:主权在民3、评价:①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②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体现的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小洲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③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又使这个新国家有权威和军队维护国内统治秩序,应对外来威胁,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

④没有废除奴隶制,带有种族歧视。

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

这些规定体现了: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①经济基础: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思想来源: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

2、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3、内容:《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①阐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断言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②揭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③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通资产阶级斗争。

4、意义:①《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俾斯麦B.马克思C.圣西门D.列宁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这段话反映了: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周年事件6:1898年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严复翻译《天演论》;戊戌变法。

(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背景:①思想基础:对洋务运动的反思,出现了早期维新派,为其提供思想基础。

②导火线: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瓜分的局面,民族危机加重。

③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④理论借鉴: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

(2)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3)思想主张:①变法图存(救国是首要目的);②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是政治途径);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经济途径);④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是文化途径)。

(4)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宣传维新变法思想A、康有为:①戊戌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是戊戌变法初步纲领;②思想特点: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融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康有为借助儒家外衣宣传新思想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B、梁启超:①主张:发表《变法通议》,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认为变法之本在培养人才,主张废除科举制度,改变官制。

②特点:比康有为更激进,也更全面;其宣传天才影响巨大。

C、谭嗣同:①特点:是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属于维新派里的激进派;②主张:批判专制君主是“大盗”,倡导男女平等。

D、严复:①地位:是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②主张: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翻译《天演论》,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中国要“变法”的道理。

③影响:进化论思想成为戊戌变法的理论武器。

(5)影响:①是一次思想运动:维新思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冲击旧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维新派提出的许多新思想成为近代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