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京剧旦角名家的一些情况之二
诸位:
现在看京剧、昆曲、昆剧等等,人们似乎开始像看电视剧、电影那样,最爱看的,除了表演水平之外,也开始注意“颜值”了,就我本人而言,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70年代便投稿写信,使用了诸如“戏曲演员的本人年龄和性别应该和他扮演的角色一致”这样的语言,遗憾的是:当时还不知后来居然会有“颜值”这么一个单词,……,虽然我的文章根本不可能上报,被人看到,但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居然采纳我的建议:继四大名旦之后,京剧旦角最佳者就是京剧皇后言慧珠,果然,广播出版社1982年2月出版的《戏曲群星》(一)(二)两集,共发表了72篇文章,介绍了各类戏曲名家;其中第(一)集的第一篇文章是言慧珠执笔的《平易近人博大精深 --- 谈梅派唱腔的特点》(我在2016年9月27日曾将该文全文上传网上:除新浪微博、百度文库之外还有我的朋友圈),第二篇是介绍四大名旦之一的的荀慧生,第三篇是王涌石执笔的《言慧珠唱腔艺术介绍》……,此外,群众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的《法律咨询》杂志第3期所刊文章《言慧珠冤死前后》也是我联系言慧珠的学生夏慧华推荐撰稿的,其中不乏我的观点。
京剧旦角的声望超过老生是一批男旦,中国坤旦(女演员饰旦角人物)一度超过男旦,那是言慧珠、童芷苓、赵燕侠她们,但是她们的遭遇都不幸,言慧珠除了靠边站、受批判、就是被逼死,童芷苓也受批判、受屈辱,最后移居海外,客死他乡,但是有的专家对她的评价不过是“童芷苓是个聪明人”这么一句轻描淡写。
赵燕侠挨批批评、靠边站、受批判(据说是得罪了江青),虽然是名列北京京剧院的五大名家之列,又非常长寿,但是……。
多数人是不看京剧的,原因很多,但是为什么比京剧的观众更少的昆曲,居然以一曲《青春版牡丹亭》爆满100多场,赢得国内外的好评?原因很多,但有一条是少不了的,那就是:不再启用那些“很演姑娘小媳妇的老男人”或者“(演年轻帅哥的)很老的小生”,记得鲁迅在《社戏》一文中说过类似的话,虽然他批评梅兰芳的有些话未必正确,……。
现在,戏曲院团里的年轻女演员数量不小,但是就是不那么有声望,原因之一可能是她们的姐姐们、妈妈阿姨们、姥姥奶奶们辈受的排挤,其恶劣影响的后果至今犹存吧。
张铁城2016、11、3发送
四小名旦【360百科】
(图)李世芳
活。
十岁时,其父在北京定居,准备息影舞台,专心教子。
一九三一年七月二十四日,福禄正式进入富连成科班,开始了他一生的从艺生涯。
他排在小“世”字科,专工青衣兼花旦、刀马,从此改名为李世芳。
李世芳的青衣开蒙老师是苏雨卿,先学《彩楼配》、《探寒窑》、《二进宫》等青衣开蒙戏,又跟萧连芳先生学《双沙河》、《拾玉镯》、《铁弓缘》等花旦戏。
还学了《穆柯寨》、《樊江关》两出刀马戏。
李不但学戏勤奋,练功也颇认真,就连繁难的“打出手”等武功技巧,他也跟着习练。
由于学练刻苦,仅仅一年时间,他就能登台唱戏了。
在科班学艺时即已享名,为"世"字班之高材生。
该班排演《霸王别姬》、《碧游宫》、《盘丝洞》等戏,均由其主演。
(图)宋德珠
相关信息
1947年因李世芳在青岛罹难,宋得珠又一时息影舞台,是年北京《纪事报》倡议再进行新“四小名旦”选举。
8月1日开始投票,9月15日揭晓,历时45天。
张君秋名列榜首,陈永玲、许翰英当选。
名次为张君秋35730票、毛世来27256票、陈永玲24309票、许翰英23578票。
选举后他们又在华乐剧院同台合作演出〈四白蛇传〉。
许翰英演《游湖借伞》、陈永玲演《水漫金山》、毛世来演《断桥.合钵》、张君秋演《状元祭塔》。
连演三天,场场爆满,一时传为梨园美谈。
张君秋也由此获得“祭塔旦”的美称。
但为了和前"四小名旦"相区别,陈永玲、许翰英被称为后“四小名旦”或新“四小名旦”。
(图)四小名旦(图)四小名旦
1944年后,他组班流动露演,活跃在冀、鲁、豫、苏一带,艺名大振。
在他演出的剧目中,如《丹青引》、《花田错》、《拾玉镯》、《钗头凤》、《红楼二尤》、《杜十娘》等皆为精品,而尤以演唱《红娘》、《玉堂春》最为精采。
1947年,因原京剧“四小名旦”之一的李世芳去世,经平津观众重新投票推选,他当选为全国“四小名旦”之一。
1948年,在上海经梅兰芳指点,艺术上更为精进。
解放后,许翰英先后出任青岛、新乡、南京、江苏、徐州等省、市京剧团团长、副团长,致力于京剧改革,不断探索京剧艺术推陈出新之路,多次荣获国家级、省市级京剧会演一等奖、荣誉奖。
他曾担任徐州市人大代表、江苏省政协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翰英备受迫害,于1971年6月2日去世。
享年50岁。
1979年平反,恢复名誉。
选段欣赏
京剧四小名旦唱段选
陈永玲-霸王别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