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传播策略——以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为例

新媒体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传播策略——以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为例

新媒体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传播策略——以天津滨海
新区爆炸为例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模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以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为代表的主要媒体机构开展了以网站、APP、微信、微博综合交互式的传播新体系,在这种立体的传播结构中,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得到了更大的加强。

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爆炸案为例子,深入分析了新媒体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传播策略媒介融合
在网络为主导的信息时代中,传统的主流媒体逐渐失去了对新闻资源和舆论导向的控制力,进而被网络新媒体所取代。

天津滨海新区8.12事件是一次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从信息的传播形式来说,这场事故直接宣告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模式的破产。

同时,在网络新媒体中,媒介融合的新形势拓展了用户与信息的互动性,使舆论信息的传播进入到一个新的常态。

一、天津“滨海爆炸事件”中新媒体信息传播路径分析
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滨海新区塘沽瑞海危险品仓库发生重大爆炸,截至目前为止,已有8人失联,165人遇难。

其中包括天津消防队员75人,公安消防队员24人,民警11人和55名其他人员。

(一)新媒体成为主流媒体下新的信息窗口
在爆炸事故发生后,人民网、央视、新华社等等主流媒体凭借网络传播的新渠道微博、微信等传播工具对此次突发事故进行了第一时间的报道。

在天津爆炸事件发生后的初始阶段,网络媒体微博成为了滨海爆炸事件新消息的传播来源。

从新闻信息的时效性来看,在主流网络媒体的三大微博中,@人民日报最先更新了爆炸后的第一条微博,于8月13日凌晨零点四十三分发布消息【突发#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爆炸#天空腾现蘑菇云河北等地均有震感】,随后@新华视点@央视新闻等新闻主流微博也相继发布有关消息。

在天津范围内,地方主要媒体@天津日报反应较为迅速,于8月13日零点零九分公布了第一条可靠信息。

截至到十四日的
上午九点,@央视新闻@天津日报@新华视报以及@人民日报等四个主要媒体已发布关于“天津8.12事故”的信息总数及时间段发微博比例如表一:
表一天津“滨海爆炸事件”各媒体微博信息发布比对
央视新闻天津日报人民日报新华视点
消息发布第一时间8月13日
1:24
8月13日
0:09
8月13日
0:43
8月13日
6:49
微博粉丝量34664810 673116 38043665 16217268
后续微博量59 104 57 44
发博占比57.28% 96.3% 65% 57.89%
转发评论量997831 18931 2992717 32963
(二)主流媒体控制舆论信息的引导权
在天津港8.12爆炸事件发生后,由于事故现场还存在二次爆炸发生的隐患,因此警方对现场进行了封锁。

但在大众的信息需求下,央视、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采用了无人机等新型技术,通过航拍将震撼的现场图像传递出来。

随着爆炸事件的逐渐升温,国内各大主流媒体不断利用自身优势进行独家的挖掘和报道,在整个报道期间显示出了主流媒体先发制人的舆论控制力和引导权,同时也使得舆论信息的传播更加透明化。

在8月13日,各大主流媒体的报刊也相继刊发了“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的头版新闻。

《人民日报》“今日谈”文章刊发《守住脚下安全防线》,《解放日报》刊发文章《天津港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之后《青年报》、《光明日报》等也重点对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进行了报道。

(三)网络新媒体传播路径增强了传播的影响力和互动性
在微博新媒体的信息报道中,@人民日报关于天津港爆炸事故的微博发布,大众转发量和评论量较高,其中单条微博的最高转评量接近一百万条。

而在微博中的互动环节,一则为消防遇难战士和爆炸遇难人员点蜡烛的微博活动更是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

另外,在微博的传播中,评论更是其中重要的互动环节,受众之间通过意见的发表不断补充着自身信息,同时也加大了舆论的传播性和导向性。

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媒体其中一个很大的性质是社交性,在这个性质上用户的每一次转发就是以群体的形式将信息传播出去,这样就扩大了新闻信息的二次传播力,事件本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会不断延伸,舆论的态势呈现几何
级的发展速度。

二、媒介融合下舆论传播的新特征
(一)交互性变强
在媒介相互融合的大背景下,各大主流媒体相继开通微博、微信以及官方网站等新兴媒体,而这一类新兴媒体在突发性重大事故面前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由于主流媒体本身有着很大的关注量,在新媒体的作用下,进一步增强了影响力。

同时,受众的参与度也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传统的听众、读者所反馈的信息也逐渐变多,在很大程度上这种交互性已经成为了非常关键的信息源。

(二)内容丰富化
传统媒体依靠纸张进行信息传播,受到了版面的一定限制,图片和文字的刊载量也是有限的,而电视和广播虽然跳出了版面及刊载量的限制,但其在播出时间以及声画影像上的信息也受到了局限。

媒介的不断融合就突破了单一的介质,使信息在不同载体和形态上统一呈现,最终显现出既有影像视听又有图片文字的信息内容。

(三)受众主体反转性
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主导性,在新媒体中受众不是绝对的受众,在媒介融合下,网友在微信或者微博中的一条消息在主流媒体的转载或者报道后影响范围会得到极大的增强,这就赋予了受众主体的反转性,使每一个受众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源或是新闻信息中的焦点。

(四)影响力的加强
在媒介融合后,传播介质的形态也变得更加多样,受众之间以及受众与媒体与信息之间的交流增强,在这样的聚合下,新媒体朝着立体化的模式发展,也将信息中的话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上,使舆论更具影响力。

同时,社交媒体本身的网络化关系也加强了网络与信息的联系,使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都得到了更大的加强。

三、新媒体在公共舆论事件中传播策略的加强
(一)构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急监控系统
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就是舆论引导,而引导舆论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媒介信息、政府信息以及公众关系的处理来维护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

采用预急监控系统来监测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助于媒体部门在第一时间把握舆情、控制舆情。

从另一方面来说构建完整的舆情监测系统,有助于搜集舆情信息并从一定程度预判舆情走势,为准确的研判形势、接受信息和引导舆论提供有力的支撑。

同时也在此过程中有效降低了负面舆论的影响。

(二)寻求公众、媒体以及政府之间的话语平台
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中,许多将热点事件激化的原因都在于民众同政府对于信息利弊以及权利的剥夺和争取。

网络中的谣言来源于大众的不明真相和对信息的误读,而这一切的发生又是源于政府对于信息霸权和主导。

因此,要正确对突发事件进行传播就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

大众、媒体以及政府由于本身地位的不同,也代表着各自的利益,在此之中的纠纷和矛盾是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的最大障碍。

对于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媒体方建立“协商对话”的机制才能有促进三方矛盾的解决。

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搜集和倾听大众的意见,并在传播总表达公众心声,要有效的维护公民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等等,同时也要配合政府做好对舆论的引导工作。

结束语:
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的探究,我国媒体应该抓住新媒体的转变形势与特点,加强对舆论导向和信息传播新体系的构建。

同时,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下,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也应该相互的交融,主流媒体不但要利用技术发展自身优势,更需要在实践中去探寻与受众、政府之间的和谐对话。

参考文献:
[1]郑文聪.浅析重大突发事件中新媒体的谣言传播——以天津塘沽爆炸案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21:195-196.
[2]魏永征,代雅静.融合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模式嬗变——以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为例的分析[J].新闻界,2015,18:19-25.
[3]刘海明.论媒体应急管理的缺位现象——以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
炸事故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5,11:10-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