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躁郁症

躁郁症


3.物理治疗 急性重症躁狂发作、伴有严重消极的双相抑郁发作或难治性双相 障碍可采用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但应适当减少药物剂量。 对于轻中度的双相抑郁发作可考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
社会心理治疗 作为药物的辅助,社会心理治疗——包括一定和家人是有帮助的。研究 表明心理治疗干预能够增加心境稳定,减少住院次数并且提高患者各方 面的功能。执业心理学家、社工或是咨询师都能提供这些治疗,而且往 往会和精神科医师共同协作监控患者的状况。会谈的次数,频率和方式 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治疗需要决定。 用于双相患者的社会心理干预通常是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治疗以及一种更新的技术——人际与社会节律治疗。NIMH的研 究者正在研究当加入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后,这些干预措施各自相 比表现如何。
人际与社会节律治疗既帮助患者提高人际关系也帮助患者规划 他们的日程安排。有规律的作息能保护帮助患者对抗躁狂期。
和药物治疗一样,最重要的是患者要依照有关的治疗计划达到 最好的效果。
预防:随访研究发现,经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 者在停药后的1年内复发率较高,因此心境障 碍患者主张预防性治疗(维持治疗),多次发 作者建议终生服药。长期按时服药、定期门诊 随访是该病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此外,心理治 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 要的作用。
2.药物治疗
最主要的治疗药物是抗躁狂药碳酸锂和抗癫痫药(丙戊酸盐、卡马西 平、拉莫三嗪等),它们又被称为心境稳定剂。对于有明显兴奋躁动 的患者,可以合并抗精神病药物,包括经典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氯 丙嗪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 哌唑等。严重的患者可以合并改良电抽搐治疗。对于难治性患者,可 以考虑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治疗中需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 作用。对于双相抑郁患者,原则上不主张使用抗抑郁药物,因其容易 诱发躁狂发作、快速循环发作或导致抑郁症状慢性化,对于抑郁发作 比较严重甚至伴有明显消极行为者、抑郁发作在整个病程中占据绝大 多数者以及伴有严重焦虑、强迫症状者可以考虑在心境稳定剂足量治 疗的基础上,短期合并应用抗抑郁药,一旦上述症状缓解,应尽早减 少或停用抗抑郁药。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学会改变不恰当的或负面的思考方式以 及那些与疾病有关的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到使患者领悟这项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它的治 疗方法,以及如何识别复发症状,从而能够赶在疾病整个周期 出现前尽早干预。心理健康教育也对家庭成员很有帮助。 家庭治疗使用一些方法减少家庭内部悲伤的程度——这些要么 源于患者的症状,要么会导致患者的症状。
病因
双相障碍病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 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 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双相障碍 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环性气质。应激性生活 事件是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 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 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 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躁期诊断:除了高昂的情绪外,一天中 出现三个或更多症状,几乎每天如此,且持 续一周或更长。
躁狂轻度到中度的表现称为轻躁。轻躁可使人感觉良好。经历轻躁的人 很可能工作更出色而且生产力提高。因此,甚至当家人和朋友学习了把 心境波动看作可能的双向情感障碍,当事人也会否认事情不对头。然而, 缺乏恰当的治疗,轻躁会在某些人身上变成严重的躁狂或者会转换为抑 郁。
抑郁的症状(或郁期)包括:
1. 持久的悲伤,焦虑或空虚感 2. 无望感或悲观 3. 负罪感,价值感缺失或无助感 4. 失去对曾喜欢的活动的兴趣或快乐, 包括性活动 5. 精力减少,疲劳感或变得“迟钝” 6. 专注,记忆,做决定困难 7. 躁动或易敏 8. 睡得多或睡不着 9. 食欲变化或/和无意识的体重减轻或 增加 10. 慢性疼痛或其它持续的不由疾病或 外伤引起的机体症状 11. 自杀或死亡观念,自杀企图 抑郁诊断:一天中出现五项或以上症状, 几乎每天如此,且持续两周或更长。
躁郁症
目录
什么是躁郁症 为什么会产生燥郁症 我们该如何面对躁郁症 点击添加标题
躁郁症又称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
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
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
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
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
才是单相障碍。
心境障碍
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 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 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 变,可有幻觉尧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 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 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有时,严重的躁期或郁期有精神病症状(与精神病有关的症状)。常见 的精神病症状包括幻觉(听觉,视觉或其它知觉感到不存在的事物的存 在)以及妄想(人们虚假地,强烈地持有的信念,它不由逻辑推理或是 人们通常的文化观念所影响)。双向情感障碍的精神病症状往往表现出 当时的极端心境状态。例如,夸大妄想——相 信某人是总统或者有特殊 能力或者富有,这些可能出现在躁期。自罪妄想或无价值妄想——相信 某人分文不值而且完蛋了或者犯了某项重罪,这些可能出现在郁期。
Q:如何治疗? 1.治疗原则
(1)个体化治疗原则 需要考虑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躯体 情况、是否合并使用药物、首发或复发、既往治疗史等多方面因素, 选择合适的药物,从较低剂量起始,根据患者反应滴定。治疗过程 中需要密切观察治疗反应、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 等及时调整,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2)综合治疗原则 应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 干预等措施的综合运用,提高疗效、改善依从性、预防复发和自杀、 改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3)长期治疗原则 由于双相障碍几乎终身以循环方式反复发作, 其发作的频率远较抑郁障碍为高,因此应坚持长期治疗原则。急性 期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缩短病程;巩固期治疗目的是防止症状复 燃、促使社会功能的恢复;维持期治疗目的在于防止复发、维持良 好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躁郁症是一种很难确诊的疾病。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绝对的测 试可以证明一个人是双相障碍。
Q:那么精神科医生是如何诊断双 相障碍的呢? .神经心理检验 通过系统完善的问题。即行为与 情绪方面的问题仔细的拼接出一 个人的躁郁症历史。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特点 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及 密切的临床观察
躁狂的症状(或躁期)包括:
1.精力旺盛,过度活跃,躁动 2. 情绪过分高涨,过度愉快,有欣快 感 3. 极端易敏 4. 思维奔逸,语速飞快,观念跳跃转 换 5. 随境转移(不能很好集中注意) 6. 几乎不需要睡觉 7. 行为和能力上不切实际的信念 8. 判断力低下 9. 购物狂欢 10. 长期与平时相异的行为 11. 性欲增强 12. 药物滥用,特别是可卡因,酒精和 安眠药 13. 否认有任何异常
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群体,同时有这些症状,有时会被误诊为 精神分裂症——另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把双相情感障碍变幻的心境看作一个系列或是连续的变化是很 有帮助的。一端是严重的抑郁,其上是中度抑郁,其次是温和 的低落情绪,当短暂发生时,人们称之“ 忧郁”;当它是慢性 时,我们定义为“恶劣心境”。其后才是正常或者是平稳的心 境,轻躁位于更高(温和到中度的躁狂),最后才是严重的躁 狂。 然而一些人,躁狂和抑郁的症状会同时出现,我们称为双 相混合态。混合态的症状常常包括焦躁激越,睡眠困难,食欲 上的重大改变,精神病以及自杀想法。一个人情绪可能非常悲 伤、无望,同时感到十分活跃。 双向情感障碍会显得像个问题而不是精神疾病——例如, 酒精或药物滥用,较差的学校或工作表现或紧张的人际关系。 这样的问题事实上可能是潜在的心境障碍的标志。(不容易引起 重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