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转移与承接
营销 生产制造
销售
消费
开发
售后服务
设计
循环利用
自由布局型产业迅速在全球转移
产品供应链的微笑曲线
(2)产业转移的效应
要素转移效应 人力资源的累积效应。 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外溢效应。 结构成长效应 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 制度效应
2.国际产业转移的路径与方式
2.国际产业转移的路径与方式
最近对于投 资时的 重要性% 74.3
51.4 43.8 14.3 9.5
将来对于投 资时的 重要性% 80
49.5 43.8 19.0 9.5
最近进行转 移时的 重要性%
27.6 26.7 21.0 20.0 19.0 13.3 8.6 36.2
将来进行转 移时的 重要性%
31.4 25.7 24.8 18.1 24.8 11.4 14.3 38.1
主要内容
一、国际产业转移与承接案例与解读 二、国际产业转移基本原理 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战略与策略 四、案例讨论与交流
1、产业转移,苏州怎么就做的那么的好? 2、产业转移,我们怎么就能做的那么好?
一、案例与解读
苏州工业园区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典范
二、国际产业转移基本原理
(一)产业转移与国际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的 变化,引起产业在一国内部、以企业为主导的 转移活动。 产业转移是广义上的,包括价值链的全部过程: 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营销、销售、消费、 售后服务以及最终循环利用等。 国际产业转移正是全球价值链各种增值活动在 国家或(地区)间发生变动的过程。
全球产业链图景
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2)承接地战略布局与规划
现代区域开发与产业布局模式 第一,增长极开发模式 第二,线——沿轴开发模式 第三,网络开发模式 产业转移园区可以分为三类: 混合型区:没有特别要求,只有环保要求。 专业型区:以某一类型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的发展 园区。 单一型区:以单一或几个企业主导的产业区。
《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FDI
200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2.1万亿美元 2008年外国直接投资从下降16%之后, 2009年全球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降幅高达37%, 降至约1.1万亿美元;流出量下降幅度更大,达到了 近43%,也降至约1.1万亿美元。 2010年上半年出现了适度复苏。 预期:期待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达到和超过 1.2万亿美元,2011年会进一步增加到1.3万亿到1.5 万亿美元,2012年则增至1.6万亿到2万亿美元。
3.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1)各种理论解释 R. 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J. H. Dunning 投资 -发展周期模式 R. E. Caves企业拥有核心资产的垄断优势 K . Kojima边际产业转移 江小涓服务外包 Richard J. Newman工作岗位转移
政策导向的新挑战
首先,各国一方面继续推动外国投资的自由化和促进 外国投资,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政策目标来巩固其投 资监管框架,政策导向存在二元性。 其次,政府设法重新调整国家与投资者之间权利和义 务的平衡。 第三,从国际投资协定的层面来看,各国继续签署新 的协定(大约每周签订四项);因此国际投资协定网 络不断扩大。 最后,投资者—国家纠纷调解(ISDS)体系,使得 国际投资协定体制有望变得更有效、更协调、更平衡, 而最重要的是,更加有利于发展。
2.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条件
(1)资源条件 生产要素;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状况。 (2)市场条件 产业配套能力;市场化程度; (3)环境条件 投资软环境;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借鉴
贸易主导型产业转移(1950-1985年间),承 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方面最为成功的例证就是 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NIEs)。 各经济体产业承接过程的具体特点: FDI作为产业转移承接途径的地位 政府行动。
4.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策略
要素与市场策略; 产业政策; 培育产业集群; 降低物流成本; 创新产业承接方式。
四、案例讨论(提问交流)
1.讨论与发言 2.老师点评 3.进一步讨论 4.总结
(1)FDI路径下的产业转移 移出产业往往有三个特征: 一是成本竞争力缺乏; 二是该产业的存在垄断利润; 三是有技术垄断或营销网络垄断。
(2)合约路径下的产业转移
合约路径下的产业转移主要有 产业互换(industrial exchange) 许可经营(licensing) 特许经营(franchising) 技术协议(technical agreements) 合同生产(contract manufacturing) 贴牌生产(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OEM) 外包(outsourcing)
OEM与富士康
全球代工王 : 全球有工厂,中国大陆有13个生产基地 作为中国“世界工厂”中最典型最辉煌的 OEM厂商的代表,2007年突破450亿美元。 大陆用工70万 近年跳楼受关注 去年以来转移受关注
(3)方式多样化
近年来,国际产业转移已突破了过去把整个产业移向 国外的方式,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多个国家共同生产 也逐渐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模式。 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和生产全球化的推广,研发中心、 零部件生产、组装生产分散同步进行的模式成为国际 产业转移的另一种选择。 同时,国际产业转移也突破了原来单一的直接投资和 单一股权安排,逐步形成了独资、合资、收购、兼并 和非股权安排等多样化投资和产业转移方式并举的格 局。
(2)企业的动机
追求利润型转移; 市场寻求型转移; 战略驱动型转移; 政策导向型转移。
追求利润型转移
企业转移生产的动因
厂商提及的产业转移的理由
目的 克服关税障 碍 获得规模经 济 利用政府奖 励 追随客户 政府压力 工资成本低 占领出口市 场 其他
动因
增加利润
促进企业 成长 增加市场 份额 降低生产 成本 地理上的 分散化
《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
今后几年,FDI在以采矿业、农业和服务业为 主的初级产业部分的前景持续看好,而制造业 的前景则不那么乐观。 从区域划分看,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亚和东南 亚国家作为FDI目的地,比发达国家更具有吸 引力。 未来FDI的热点目的地将是有着“金砖四国” 之称的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
政策导向型转移
转移地对于污染密集型产业实行标准越来越严 格的限制,造成了对这些产业的撵出效应,迫 使其向外转移。 优惠政策对跨国公司投资的吸引力 西方发达国家的优惠政策:财政与金融
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1.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
《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 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与联合国贸易 与发展会议(UNCTAD) 于2010年7月22日下午在罗马发布 本期报告的主题为:投资低碳经济。 本期报告内容: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的 趋势与前景、投资政策的发展变化、投资低碳 经济和投资促发展。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借鉴
投资主导型产业承接 (20世纪80年代以后) 承接措施都与吸引和利用FDI相联系,措施包 括: 一般引资措施 出口加工设区 促进当地关联 产业集群引资 国际经济合作
3.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
(1)承接国(区域)发展战略定位 国家战略定位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区位特征和人 文环境、经济基础以及发展的差异性。 每一区域找到一个最适合自身条件、发展基础 的发展方向,就可称为区域经济定位。
美国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最大的国家, FDI流入量达到约1,299亿美元。 中国2009年FDI流入量达到约950亿美元,世 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FDI流出量达到约 48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六。 截止2009年底,中国内向FDI存量估计约为 4,700亿美元,外向FDI存量约为3,000亿美元。
市场寻求型转移
第一种是市场规模导向的产业转移,即由于东 道国或地区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而引致的产业 转移。 第二种转移是贸易壁垒导向的产业转移,即为 绕开目标市场所调协的贸易壁垒而向目标市场 进行的产业转移。
战略驱动型转移
在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相互促动 的过程中, 跨国公司需要在发展中动态地不断 发现、寻找能够补充和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 资源 , 获得战略性资产 , 维护自己的先行优势 和垄断优势。 本土化战略 有用的战略性资产 更多的人才、技术创新、知识创造的能力
促进低碳经济投资
发展中国家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两大挑战: 融资与相关技术。 跨国公司是低碳问题的解决之道。 2009年仅流入三个主要低碳行业(可再生能源领 域、循环再利用领域以及与环保技术有关的产品 制造领域)的低碳FDI就达到了900亿美元。 随着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跨国低碳投资潜 力不可限量。
国际产业转移与承接问题
张富春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2010-08-07
目的与方法
学习产业转移相关知识 了解国际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转移的基本原理 了解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 懂得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战略与策略 思考本职工作,为三个发展做贡献
案例+报告式讲授 讲授+提问式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