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企业概念,特点,划分,现状,管理

中小企业概念,特点,划分,现状,管理

中小企业的概念——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一) 小”、灵”、快”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 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 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

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 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

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轻易被识别,因而便于 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 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与无效 率的情况。

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 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

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 有效率。

当有些大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 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二) 小而专”和 小而精”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 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 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 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 发展。

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 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此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 协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

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 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三) 小批量、多样化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 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 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

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 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

虽然 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 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 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 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 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 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 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四) 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向着大 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 分散化方向发展。

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许多中 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治理 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

正因为如此,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 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许多中小企业 其次,当出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闻名于世的大公司如 和施乐等。

F 上可见,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 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因而在包括发达国 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我国现有中小企业约 1000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60% ;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 75%的城镇就业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 被中小企业所吸纳。

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

在 20 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 %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

因此,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 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我国目前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为 2003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家统计部门据此制订大 中小型企 2002 年 的精神,原国家家经济贸易委2003年2月19日发布了《关 2003〕143号),对主要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标准作出了明确的界定。

该标准是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 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的。

按照《通知》的规定,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应该 按照以下标准认定: 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 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 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 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 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 须符合以下条件: 额40000 万元以下。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惠普、微软、雅虎、索尼业的统计分类。

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6月29日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于 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职工人数 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 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 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 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 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 100 批发业中小型企业 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 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 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 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 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 500人及以上,业。

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 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 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500人以下,或销售额 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 15000 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200人以下,或销售额 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3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 30000 万元以下。

其中,中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人以下,或销售额 30000万400人及以上,销售额 3000万元及以销售额3000 1000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 15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 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 业。

具体衡量标准的规定职工人数”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末从业人员数代替;工业企业的销售额 ” 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产品销售收入代替;建筑业企业的销售额会计科目 ”以现行统 计制度中的年工程结算收入代替;批发和零售业的销售额 ”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 销售额代替;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 年营业收入代替; 资产总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资产合计代替。

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职工人数800人以下。

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及发展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 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此,正确指导国有小企业改革,大力扶持 各类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一)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1.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全国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 99 %。

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占总量的60%、57 %和40 %;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 企业大约提供了 75 %的城镇就业机会。

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 业提供的。

2.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 业新增产值的%来自中小企业。

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和%,均高于大中型企业。

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 升%,注册资本同比增长%;总产值同比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消费品零售 额同比增长%。

3. 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 就业弹性 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1978〜1996年,从农村转移出的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就业。

全国工业就业职工 亿中,有亿人分布在中小企业,约占总数的73 %。

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 国有企业 改组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 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 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以及政府机关精减人员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小 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 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

据统计, 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 610万人,有 418万在非国有企业中再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

由于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 了中小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物 质保障。

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 实现利税分别 90 %以上。

中小 60 %以上是中小企4.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

截至1998年底,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逾7万户,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占同口径销售收入总数的%, 1998年与1992年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禾U润总额、上缴税金、出口创汇等分别增长了23倍和50倍。

20倍、15倍、5.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

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