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奇妙的护身术

奇妙的护身术

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科学教学中,概念不是预先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活动中,在自己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
小组合作把搜集的有关动物按不同的保护方式分类,填入表中。在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中,学生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从而获得更丰富的感知,使认识更加全面、清晰。
让学生谈收获,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界的奇妙,并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两年的科学课,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探究方法,对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也有了总体的认识。这一课是本单元的结束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道了环境是怎样影响生物的,生物又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对本课内容会非常感兴趣。再有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因此有利于老师课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海龟是用硬壳保护己。
海龟是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它的颜色和海底石头的颜色相似。这两种方法都对,海龟保护自己的方法真多。
响尾蛇用声音保护自己,它还喷射毒液。响尾蛇的尾巴有响环,每次蜕皮便增加一节,成体一般6—10节,蜕皮后尾巴外壳就留在尾巴上,里面中空,空气就进入产生气流而发声。
很多学生都知道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这是它保护自己逃避敌害的一种方式。这一情境的创设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护身术作了很好的铺垫。因为学生有由此及彼的推测能力,壁虎有保护自己的方式,那其他动物是否也有呢?设计的这个问题是有开放性、研讨性、过渡性的。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这样他们就兴趣昂然地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期望,进行积极自觉的探索
师: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那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生:它们的颜色都和周围环境颜色相似
师:你真善于总结,把一个概念的意思都给讲出来了。这个概念就是保护色。
师板书保护色
师:谁再来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保护色?
生: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环境颜色相似。
师:说的很好,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科学定义
师出示保护色定义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有些动物是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请同学认真观察,这组动物又是如何保护自己的?
变色龙的眼球突出,左右180度、上下转动自如,左右眼可以单独活动,不协调一致,前后分工注视,有利于捕食和脱险。
变色龙的变色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如光线、温度或情绪。身体里面的黑色素细胞扩散或集中细胞内的色素,变成绿色、黄色、米色、深棕色。
变色龙舌头伸出是体长的2倍,捕食闪电式。
师;谁来说说都有哪些防御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分类、阅读资料等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在自身防护方面的具体实例,增强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
难点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动植物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我在教学时抓住学生的心态、爱好、认知水平而设计本课的。学这课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知道鸟类为什么迁徙,植物的外部形态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等,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就打下扎实的基础。课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视频资料介绍多种动物如何保护自己,同学小组合作课下上网收集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师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认出这些动物了吗?
生:第一幅图是枯叶蝶
生:第二幅图是竹节虫
师:这幅图有人认识吗?
师:它叫尺蠖,俗称“吊死鬼”虫子。
师: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谁来分析一下。(生如果不能说出,师提示可以从它们的名字上来分析)
师放大图片,便于学生观察。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它们的共同之处师什么?
生:颜色和形状都像其他物体。
师:我们将这些方法总结一下,大家看这个表格
师出示表格(动物的防御方法例子)
生总结:有保护色、拟态、装死、喷泼墨汁、放臭气、硬刺、盔甲、排脏、自切、逃跑
师:动物保护自己的方式五花八门,我们青少年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不和陌生人说话,注意交通规则等。
生:壁虎
生:用摆动的尾巴吸引敌人的追杀,自己逃命。
生:第一幅图是甲虫,它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相似,不易被发现。(师放大图片)
不同点拟态不只是体色相似,形状也像某种物体或生物。
师:说的太好了,生活中有很多动物用这两中方式保护自己,同学们看下面这些动物,它们是用保护色还生拟态保护自己?
北极熊的颜色和周围环境颜色相同,都是白色,是保护色
青蛙的颜色和周围颜色相同,都是绿色,是保护色
银狐的颜色和周围颜色相同,也都是白色,是保护色
花螳螂的颜色和形态和兰花相似,是拟态
课堂小结
2分钟
(四)全课总结升华主题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动物,了解了它们很多奇妙的本领,还知道了人类利用动物的自护方式来隐蔽自己、解决问题。学完了这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或想说的?(学生谈感受,收获)
同学们,其实大自然不仅是动物的天堂,还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植物生存着。你们知道植物又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吗?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下节课咱们继续探究。
师:小壁虎用断尾来保护自己,这是它保护自己的方法。其他动物还有哪些特殊的本领保护自己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9课《奇妙的护身术》
板书:奇妙的护身术
二、新授
师:老师这有一组动物图片,请同学仔细观察,它们都是谁,是怎样利用环境保护自己的?
师出示动物图片
师:这只老鼠叫高山田鼠。
生:最后的图是鳄鱼趴在和自己身体颜色差不多的石头旁,不易被发现。(师放大图片)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奇妙的护身术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作用与平衡”这一统一概念,引领学生探究生物是如何凭借一些本领保护自己、适应环境的,进而体会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通过本课的学习,将进一步增强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切实体会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丰富多彩。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还可为后继单元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奠定基础。
师:你一下子就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真是太棒了!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的第二个概念——拟态。
师:谁再来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拟态?
师:理解的很到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拟态的科学定义
师出示拟态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动物的保护色和拟态,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保护色和拟态都是体色和周围环境或另一种生物相似。
师:说的太好了,你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师:动物除了用保护色和拟态保护自己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防护。
师出示四幅图片
师:大家看,这四种动物分别用什么方式保护自己,小组讨论一下,有关该动物你还知道什么?
生小组讨论
师:哪组同学说说?
师;你课下真的是认真收集资料了,知道的真多。
变色龙是利用变色保护自己。
师:有关变色龙大家还知道什么?
生:第二幅图是蝗虫,它的颜色和周围草丛的颜色相似,不易被发现。(师放大图片)
生:第三幅图是梅花鹿,它跑到和自己颜色差不多的花丛中,不易被发现。(师放大图片)
生:第四幅图是菜青虫,它爬到和自己身体颜色差不多的叶子上,不易被发现。(师放大图片)
生:第五幅图是老鼠躲在跟身体颜色差不多的草丛中,不易被发现。(师放大图片)
生总结:枯叶蝶就像枯叶一样,颜色和形状都像。
竹节虫也是,像竹节一样,一节一节的,颜色也像。
尺蠖的颜色和形状和树枝很像。
体色和形状都像环境中一种物体或生物
生总结根据动物保护色的原理设计的迷彩服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相似,穿上后不易被发现,可以有效的埋伏和攻打敌人
生总结臭鼬是用放臭气的方式保护自己,它产在美洲,放的臭气500米以外都能闻到,人闻到后感到恶心,头晕。猎人都不愿意打它。
布置作业
1分钟
板书设计
奇妙的护身术
保护自己逃避敌害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谜语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门带来了一则谜语,谁能最先猜到?
师出示谜语:爬墙上壁是英雄,身体扁平勤捉虫。
尾巴断了壁虎受到敌害攻击时,常常断掉自己的尾巴,成功逃脱,段位还不停的摆动,这是为什么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举例说明哪些动物是用保护色和拟态来保护自己的。
2、能举例说明动物保护自己,适应环境的特殊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各种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隐藏自己的。
2、能归纳出动物保护自己的特殊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到问题的结论。
2、能感受到动物的多样性。
尺蠖颜色和形态和树枝相似,是拟态
竹节虫颜色和形态和竹节虫相似,是拟态。
师:动物用保护色和拟态的方式保护自己,多聪明,我们人类更聪明,在动物的启示下,发明了迷彩服,你见过迷彩服吗?
师出示迷彩服
师:迷彩服有林地迷彩服、雪地迷彩服、沙漠迷彩服。当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会穿不同颜色的迷彩服,这些迷彩服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根据什么原理设计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