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国演义简答题

三国演义简答题

《三国演义》简答题1.《三国演义》中哪个场面最能让人发出“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叹?请简要概述。

答:秋风五丈原。

诸葛六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

诸葛亮派人侮辱,司马懿不为所动。

不久诸葛亮病危。

穰星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姜维,并作好身后的军事安排。

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推等蒋琬、费袆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

时年五十四岁。

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

2.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请简述“横槊赋诗”一事,字数100字左右。

答:赤壁之战在即,曹操置酒大宴诸将。

(1分)见南屏山色如画,回首往事,心中感慨,饮酒酣醉。

(1分)闻见乌鸦飞鸣而去,于是取槊立于船头上,酾酒临江,横槊而歌,抒发情怀,众人相和。

(1分)扬州刺史刘馥进言诗中多有不吉,曹操大怒,刺死刘馥。

(1分)横槊赋诗,体现曹操豪迈,风雅3.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中“临崩寄臣以大事”的相关情节。

答:刘备讨伐东吴,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他把诸葛亮召来,对他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儿子刘禅若可辅佐就辅佐他,如其不才,可取代之。

诸葛亮泣拜表示要“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又嘱赵云“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遗命刘禅对待丞相,应“事之如父”。

4.俗话说:“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请问这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个情节?请简要复述。

答:为了完成火攻赤壁的计策,黄盖和周瑜演出了一场“苦肉计”:黄盖假装不服从军令与周瑜顶撞起来,周瑜大怒将黄盖痛打了一顿。

黄盖顺势投降曹操,选取了十艘装满浇了油的干柴的战船,接近曹军时,黄盖下令点燃战船,冲向曹军战舰,曹军因此损失惨重。

5.《三国演义》写了大小四十多场战争,其中有扭转乾坤的重大战役,有事关全局的中小战役,还有惊心动魄的搏斗场面。

请你简要概述其中的一次战争(或战役、战斗),并指出其战争描写的一个特点。

答:以斗智为主,把斗智与斗勇结合起来描写,是《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一个鲜明特点。

赤壁之战是最出色的例子。

作者用九回的篇幅写赤壁之战,其中前三回集中写战略决策。

在曹操强大力量的威胁下,诸葛亮为争取与东吴结盟,奔走于夏口、柴桑之间,分析形势,利用矛盾,争取同盟军;孙权集团内部,展开战略决策的激烈辩论,主战主和各执己见,决战求和犹豫难决,孙权在周瑜、鲁肃的支持下,从狐疑不决到誓死抗战。

整个战略决策过程写得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在战争进程中,又充分展开孙、刘之间又联合又斗争;孙权内部主战派主和派之间的矛盾;主战派内部周瑜、鲁肃对待同盟军不同策略的矛盾,把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结合起来,而使情节波澜起伏。

6.《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中,张飞三声大喝吓死曹操一方的夏侯杰,并使曹军仓皇逃窜,刘备却为何说他“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有人说这正集中体现厂张飞的特点。

请结合情节内容简要说明。

(5分)答:因张飞见曹军已被吓退,便令拆断桥梁,使曹操推知刘备乃无军而怯,致使曹操再度追击,因此刘备说他:“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

”但张飞并非完全有勇无谋之将,如他曾智擒严颜,诈醉擒刘岱,都表现了他智慧的一面。

6.《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报兄弟之仇,领兵伐吴,挥师东进,连连告捷,危急之中,东吴将领阚(kàn)泽以全家性命担保力荐一人,这人是谁?他在接下来战役中有何出色表现?答:这人是陆逊。

阚泽向孙权推荐陆逊,陆逊总督东吴兵马,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

由于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犯了兵家大忌。

陆逊见时机已到,调动各路兵马一起行动,火烧蜀军边营,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7.结合具体的情节思考刘备为什么会在夷陵之战中败结陆逊?答:天时:曹丕篡汉,刘备汉室宗亲,不讨贼而攻吴,政治不利。

当时天气干燥。

地利:刘备孤军深入,不谙地势。

于森林茂盛处扎营,给陆逊可乘之机。

人和:刘备不听诸葛亮赵云之计,内部不和;枉自托大,小看陆逊;不听黄权劝告,一意深入。

而孙权结盟曹丕,上下精诚团结。

陆逊一时人杰。

8.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与数字“三”有关的故事。

答:①刘玄德三顾茅庐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小僮说诸葛刚外出远游。

第二次刘备只见到诸葛均,就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然后冒雪回去。

第三次恰好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后才得以相见。

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最终答应出山共图大业。

②诸葛亮三气周瑜孙刘联合破曹。

周瑜气量狭小,多次设计害诸葛而不得。

周瑜在孙刘破曹战中受伤,被孔明调赵子龙先夺城池,周瑜怒火攻心;周瑜孙权用美人计骗刘备至吴,企图谋害,被孔明识破,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欲突袭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打败周瑜。

周瑜被气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其他: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英战吕布;陶谦三让徐州;土屯山关公约三事;荆州城公子三求计;诸葛亮智取三城亦可。

9.简述《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情节。

诸葛亮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阳平城中。

魏将司马懿率大军前来攻城。

诸葛亮无兵迎敌,但他临危不惧,沉着镇定,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

自己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

司马懿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有伏兵.下令退兵离去。

10.“河北醉归,怒斩曹瞒六将;江南赴宴,笑倾鲁肃三杯。

”请说出这副对联所称赞的人物,并简述对联中所写的事情。

对联所写人物为关羽。

上联说的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的故事。

下联说的是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以叙旧为由而出。

拉着鲁肃不放手,表面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的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

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11.《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奸绝、义绝、智绝。

请问“三绝”是哪三个人?任选“一绝”举一例说明其“绝”。

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

(各1分)举例2分:曹操错杀吕伯奢(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借粮官的人头以弹压军心、梦中杀人等事都体现出曹操的奸诈;关羽为义而降曹(降曹的三个条件体现其义:一、只降汉朝,不降曹操;二、用刘备的俸禄养他的二位嫂子;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去寻找他。

途中在曹操让他与两位嫂子共处一室时秉烛执刀立于屋外亦体现其义),为义而与刘、张桃园结盟,奉义而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知道刘备下落后,护嫂而行,过关斩将途中极能体现其义),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

诸葛亮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则体现出诸葛亮的智慧。

12.《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情节历来为人所称道。

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该情节中的两位人物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曹操用手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天下英雄,只是你和我啊。

”这一话语展现了他的踌躇满志与骄横霸气。

刘备听了曹操的话吓得变了脸色,匙箸掉到地上,急忙借惊雷之声掩饰过去,这体现了他小心谨慎、机智从容。

13.《三国演义》“挥泪斩马谡”这一情节中诸葛亮“挥泪”的原因是什么?后悔自己没听从刘备的话,刘备以前和他说过马谡这人言过其实,只知道纸上谈兵,不能委以重任,诸葛亮没有听从刘备的话,让他守街亭,结果街亭失守。

二痛惜街亭的失守使他的北伐计划失败。

三惋惜马谡是个人才,他和马谡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14.《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千里走单骑”是著名情节,请结合具体内容评述该人物性格。

关羽暂时“归降”曹操后,得知兄长刘备的消息,立即护送着嫂嫂,不辞而别离开曹操;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跟刘备会合。

充分展现了关羽的忠肝义胆,表现了他与刘备“誓同生死”的忠义之情。

15.请简要表述《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这一故事情节。

刘、关、张失散后,关羽为等待时机寻找刘备以及保护兄嫂不被侵犯曾同意暂时归降曹操,关羽后来得到了刘备的消息,挂印封金,坚决离开曹营,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关隘,立斩曹操六员大将。

这段情节表现了关羽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

16.请简述《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主要情节。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国家不安,想干一番大事业,可惜力量不足。

一天他正在看官府的招兵告示,遇上路过的张飞,听说了刘备的宏图大志,决定与刘一起做番大事。

于是,二人相约到酒店相商,巧遇关羽,。

三人志向相同,惺惺相惜,在张飞家后的桃园义结金兰,共图大志17.列举一个出自《三国演义》的四字格的成语,并简述有关这一成语的故事。

例一:“鞠躬尽瘁”这一成语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完成刘备遗愿,积极准备北伐魏国。

在第三次出兵北伐之时,他再次上表给后主刘禅,此即《后出师表》。

《后出师表》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魏势不两立、北伐势在必行之后,以“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句作结,表现了诸葛亮誓死为蜀汉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

(第97回)例二:“乐不思蜀”这一典故说的是:刘禅投降后,被安排到洛阳居住,并被封为安乐公。

有一次,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司马昭故意让蜀地乐人跳蜀国舞,唱蜀国曲,同行的蜀国旧臣都痛哭落泪,只有刘禅嬉笑自若,认为“此间乐,不思蜀”,其昏庸无能之态令人痛恨。

现在人们常用它来比喻那种懦弱无能的人。

(第119回)其他如:①“欲擒故纵”——诸葛亮、孟获②“桃园结义”——刘关张(第1回)③“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37、38回)若是八字格成语,则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具体故事略)18.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写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演义》里曹操也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话。

曹操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请简要叙述这一情节。

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东吴(濡须口),孙权率兵七万抵抗一月之久,曹提多次进攻仍不能取胜,休战期间便去观察孙权军营,他从远处看到东吴将士纪律严明整肃,孙权英武异常。

深为羡慕。

不禁脱口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19.“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结合《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你认为曹操到底是能臣还是奸雄?奸雄,他不像诸葛亮那样对“刘氏皇帝”无比恭敬,天子成了他玩弄权术的一个工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天下正统人士所否定;英雄,他是北中国的战乱得以平息,在三国之中,魏国的实力最强,从而为最终使中国复归于统一奠定了基础。

20.“华容道上三笑一哭,铜雀台前大论古今”。

在华容道上曾“三笑一哭”的是何人?简要叙述这一情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