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供电企业电网安全风险管控策略
发表时间:2018-06-25T16:30:14.17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作者:牛童阳[导读]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竞争态势的改变将引发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原有电网生产组织体系和安全责任制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相应的法律法规还处于进一步完善中,电网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风险和由此带来的巨大挑战。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竞争态势的改变将引发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原有电网生产组织体系和安全责任制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相应的法律法规还处于进一步完善中,电网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风险和由此带来的巨大挑战。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事故停电心理承受能力的逐步下降,在电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安全可靠供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当前还面临着电力供应严重短缺、跨区大电网稳定矛盾突出、区域电力时常运营的新形势,再加上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促使电网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网安全;风险管控前言
随着电网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电网的运行风险加大,特别是冰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电网运行造成的危害更大。
文章介绍了电网安全风险,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电网安全运行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降低了电网的安全风险,保障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另外,针对目前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建议研究动态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和预警机制。
1电网安全风险分析
对电网安全风险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义,明确上述各个环节的任务和目标。
电网安全风险预警管理,是指通过辨识与分析可能导致电网事故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或化解,实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科学管理办法。
电网安全风险辨识,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结合电网运行特点,对潜在的或固有的影响电网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科学分析、归纳和鉴别,并对事故可能引起的后果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
电网安全风险评价,是在电网风险辨识的基础上,把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负荷损失幅度的数量和重要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的风险指标值综合成单指标值,以表示风险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并与风险标准进行比较,确定该风险的等级,由此决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是根据安全生产的目标和宗旨,在科学的风险辨识和评价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控制方案,降低风险或避免风险,是风险预警管理标准的核心部分。
2供电企业电网安全风险管控策略 2.1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
风险识别是电网安全风险管理的起点和重要环节,通常可以多视角地对电网安全风险进行识别。
(1)外部与内部。
从电力体制改革、自然灾害、外力破坏、人为事故等因素识别电网外部安全风险;也可以通过对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及调度系统安全性评价来识别电网内部自身固有的隐藏风险[1]。
(2)电力与电网。
可通过对电力供需预测及电力市场运行的分析来识别电力供需平衡方面的矛盾;或通过对电网网架及运行方式的分析来识别电网方面存在的矛盾。
(3)未来与当前。
可通过对电网年度运行方式的分析超前识别未来电网运行存在的问题;也可通过对电网日常滚动运行分析和特殊运行方式的分析,来识别当前电网运行隐藏的潜在风险。
(4)目标与过渡。
通过对电力规划与电力建设最终目标的分析,识别电网目标网架存在的安全风险;也可通过对电力规划与电力建设过渡过程的分析,识别电网过渡期潜在的安全风险。
(5)设备异常与电网事故。
通过对电网设备运行情况的分析识别电网设备异常;也可通过对国内外电网事故的统计分析识别电网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事故处理过程的欠缺[2]。
2.2对风险进行评估
运用标准查评电网安全相关工作,评估电网安全的风险程度。
对各类隐患用仿真计算、统计分析、管理评价等手段逐一进行风险程度的计量。
依照风险评价的ALARP原则(合理而可行的最低风险程度),确定风险的可接受标准,将风险和隐患分为不可接受、可接受、可忽略3类,实施分类建库管理。
评估标准的科学性是评估质量的保证,要随电网运行、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的实践不断完善。
目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隐患和风险已被较好地识别和评估,为全面开展风险管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还存在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1)评价标准的完善。
要把已经开展的输电网、调度机构和主设备的评价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增加调度及相关人员的素质和操作行为的评估内容;增加电网规划与建设、调度交易运行环境的隐患辨识与风险评估内容[3]。
(2)评价方法的改进。
要逐步提高电网总体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的量化程度,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风险等级标准,并实施安全风险的分级管理。
伴随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过程,探索开展动态和专项风险评估,消除周期性评估信息滞后的被动影响。
2.3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电网安全的氛围,建立和完善电网安全工作机制
电网安全风险属于企业风险,又有社会风险的属性。
要抓住当前普遍重视安全和应急机制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宣传工作,让全社会认识电网安全的风险,营造共同关心电网安全的舆论基础与和谐氛围,改善电网安全运行、科学调度的外部环境。
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内外协调的电网安全五大工作机制:与经济发展、规划建设、行政管理统一和谐的政企协调机制,与发电企业的机网协调机制,与用电客户的供用协调机制,电网各区域、各方面的内部协调机制和电网安全技术支持与管理提升的研究与创新机制。
2.4更新管理理念,整合提升电网安全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经验
电网运行的平衡性、瞬变性及稳定要求等特性决定,必须依靠及时、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保障电网安全。
电网安全引入风险管理是要更新管理理念,以系统、协调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全面继承、整合、优化传统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使其系统性更强、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并实现持续改进。
2.5统筹规划辖区建设,确保电网安全通道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避免因其他工程施工造成对电力设施的伤害目前,电网企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遇到了重重矛盾,如树木和线路的矛盾,建筑物和线路的矛盾,铁路与线路的矛盾,公路与线路的矛盾等。
因此,必须在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时,使电网真正纳入到公共管理体系,重视电力设施安全,统筹规划辖区内的各项建设。
应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2.6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强化电网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做到有备无患。
一是应从上到下建立健全闭环的预警监测体系、管理决策体系、联络协调体系,并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给予相应职权和建立相应责任,使之有效运作。
二是切实加强自然灾害预报和监测,做到“早警惕,早发现,早预报”;及时掌握电网生产活动中的阶段性、苗头性、关键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通报安全生产情况和可能发生事故(故障)的危险程度。
三是对自然灾害预报和外力破坏事故报告做到“早分析,早评估,早决策”;启动相应预案,“早布置,早准备、早预防”,避免自然灾害和事故导致的损失或将灾害、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结论
由于电力行业的功用性、一体性及电力生产的同时性,决定了它是一个高风险行业。
近年来国内外的电网事故越来越呈现出影响范围大、发展速度快、后果日益严重的趋势,从而产生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影响。
电网的特殊运行规律和事故特点决定了必须对电网安全风险加以科学地管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对电网事故的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武林,何舟,王亮,袁东升,贾耀坤.浅谈电网运行风险与管控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18(02):194-195.
[2]杨靖.电网风险预警管控措施分析与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7,8(24):86-87.
[3]林丽娟.加强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7(34):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