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电价政策讲解(2012年9月)

国家电价政策讲解(2012年9月)


二、国外电价改革简介
比较典型力体制改革模式有: 法国、韩国为代表的垂直型管理的电力体制。目前 仍实行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电力管理体制,电力企 业大多为国有企业,电价由政府统一制定和监管 。 瑞典、挪威、丹麦、芬兰4国虽然电力体制不尽相 同,但共同组成了北欧共同电力市场。
三、水电电价形成机制
(一)水电电价政策 经营期定价和标杆电价并存。 2004年国家对10个水电装机容量较大的地区(四川
二、国外电价改革简介
英国电价改革: 对用户用电价格采取逐步放开的方式; 允许具备条件的大用户与发电企业或供电商直接 签订购电合同,电价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对没有用电选择权的用户,电价仍由政府制定。 比较典型力体制改革模式有: 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全国电力市场模式。 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以区域垄断为基础的电力 市场。
一、国家电价政策沿革
主要措施: 2003年7月公布颁布《电价改革方案》; 2005年3月颁发《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
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 法》三个配套实施办法; 2004年出台标杆上网电价政策,燃煤机组按省( 区、市)制定标杆电价,水电较多的10个省区实 行水电标杆电价。 2004年12月出台煤电价格联动政策,2005年5月首 次实施煤电价格联动。
2006年出台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风电按资源区 实行标杆电价;农林生物质、太阳能光伏发电实 行全国统一的标杆电价。
二、国外电价改革简介
20世纪80代之前,世界各国对电力均实行发电、 输电、配电、售电垂直垄断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电价由政府制定。 英国电价改革: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率先对电 力工业进行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主要内容的 市场化改革,其他主要市场经济国家也相继进行 了改革。改革的做法是: 在具备竞争条件的发电环节逐步建立电力市场, 电价由市场竞争 形成; 对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输、配电环节,电价仍由 政府制定并实行严格监管;
格联动机制; 燃气机组尚未出台定价机制,实行临时电价; 水电暂实行按经营期核定电价和标杆电价并存; 可再生能源发电基本实行标杆电价。 输配电价暂按销售电价减上网电价倒推计算。 销售电价是根据用户性质分类,并按不同电压等级
制定目录电价。
一、国家电价政策沿革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分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开放电源投资,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我国
电价改革及有关电价机制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经济运营协调部王忠伟 2012年9月8日
一、国家电价政策沿革 二、国外电价改革简介 三、水电电价形成机制 四、煤电价格形成机制 五、天然气发电价格形成机制
一、国家电政策沿革
(一)定价方式 我国电力价格按生产经营环节分为上网电价、输配
电价和销售电价,并实行政府定价。 上网电价,燃煤机组执行标杆电价,并实行煤电价
一、国家电价政策沿革
电价管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年以前,建国之初至改革开放前
的电价。此阶段电价水平以稳定为主,电价政策 变化主要体现在结构调整上。特点是定价权限高 度集中;电价结构统一;电价水平基本稳定。 第二阶段:1985年至1995年,出台集资办电政策 ,实施多种电价制度。电价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吸 引社会投资,加快电力工业发展。 第三阶段:1996年至2002年,重点是完善机制, 规范管理,提高电价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电 价改革由调整电价水平为主,转向解决电价矛盾 与改革电价形成机制和体制相结合。
、湖南、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广西、宁夏、 陕西、海南)实行水电标杆电价。 由于以后投产的大中型水电成本较高,标杆电价水 平难以满足正常生产经营需要,2009年国家发改委 暂停执行这些省的水电标杆电价,对新投产的大中 型水电按照项目经营期核定电价;有些省份对老水 电仍然执行原来的标杆电价或临时电价。目前,国 家尚未出台新的水电电价形成机制,但通过设立课 题进行研究。
一、国家电价政策沿革
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推进电力体制和电价改 革,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和电价形成机制为主。 电价改革目标, 长期目标:在进一步改革电力体制的基础上,将 电价分为上网电价、输电价格、配电价格和终端 销售电价;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 电、配电价格由政府制定,即“放开两端,管住 中间”。 近期目标: 建立与电力市场初期相适应的上网电 价机制;建立独立的输配电价机制,促进电网健 康发展;建立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机制;推 进大用户直接购电试点。
三、水电电价形成机制
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是: 1、新建的大型水电实行单独定价。 2、新建中型水电实行分类标杆电价。基于社会平 均成本和经营期定价方法,按照水电调节性能, 分省制定。 3、新建小水电继续实行标杆价。 4、跨省跨区送电的水电站,仍按受电地区煤机 标杆电价扣除输电费倒推机制定价。 5、逐步统一流域梯级水电站电价。 6、逐步实行峰谷分时、丰枯季节电价。 7、逐步适度提高老水电价格。
一、国家电价政策沿革
2004年开始电价市场化改革。在东北地区实行竞 价上网改革试点,华东竞价上网试运行,在内蒙 古、四川、福建等地区推行了大用户直供试点。 但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障碍,2006年竞价上 网被迫停止,2010年大用户直供基本被叫停。
2005年开始陆续出台脱硫电价,2012年开始在14 个地区实行脱硝电价试点。
三、水电电价形成机制
(二)公司水电情况 1、在运水电 截至2012年3月底,在运水电项目64个,装机容量 1,575.5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6.61%,近年实 际年均利用小时2,279小时。 从装机规模看,装机容量在100万千瓦及以上的水 电站4个、637万千瓦,占水电装机容量的40.43% ; 装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上100万千瓦以下的水电站 36个、867.8万千瓦,占水电装机容量的55.08%; 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水电站24个、70.7万千瓦 ,占水电装机容量的4.49%。
的电力体制改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1985年 开始实行集资办电,出台多种电价机制为开端, 实行第一轮电力体制改革。 二是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建立电力市场。1997 年1月,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第二轮电力 体制改革的开始,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完成公司化 改制,实现政企分开,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建 立规范有序的电力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三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优化资源 配置,促进电力发展。2002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 5号文件,实施以厂网分开为主的电力体制改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