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经济法学绪论

2经济法学绪论


法律体系
行政法 经济法
14
宪法
社会法
程序法
刑法 民商法
三鹿事件案例分析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法律调整问题: 有关责任人员被判刑---刑法调整 对受害者进行赔偿---民法调整 企业生产经营中涉及各种行政许可、行政罚款、
行政强制等---行政法调整 奶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三
因债务平台高筑,主动“放水”,政策松绑仍 此起彼伏,常常是摁下葫芦又浮起瓢。 2013年, 终于无法容忍楼市没有节制的疯跑, 时隔不久,被誉为调控升级的“新国五条”问 世,调控房价效果并不明显。
37
8、2014年,房价下跌。 2014的房地产市场注定是不平凡的,形势
错综复杂。首先,政策方面,去年中央提出将 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2014年上半年推 出;市场方面,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出现过剩现 象,与大城市房价走势开始分化;宏观经济方 面,2014年的经济形势并没有那么乐观。
5
经济法学概述
二、经济法离我们有多远? 其实,经济法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不正当竞争行为、垄断行为
6
版权所有 张祖龙
经济法学概述
7
版权所有 张祖龙
房价牵动每一个中国人的神经
8
案例讨论和解析
通过三鹿奶粉事件和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 两个案例,我们来分析,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主体行 为及其行为影响,应如何对这些行为进行调控和规 制?
9
案例1:三鹿奶粉事件
10
11
行为人被绳之以法
12
思考题:
1、三鹿奶粉事件涉及什么法律问题? 2、三鹿奶粉事件应由什么法律来管? 3、三鹿奶粉事件暴露了管理过程中哪些漏洞?
13
认识法律体系中的不同法律部门
行为关系是法律的调整对象。法律通过对行为的 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
• 根据调整的社会关系与调整方式的不同,法律体系划 分为了不同的法律部门。
42
由此可以看出
结论: 经济法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
我们时时刻刻感觉到经济法的存在。
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 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有度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 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 约束自己;战胜自己;成就自己!
43
三、经济法学体系
经济法学体系包括总论和分论。 总论—基础理论。包括本体论、发生论、价 值论、规范论、运行论和范畴论。 分论—经济法具体制度的基本原理。 经济法具体制度主要有两类: 1、宏观调控制度,包括财税、金融和计划控 制系统; 2、市场规制制度,包括反垄断、反不正当竞 争和消费者保护制度。
果?
40
问题行为剖析:
1、中国房地产市场为什么“动荡不安”?
由于市场本身缺陷,房地产市场出现“失灵”, 谁有能力纠正“市场失灵”呢?当然是社会上 最有权威的“政府”。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 调控房地产市场,使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
政府调控房地产一系列的政策,就是经济法。 经济法的重要内容就是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 即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纠正“市场 失灵”。
44
三、经济法学体系
经济法
经济法总论
经济法分论
本体论
发生论
价值论 规范论 运行论 范畴论
经济法分论
宏观调控制 度
市场规制制 度
财税 调控 制度
金融 调控 制度
计划 调控 制度
反垄 断制

反不 正当 竞争 制度
消费 者保 护制

45
四、了解研究经济法学的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
请阅读P5~P9
46
2006年 涨!涨!涨!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提出了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国六条"), 包括住房供应结构、税收、
30
信贷、土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方面, 拉开了2006年调控序幕。 2006年是房地产行业的"多事之秋",密集的 调控政策难以撼动房价高攀。房价问题成为民 生问题,外资、热钱首次受到空前关注,伴随 着高房价,A股市场牛市来临,显然,在中国 金融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流动性过剩、投资 渠道狭窄成为房价高企的重要原因。
资料阅读 课堂派--课程--资料--三鹿奶粉事件真相揭秘(网络转帖)
16
课间休息
活动一下
17
去洗手间
放松
案例2:中国房价之痛
18
请大家思考讨论中国房价问题与控制
19
中国房价回顾:
1、1988 -1993 疤痕记忆 1990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 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55号令, 标志着中国房地产业的肇始,但很快地,第一 次房地产泡沫在深圳、海南、北海等地出现。 政府开始第一轮紧缩性宏观调控,房地产泡沫 破裂,造成了大量的烂尾楼和银行呆坏账。
鹿集团破产等---经济法调整
15
三鹿事件思考
政府规范、管理、调整经济是十分必要的,离开政府的 规范、管理、调整,势必会出现市场混乱的局面---“市场失 灵”。 但是,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政府由“经济人”组成,也 具有经济人的本性。因此,政府失灵在所难免,并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迫切要求政府 依法调节、管理经济,规范政府管理行为。其中所依之法就 是“经济法”。
22
改变了上一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负增长态势。政 策背景是,通货紧缩的经济局势使得政府决定 催热房地产拉动内需,这一影响深远的决策是 亚洲金融危机后改善市场需求的转折点,其效 应持续了10年,并使得房地产业成为中国经济 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热不仅造就了大批中 国富豪,也成为政府官员落马的主要泥潭。
41
2、为什么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总不 能达到预期效果呢?
(1)政府具有“经济人”理性,尤其是地方 政府债台高筑,土地财政不可避免。
(2)开发商唯利是图,与政府利益息息相关, 共同助推房价。
(3)腐败因素,每一个大型房地产集团几乎都 有权力的影子。。
(4)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房产意味着“安全、 稳定、归属”,将房产视为最主要的财富, 视为“命根子”。由集团炒房到全民炒房。
23
4、 1999 - 2003 白银年代 1999年北京春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在国贸
举办,出现前所未有的观展人流,个人首次代 替单位成房展会购房主流。 2000年房地产进入零售时代 。房地产零售 时代来临,房贷成银行热门生意,个人购房比 例持续上升。商业银行发放的个人住贷总量在 不断增长,贷款门槛越降越低。
26
2003年北京爆发“非典”。 SARS重创房地 产,短暂"寒冬"出现。但随后的18号文又安抚 了市场情绪。纵观这一年,虽然政府加紧对房 地产进行调控,但是部门间的观点并不完全一 致。
27
5、 2004年 -- 2007年 乖戾之象 SARS过后的房价"报复性"反弹,土地拍卖和
加息两种调控工具的使用却都伴随着新一轮房 价的大涨。通货紧缩已经成为历史,经济过热 和流动性转而成为焦点。房地产发展的热潮已 经开始从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转向内陆城市, 房地产企业的全国化经营发展凶猛,
33
6、2008年—2009年,房地产低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国内银行
持续捂紧“钱袋子”,就北京区域来说,楼市 调控收紧,土地市场流拍频现,多个楼盘开始 降价。进入2008年下半年,国内外经济金融 形势骤变,经济下滑趋势明显。房地产市场的 低迷,
34
面对低迷法人房地产市场,央行从2008年从9 月16日开始,央行开始年内五次下调存款准备 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降息拉开了救市大幕。 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优惠也从11月开始实行。
20
中国房价回顾:
2、1993 -1997 负增长 紧缩性的调控政策落实,经济过热势头放缓, 处在通货紧缩通道中,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 本、香港等地房地产泡沫破裂。我国房地产呈 现负增长。
21
3、1998 里程碑 1998年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个人
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倡导贷款买房,并特意 安排1000亿元的贷款指导性计划。 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延续5年的房地产颓 势就此得以扭转。当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 资3623亿元,比上年增加13.79%,
28
外资开始成为开发商重要的融资通道。全年中 国房地产开发利用外资228.2亿元,同比增长 34.2%。
2005年 “国八条”,即,《关于切实稳定住 房价格的通知》,清晰传达了对房价上涨过快 的忧虑。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八项措施引导和 调控房地产市场,业界称之为"新八条"。
29
这次“国八条”调控文件密度加大,但房价一 路坚挺。旨在打击投机行为的交易税收不仅没 有控制房价,反而转嫁了成本,加大了新房市 场的市场需求。
38
9、2015年中国房价 (1)开始出现房价整体下降。 (2)房价止跌,趋于平稳。 (3)房价稳中有升。 10、2016年中国房价 (1)深圳房价暴涨。 (2)上海离婚潮,都是房价惹的祸。 (3)北京房价暴涨。
39
思考题:
1、中国房地产市场为什么“动荡不安”? 2、为什么政府调控房价总不能达到预期的效
24
2001年北京出现炒房团 。2001年7月13日, 北京申奥成功。 8月,第一支来自温州的火车 炒房团前往北京,共有134人,创下了过亿元 成交额。几天后,另一支火车炒房团前往杭州。
2001年10月,温州第一支飞机炒房团前往 北京。
25
申奥成功和入世,成为刺激房地产发展的两大 诱因,房价涨幅迅速,温州炒房团开始成为一 个新的名词。这一年的中国富豪榜中,开发商 占28人。中国人民银行禁止银行"零首付"住房 贷款的小小"警告"难敌房地产发展热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