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氮气危害及风险防控

氮气危害及风险防控


施工单位项目副经理余×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执行标准》中“进入容
器、地沟等有限空间内进行施工作业,作业前应对易燃、易爆、有害气体进 行分析并办理作业许可证,与容器相连的管道应采取隔离措施。作业时应佩
戴相应的防护用具,配备足够的照明,并设专人监护。”的规定,在未对罐
内介质进行检测,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违章进入罐内作业。 (2)出现险情后,未采取有效措施情况下盲目进罐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技术人员面部正 对着有氮气排出 的法兰。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4、其它风险分析
(1)氮气环境下,对使用爆炸性气体浓度检测仪(可燃气体测爆仪》测量读 数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2)氮气和空气混用的危险
连接之前,未对空气管线系统检查或确认。 对空气管线系统被隔离并用作氮气总管的情况未及时沟通。
(3)液氮的危险。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三)作业区域气体浓度的监测
1、使用便携式的检测仪,当氧气浓度在临界状态时将报警。通常,气体检 测器的报警级别为 19.5%(低O2报警)和 23.5%(高O2报警)。 2、进入之前, 首先用绳子把监测器送入容器检测氧含量。 3、没有穿戴空气呼吸器不要进入罐区和沟槽进行氧气含量测试。 4、如果氧含量少于 19.5%, 不得进入受限空间。
员变动适时进行修订,使预案具有可操作性;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4、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悬挂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关人
员进入该区域;
5、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加设强制通风装置,以减少氮 气聚集; 6、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 7、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中作业前,先制定完善的作业方 案;并报备安全科室审核通过后再作业;
氮气危害及风险防控
培训目录
一、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一、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一)事件经过
2006年1月1日,由于天然 气原料供应不足,合成氨装置 停车,系统进行吹扫、置换, 并充氮保护。 2 月 19 日,合成 氨车间在对装置检查过程中,
发现火炬系统部分伴热管线有
皮肤接触液氮可致冻伤。 产生极端低温,引起霜冻,使设备裂开,轮胎爆裂。
在常压下汽化产生氮气过量,可使空气中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一)氮气窒息急救实例抢救经验
1、吸入氮气后至就诊前20~35分钟的受害者尚有救治可能; 2、氮气窒息者均由缺氧引起,抢救的关键是争分夺秒地改善机 体缺氧状态,巩固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通。 3 、救离氮气环境后必须立即给予吸氧,可先用常压面罩给氧 (在工厂中可以用正压式供氧仪给氧)。
氧气 (%体积) 23.5 21 影响与症状 最高“安全含量”(大部分氧气检测器的高位报警通常为 23.5%) 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19.5
15-19 12-14 10-12 8-10
最低“安全含量”(大部分氧气检测器的低位报警通常为19.5%)
缺氧的最初征兆。努力工作的能力降低。身体方面可能会产生某些早 期症状,例如冠状动脉,肺及循环系统出现问题。 呼吸加速,脉搏跳动剧烈,肌肉协调能力降低,知觉和判断力下降。 呼吸急促,几乎失去判断力,嘴唇发紫。 精神迷乱,昏厥,失去知觉,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恶心,呕吐,身 体无法自由移动。 6分钟-50%死亡可能性 8分钟-100%死亡可能性 40秒后昏迷,痉挛,呼吸停止,死亡。
冻堵泄漏情况。
一、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2006 年 2 月 20 日上午,建设集团化建公司所属球罐公司经理马×
等4名员工,按照甲醇分公司合成氨车间要求,到该装置检查火炬系 统伴热管线冻堵泄漏情况,在查看卧式阻火器水封罐蒸汽伴热管线时,
发现水封罐地坑内存有约 500mm深的积水,又查看卧式阻火器水封
罐内是否有泄漏。 10 时 20 分左右,拆卸开水封罐人孔盖后,球罐公 司项目副经理余×在既不知道罐内有何介质,又没有检测分析的情况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二)氮气风险分析
1、打开含氮气装置人孔的风险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你能看见或闻到隐形杀手吗?
不能!那么你如何保证进入的安 全性?密闭空间进入许可证是必 须的!进入前你准备采取什么防 范措施?你是否携带便携式气体 检测器(当氧气浓度低于 19.5 % 时会发出警示)?你有看护人员 吗?你是否知道不戴呼吸设备而 探向人孔时就会被N2征服?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临时受限空间的死亡事故
工艺塔停止操作转入维修阶段,塔已经过清洗,正在进行氮气吹扫,
有几个人孔打开着。两个有经验的工人在检查远处人孔的法兰面是否产生
应力裂缝。他们将染料喷在法兰上,用黑光验证怀疑有裂缝的地方。此时, 阳光明媚,和风吹絮。他们在法兰上面搭起了油布防护罩,但不知是为了 在使用着色渗透剂时挡住风或为了便于黑光检验。油布罩形成的封闭空间 不久就充满了氮气,两个人都窒息晕倒。一个死了,另一个因为晕倒时脸
6-8
4-6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吸入浓度不太高的氮气时,可能引起胸闷、气短、疲软无
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
步态不稳,可能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暴露于氮气危害环境中的人员,在出现明显征兆或症状之
前,其生命可能已处于危险状态,应立即脱离现场,移送至
空气新鲜处,并迅速进行医疗救护。
业人员必须使用正压式氧气呼吸器,正确携带 CO 、 O2 检测仪,并
设专人监护;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中,严禁佩戴过滤式 呼吸器作业。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在受影响的区域设置警告系统, 通告和围护
推荐的惰性气体区域安全标志
在通往充有惰性气体区域的所有通道上以及距离该区域一定距 离的地方,应安放安全标志、绳、胶带或其它固定屏障,并确保空间 无论在何种风向条件及开口状态下在屏障外的人员都不会受正在使用 中的惰性气体的窒息影响。
员将马×等 3 人从罐内救出, 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 定,3人均为氮气窒息死亡。
一、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卧式阻火器水封罐内充 满氮气,造成进入罐内马 ×、余×、赵×窒息并迅
速昏迷,导致死亡。
一、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2、间接原因
(1)装置系统吹扫、置换并充氮保护后,卧式阻火器水封罐内充满氮气,
进入缺氧环境,动脉内的血液会在 5-7 秒内 降到过低水平;
接下来10-12秒人将晕厥; 2-4 分钟内得不到氧气及时补给将会造成死 亡;
吸入一口高浓度氮气(氮气浓度大于 90% ) 就会发生惨剧(可迅速导致人员出现昏迷、 呼吸心跳停止而致死亡。 )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缺氧的影响与症状表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8、不得将纯氮气排放至通风不畅的空间;氮气的生产、使用现场和 操作室等要保持通风换气良好,并定期分析周围大气的含氧量,保 证其浓度不低于18%; 9、控制室操作人员要加强对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监控,以便及时发 现氮气泄漏情况并及时得到有效控制; 10、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中作业前,必须将待检修设备 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经强制置换并分析合格(氧含量>18%), 落实好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在不可能置换完全的情况下,作
一、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3、管理原因
(1)临时性检维修项目生产组织混乱,安全责任不清。
合成氨车间对这次临时性的检维修项目没有按照正常的检维修项目安排
任务,没有下达书面检维修项目任务通知单,没有对现场进行技术交底,也 没有告知安全注意事项。 施工单位施工作业前未编制“两书一表”,建设单位也没有对施工单位 的施工方案及“两书一表”进行审查。
下,违章进入罐中,当即晕倒在罐内。在人孔处的技术员赵×发现余
×晕倒后,立即下到罐内救人,随即晕倒在罐内。此时在罐上的马× 大喊快救人,并拿起绳子又进入罐内救人,也晕倒在罐内。电焊工史
×见状立即跑去找人,拨打了“ 120”和“ 119”电话,并向上级有
关部门进行汇报。
一、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消防队员和 120 救护人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一)氮气危害
——氮气性质
大气中的含量占 78.12% ;
氮气无色、无味、无嗅、无毒; 不能维持生命; 化学性质不活泼,惰性气体; 比空气稍轻(比重为0.97)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氮气危害的途径
氮气侵入人体的途径为吸入。空气中氮气含 量过高(氧气浓度下降到 19.5% 以下时), 使吸入氧气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试图帮助进入受限空间的看护人员将里面 的直梯拿出。结果很不幸,他被人孔周围
的缺氧环境征服,人直接掉入反应釜内。
没有维持呼吸所必需的氧气,任何人要活 着走出反应釜都是不可能的! 案例2:一工艺操作员在从反应釜取样(气体)的过程中,在 氮气吹扫的情况下,敞开的人孔使操作人员窒息,继而死亡。在 离人孔6米的第二层料盘找到尸体。
一、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2)施工单位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施工作业过程 中存在的危害没有进行识别、评估,未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没 有执行“进入容器、地沟等有限空间内进行施工作业,作业前应对易燃、易
爆、有害气体进行分析并办理作业许可证。”的规定,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
的情况下作业。 (3)对职工安全培训不到位。针对性的安全培训不到位,相关安全知识欠 缺。由于对施工作业现场的情况不了解,对罐内介质情况不明,进罐作业和 救援过程中都没有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二)生产过程中可采取的防控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岗位操作技能培训,避免因误操
作导致设备损坏和管道阀门泄漏而引发事故;
2、对岗位工人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其了解、掌握氮气的理化性 质、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 3、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窒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以提 高岗位工人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和救援水平,并根据工艺变化和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