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我国政府投资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研究

关于我国政府投资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研究

关于我国政府投资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研究【摘要】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政府对公共项目进行投资既有利于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也是维护社会公平、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而对政府投资公共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项目中经济影响因素的分析,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其内在特征,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政府投资;公共项目;经济评价
1、政府投资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概述
作为维持社会生活、生产的物质基础,公共项目的建设既保障着城乡经济的正常运行,也是政府扩大内需和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鉴于公共项目的产品不存在竞争性与排他性,很难通过市场机制发挥有效的资源配置作用,因此通常由政府进行投资。

作为投资行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经济评价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全面分析拟建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为投资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提高投资的合理性与高效性。

目前,我国政府投资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主要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等两个步骤,评价依据则是由国家发改委编写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等文件中的相关内容。

然而,由于其中关于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部分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环境及目标仍存在一定的出入,加之我国的公共项目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评价机制尚不健全,使评价工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必须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
视。

2、公共项目经济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2.1 经济评价工作的主要原则
在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中,应以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的全过程分析为基础,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阶段的经济效益作出考察和分析,即通过准确计算效益和费用,提出投资全过程中各种经济因素的量化概念,从而对不同方案进行选择和比较,而针对一些复杂项目的建设和运行过程,常出现某些因素难以量化的情况,此时则应通过客观的定性描述对其进行合理评价;评价过程应以动态分析为主,使不同时间内的投资和效益可折算成为同一时点内的价值,反映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发展变化,静态分析则常作为动态分析的补充,对特定阶段的经济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此外,经济分析还必须考虑到在项目经济效益以外对国民经济的宏观影响。

对某些国民经济评价可行,但财务评价结果不可行的项目,可进行“再设计”,必要时可提出采取经济优惠措施的建议。

2.2 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
2.2.1 费用-效益分析法
费用-效益分析法是最常用的经济评价方法,通常是以效益费用比、净效益、经济净现值作为指标的。

其中效益费用比是一个相对效益指标。

当效益大于费用时,项目可以接受。

净效益则是一个绝对效益指标。

净效益=效益-费用,净效益≥0时,项目可行。

经济
净现值是指项目按照社会折现率将计算期内各年的经济净效益流量折算到建设初的现值之和,它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净贡献的绝对指标。

若项目可以达到所要求的社会折现率的效益水平,该项目从经济资源配置的角度可以被接受。

经济净现值越大,表示项目的效益越好。

2.2.2 费用-效果分析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效益难以量化的情况中。

对于建设规模较小的简单项目,其效果可用单一指标来衡量。

项目效果计量单位的选择应能切实度量项目目标实现的程度,且便于计算。

费用-效果分析可采用效果费用比指标,计算式为:r=e/c(其中e 为项目效果;c 为项目的费用)。

若投入费用一定,效果最大,或者效果一定,可以选择投入费用最小的方案作为最后的实施方案。

3、当前经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
3.1 经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经济评价的财务分析功能上看,鉴于政府投资公共项目时不存在保值增值需要,且对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项目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存在收益率过低而得出财务不可行的分析结果,个别项目因此取消了财务分析环节,导致项目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对其财务持续能力的分析,造成建设或运营资本不足,项目延期、停滞不前、甚至半途而废等情况。

从国民经济评价功能上看,由于公共项目设计具有成本高、工期长、涉及面广等特点,在新的投融资体制下,其经济评价应从资
源的合理配置、社会福利的发放、外部效应等社会经济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的公共效益进行可行性分析。

实践中,常以费用-效果分析用单一指标对难以货币化的项目进行统一的评价和判断,然而,公共项目往往包括多种功能和目标,因此必须以全面、综合的指标体系作为标准,来提高判断的合理性。

但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综合指标体系,对项目定性、定量指标的经济分析仍有待完善。

3.2 优化经济评价的具体措施
首先,应通过收支平衡法和调整内部收益率法加强对项目财务持续能力的分析,其中收支平衡法将项目作为一个独立整体进行分析,通过掌握其整个项目周期的现金流情况,确定其现金收入与支出间的平衡关系,从而得出项目财务持续能力的结果报告;调整内部收益率分析是指对于有社会资本参与的政府投资公共项目,假定公共资金不参与剩余分配,所有利润都归社会资本所有,来考察项目投资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从而确定项目对社会资本吸引力和项目持续性的方法。

在计算调整内部收益率时,只需把政府投资视为项目现金流入,把政府有偿投资的偿还视为现金流出即可。

若以ri
表示项目第i年的财务收入,ii表示项目第i年的投入,gi表示政府第i年对项目的投资,pi表示第i年偿还政府的有偿投资,bi 表示项目第i年的现金流入,ci表示项目第i年的现金流出,则有:bi=ri+ci
ci=ii+pi (i=1,2,3…n)
当时,r为调整内部收益率。

通常情况下,调整内部收益率要
大于社会平均折现率,项目在财务上方具有可行性。

要提高经济评价的综合性和合理性,还应在建立综合评价指标
的基础上,实现定性、定量指标的无量纲化,并采用德尔菲法赋予指标权重从而合成指标数据。

工作中还可单独或组合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灰色系统评价法等方法对分析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研究。

4、结语
研究显示,自国务院2004年提出“将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国家安全与不能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领域”以来,我国政府投资公共项目的数量和金额都在不断增长。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府投资正在逐步从竞争性领域撤退,转而注入公益性较强的公共事业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致力于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

在这一背景下,经济评价也必须随着公共项目的建设内容和特点转变,不断完善其理论与方法体系,为政府投资决策提供科学而实用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m].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08.
[2]崔寿君. 新投资体制下政府投资项目财务分析[j]. 长春大
学学报, 2011,(07).
[3]周丽俭,刘降斌,邓小军. 政府投资效益评价标准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06,(04).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编写组[编].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m].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 03.
[5]林一阳. 政府投资公共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优化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