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造革及湿法工艺

合造革及湿法工艺

人造革/合成革材料及工艺学目前,人造革、合成革的涂层树脂主要有聚氯乙烯(PVC)和聚氨酯(PU)。

在我国,人们习惯将PVC树脂(聚氯乙烯)作为涂层生产的人造革称为PVC人造革(简称人造革,artificial leather),将PU树脂(聚氨酯)作为涂层、经纬交织的纺织品作为底基的人造革作为PU人造革(简称PU革),将PU树脂与无纺布作为原料生产的人造革作为PU合成革(简称合成革,synthetic leather),对于PU人造革和PU合成革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命名,但人们习惯将两种革称为合成革或PU革,将上述三种革称为人工皮革[3]。

人造革和合成革可分为民用和工业用两大类。

民用革有鞋用革、服装革、箱包革、家具革等。

工业用革有车辆用革、地板用革等1.4中国人造革、合成革行业现状1.4.1、发展概况中国自1958年开始研制生产人造革,是中国塑料工业中是发展较早的行业,但是中国的人造革、合成革行业迅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实现的,自1979年以后,上海、北京、广州、徐州等地引进压延法PVC人造革生产设备,武汉、长沙、佛山、石家庄等地引进了成套的离型纸法生产设备。

1981年又开始引进干法PU革生产技术,当时仅广州人造革厂生产,随后,东莞人造革厂和武汉塑料一厂也相继引进投产。

而湿法PU合成革的生产则是始于1983年,山东烟台合成革厂(现在的烟台万华)从日本可乐丽引进了湿法PU革的生产技术及设备[4]。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人造革、合成革的生产大国、使用大国,截至2006年,我国人造革、合成革生产线和产量已占据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全国共有人造革、合成革企业2600多家,上千条生产线,年生产量已达35亿平方米,是塑料行业重点发展的产业。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60家,干法线681条,湿法线634条,200条左右压延线,共计1515条。

2007年人造革、合成革总产量达到167万吨,其中人造革占约60%,合成革占40%左右,实现工业总产值502亿元,销售收入492亿元,出口10.3亿美元,进口5.6亿美元。

中国人造革、合成革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和辽宁,产量约占了全国的80%(表1-2)[8]。

表1-22007年塑料制品分品种产量前三位的地区单位:万吨温州合成革行业发展十分迅猛,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成为全国合成革的主要生产基地。

2002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合成革之都”称号。

据统计,温州地区共有122家合成革企业,共442条生产线,固定资产超过100亿元,其中干法线234条,湿法线191条,压延线十几条,年产值达120亿元。

从统计来看,温州地区的合成革企业占国内生产企业总数的38.8%,生产线数量占47%左右,几乎控制了整个行业的半壁江山。

在全国拥有固定销售点和用户4000多家,年销售额100多亿元,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整个行业从业人员近4万人。

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非洲、中东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已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合成革生产基地[3]。

丽水是我国合成革产业的发达地区之一,其中仅丽水经济开发区水阁工业区就集中了45家合成革生产企业,155条生产线,合成革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安徽,北方的山东境内烟台,秦皇岛,河北保定白沟等等由于环境及地里空间限制现在往其他地区迁移如:福建福鼎,台州临海,安徽淮北等等。

广东的人造革、合成革行业主要集中在高明,合成革产量居广东省首位(占75%)。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高明合成革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每年总产量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

目前,全区共有合成革生产企业26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6%,。

在我国,人造革、合成革的应用以鞋革和家具革用量最大,箱包革其次,服装革和汽车内饰革虽然用量不大,但产品附加值高(表1-3~表1-4)。

表1-3 2004-2007年各主要下游行业人造革、合成革实际使用量统计(单位:亿平方米)表1-4 未来5年各主要下游行业人造革、合成革的需求量预测(单位:亿平方米)1.4.2、我国合成革行业存在的问题(1)产能过剩中国纺织网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合成革行业的最大年产能达到56亿平米。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合成革产量为28亿平米,2008年合成革为33.2亿平方米。

产能的过剩、开工率不足,供过于求的局面,使得行业出现恶性的价格战,许多企业的出口产品已无利可图,只能靠出口退税维持生存。

最近几年,不断有企业破产倒闭[13]。

(2)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虽然部分合成革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国家水平,但合成革行业整体上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企业缺乏创新能力。

许多高档合成革产品的生产仍是空白,不能满足国内市场对高档产品的需求,不得不依赖进口。

合成革进口平均单价为约为出口的2倍[8](表1-5),这也反映出我国合成革产品的附加值不高,这与国内合成革产品的技术水平是密切相关的。

表1-5 2004~2007年我国人造革、合成革进出口量值表湿法湿法PU是将聚氨酯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添加各种助剂,制成浆料,浸渍或涂覆于基布上,然后放入与溶剂(DMF)具有亲和性,而与聚氨酯树脂不亲和的液体(如水)中,溶剂(DMF)被水置换,聚氨酯树脂逐渐凝固(过水成膜法),从而形成多孔性的皮膜,即微孔聚氨酯粒面层加上底布,习惯上称为贝斯(Base),其含意是基材的意思,也就是湿法聚氨酯半成品,贝斯表面经整饰后,成为聚氨酯合成革成品。

湿法PU合成革是1963年在国外市场上出现的,其性能、结构与干法合成革相比,在透湿性能及外观质量方面有明显的改进,更接近于天然皮革,是天然皮革的最佳替代产品。

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国外市场出现各种规格以织物为布基的湿法PU合成革,解决了无纺布湿法合成革工艺复杂,成本高、价格贵、品种单一等问题。

它设备简单、工艺成熟、投资少、品种多、用途广泛、价格便宜,是目前世界和合成革市场上具有生命力的产品,同时也是国内作为升级换代的新产品。

湿法聚氨酯合成革的生产工艺可分为单涂覆法、浸渍法(含浸)和含浸涂覆法3种2.1.1 基布分类人造革、合成革基布可分为机织布、针织布、非织造布三大类机织物——经纱与纬纱相互垂直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织物。

其基本组织有平纹、斜纹、缎纹面平坦,耐磨,挺括,布身硬但缺乏弹性和光泽,花纹较单调。

常见的平纹织物有平布和帆布.斜纹织物相对于平纹织物,斜纹织物中更加紧密、厚实、弹性好、布面富有光泽、手感比较柔软,但强度、耐磨不如平纹织物。

[5]。

起毛布起毛是利用钢针或刺果钩刺与织物运行的相对速度不同,将织物表面均匀地拉出一层绒毛。

起毛布多是将机织布的经纱起毛,具有松厚柔软,保暖性性强,织纹隐蔽,花形柔和等特点。

起毛布多用于聚氨酯合成革。

针织物——纯棉,涤纶,T/C,用织针将纱线或长丝构成线圈,再把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由于针织物的线圈结构特征,单位长度内储纱量较多,因此大多有很好的弹性(这也是针织面料服装样板相对简单、线迹必须有弹性的根本原因)。

针织物大致分为纬编针织物与经编针织物两大类。

纬编针织物是将纱线由为纬向喂入,同一根纱线顺序的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我们最常见的毛衣即为纬编针织物。

纬编针织布一般应用在PVC产品上。

经编线圈的串套方向正好与纬编相反,是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按经向喂入,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

经编针织布主要应用在PU干法产品上,目前也有少量用于湿法涂层上,制作高档服装革和装饰革。

1、非织造布(无纺布)非织造布又称非织布、非织造织物、无纺织布、无纺织物或无纺布(不织布)。

主要采用机械加固法中的针刺加固和水刺加固对于合成革用非织造基布应满足如下几方面的要:①在组织结构方面,要求非织造基布要具有致密的三维立体结构,纤网中的纤维要呈杂乱排列,纤维间相互紧密缠绕,结构均匀。

②在性能方面,基布要具备透气、透湿、强度高的特点,具有优良的柔软性、悬垂性、耐磨性和吸湿性。

③在外观和手感方面,要求基布表面平滑,无纵横向或斜向的针迹和孔眼;④密度均匀一致,无过密或过松现象。

起毛布则应尽量做到绒毛密度大,分布匀,长度齐。

此外,若起毛布脱脂差、亲水性差会引起贝斯表面的大量针孔甚至脱层,使用双面起毛布时,要求背面的毛要长而正面的毛要短[9]。

其规格可参见表2-6。

表2-6 湿法PU革用起毛布规格表1-6 近5年合成革的市场需求及预测(单位:亿平方米)表1-8 国内近年高物性PU合成革产量及需求量(单位:万平方米)对于服装革用基布,要求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低于鞋革),但伸长率要大并且质地柔软,手感要优良,并应具备足够大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同时还要求有防霉性。

服装用合成革的基布主要使用针织布、非织造布类基布,要求较薄。

鞋面革用基布永久变形,才能适应制鞋工艺和人体脚部在穿着过程中的膨胀、收缩变形需要。

例如鞋用革用基布的经、纬线的伸长率均应大于l0%~12%,以满足鞋楦成形和穿着中的频繁弯曲变形,提高制品的使用寿命。

吸湿性能优良的纤维材料。

吸湿性能较好的纤维品种是粘胶纤维、棉纤维、维纶、锦纶等。

其中,粘胶纤维的吸湿性能最好,但它容易缩水,故主要用于水刺无纺布类的基布中。

虽然涤纶的吸湿性很差,但它的强度高,价格低,在机织布和非织造布类的基布中,还是经常被选用的纤维。

服装革用基布对于服装革用基布,要求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低于鞋革),但伸长率要大并且质地柔软,手感要优良,并应具备足够大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同时还要求有防霉性。

服装用合成革的基布主要使用针织布、非织造布类基布,要求较薄。

介于鞋革和服装革之间2.3.1 着色剂的分类着色剂可分为染料和颜料两大类,颜料又可分为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两类。

(1) 染料染料都属于有机物,它可溶于水、油及有机溶剂。

染料的分子内部一般含有发色基团及助色基团,具有强烈的染色能力,染料都是透明的,色泽艳丽、色谱齐全、用量少。

但染料耐热、耐光、耐候及耐溶剂性差,迁移性大,在人造革及合成革的加工温度下,易分解,在制品的使用过程中容易从制品中渗出、迁移而造成串色和污染,因此在人造革、合成革中应用较少,只有在耐热要求不高时,可选用少量油溶性和醇溶性偶氮类和蕙醌类染料[2]。

(2) 颜料颜料是不溶于水和溶剂的一类着色剂。

与染料不同,颜料为固体物质,在人造革及合成革中分散成细微颗粒,由其表面的遮盖作用而着色,不是化学作用。

颜料的耐热、耐光、耐候、耐溶剂性都好,只是色泽及透明性不如染料。

颜料色的天然矿物。

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光性和耐溶剂性,而且原料易得,制造简便,价格低廉。

但其透明度、鲜明性差、色泽暗淡,相对密度大。

有机颜料包括不溶性染料和色淀染料(大都是酸性染料的钙、钡盐的沉淀,或是将染料沉淀在无机载体如A1(OH)3上)两类,具有介于无机颜料和染料之间的综合性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