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海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为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质量,促进学位论文格式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T 7713.1—2006)和《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等国家有关标准,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一、基本要求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要求完整、准确、真实,符合学术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向我校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各类研究生学位论文。
凡不符合本规范的学位论文,一律不予受理学位申请。
二、语言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有关规定,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用中文(简体汉字)撰写。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可用相应语种撰写学位论文,但论文题目、摘要等必须有中文译注,并应附5000字的详细中文摘要。
留学生可用英语撰写学位论文,但论文题目、摘要等必须有中文译注,并应附5000字的详细中文摘要。
三、学位论文组成学位论文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封面、原创性声明及授权使用声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符号说明(必要时)、论文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必要时)、致谢、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等。
四、学位论文字数和内容要求学位论文的字数由各学科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具体要求,不做统一规定。
学位论文内容应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准确、数据真实可靠、分析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图表规范,文献格式统一。
(一)封面1. 样式:一律采用学校规定的统一封面样式。
2. 密级:涉密学位论文提交前必须在封面或首页做出国家秘密标志。
标注经校保密办公室审批通过的密级和定密时间,同时注明保密年限。
非涉密学位论文一律不填写密级栏。
3. 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和反映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5个汉字(符),英文题目一般不应超过150个字母,学位论文封面不使用副标题。
题目中避免使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4. 指导教师:填写导师姓名和专业技术职务。
如果有两位导师,第一导师在前,第二导师在后(需经培养单位批准,并在学籍系统完成备案)。
学位论文在研究生指导教师小组(简称“导师组”)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此处仅填写第一和第二导师信息,其他成员相应信息应在致谢里说明。
5. 学科(专业)名称:填写研究生招生录取时的学科名称或专业学位类别名称,不可用简写。
例如:生物物理学。
工程硕士须列明具体的领域名称。
6. 申请学位类别:填写授予学位的学位类型和学位级别。
学术学位按照学科门类授予,如理学、工学、管理学等,专业学位按照专业学位类别授予,如工程、工商管理等。
学位级别包括硕士、博士。
例如:理学硕士学位。
7. 学院名称:填写研究生所在学院全称, 不可用简写(这里指二级培养单位,学校名称已写在封面里,因此,只填写学院名称即可)。
8. 答辩时间:填写论文答辩的年月,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例如:2018年6月。
(二)原创性声明及授权使用声明本部分内容有统一的模版,具体内容见“格式规范”样文,提交时作者和导师须亲笔签名。
(三)摘要和关键词1. 摘要论文摘要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Abstract)两部分。
论文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四个部分,要求突出学位论文中的创新性成果和新见解。
摘要应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语言力求精练,用第三人称,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不宜使用公式、图表、表格或其他插图材料,不标注引用文献。
原则上,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为500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为1000字左右,也可由各学科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提出具体要求。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应完全一致。
2. 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一般3~5个。
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对应,首字母应大写。
摘要页应单独编页。
(四)目录目录应包括论文的全部内容,由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
正文章节题名要求编到第三级标题,即×.×.×(如1.1.1)。
各级标题应简明扼要、点出各部分主要内容。
论文中如有图表,应有图表目录,置于目录页之后,另页编排。
图表目录应有序号、图题或表题和页码。
目录页应单独编页。
(五)符号说明(必要时)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说明论文中所用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及单位(或量纲)。
若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此部分,但必须在论文中首次出现时加以说明。
(六)论文正文论文正文最能够展现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和专业水平,一般包括引言(或绪论)、论文主体、结论与展望等几个部分。
各学科可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正文结构。
写作形式可因研究内容的性质不同而变化,提供以下两种结构供研究生参考使用,例如:第一种结构:第1章引言、第2章材料与方法、第3章结果、第4章讨论、第5章结论与展望;第二种结构(适用于几部分相对独立又有联系的研究内容):第1章引言、第2章××××(第一部分研究内容)、第3章××××(第二部分研究内容)、第4章××××(第三部分研究内容)、第5章结论与展望。
1.引言(或绪论)引言(或绪论)应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与进展述评,本论文所要解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所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论文结构等。
引言应独立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要求实事求是,不夸大或缩小前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
2.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正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它是将学习、研究和调查过程中筛选、观察和测试所获得的结果,经过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形成论点。
由于不同学科专业及具体选题的差异,此部分不作统一规定,可以按照章节体表述,也可以按照“研究背景-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的表述形式组织论文。
但总体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3.结论与展望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总结,应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结论不是正文中各章小结的简单重复,要避免没有结论、含糊不清、概括不全、内涵偏大等。
结论应严格区分本人研究成果与他人科研成果的界限。
主要内容应包括:论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对前人的有关看法做了哪些否定、修改,做了哪些补充、证实,有何发展;解决了什么理论和实际问题,重点应明确指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对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说明本项研究的局限性或研究中尚难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设想或建议。
(七)参考文献文后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务必实事求是。
参考文献一律列在正文的末尾,不得放在各章之后。
人文社科类学位论文中不宜用文后参考文献列出的注释可采用页下注,包括对学位论文中某些关键词句、论点的详细说明。
参考文献按顺序编码制,即按中文引用的顺序将参考文献附于文末。
作者姓名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或“,et al.”。
(八)附录(必要时)附录里主要列入正文内不便列出的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计算程序及说明等。
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
(九)致谢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对论文工作有利条件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
致谢应实事求是,切忌浮夸与庸俗之词。
(十)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作者简历应包括从大学起到申请学位时的个人学习和工作经历。
应分类按时间顺序列出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包括发表学术论文(含已正式录用论文)、会议论文、参与科研项目、发明专利、专著、获得获奖情况等,书写格式参照参考文献格式。
五、其他规范要求1. 页眉和页码(1)博士学位论文:页眉从摘要开始,奇数页上标明“摘要”、“Abstract”、“目录”、“图表目录”、正文每一章的名称、“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偶数页上注明论文题目。
页眉居中设置。
(2)硕士学位论文:奇数页页眉,宋体,五号,居中。
统招、单考硕士、高校教师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同等学历硕士填写内容为“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学位硕士填写内容为“大连海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页码从正文开始至全文结束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前置部分(如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符号说明等)用罗马数字分别单独编排。
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书写。
2. 标题和序号各章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标题中尽量不使用标点符号。
论文标题分层设序。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1”,“1.1.1”等。
3. 标点符号和数字标点符号的用法以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为准。
数字用法以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为准。
应注意合理正确使用冒号、分号、句号、引号等标点符号,避免中英文符号混淆、用法错误和格式不统一现象。
4.名词和术语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
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
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
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原词。
5.量和单位严格执行《量和单位》国家标准(GB3100-93、GB3101-93、GB3102.1~13-93等共15项)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请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
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例外)。
单位的名称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6. 图、表、公式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或连续)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或图2.5,表3.2,公式(5.1)等,作者可根据自己的习惯书写,但应全文统一。
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标注在分图的左上角,并在图解下列出各部分内容。
引用的图必须注明来源。
图中应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尺,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表述所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