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篇一:2015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ss=txt>学校姓名分数一、填空。

(40分,每空2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学习,在()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5、()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和()。

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5每小题2分,6-10每小题3分,共25分)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第1页(共4页)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6、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7、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①朗读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 9、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1 第2页(共4页)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10、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5、《标准》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6、《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7、《标准》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8、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9、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 10、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第3页(共4页)四、简述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2、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2 第4页(共4页)【篇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很全) 3】txt>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 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声调;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重点。

9、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间笔画、演示(实物、肢体)、电教媒体。

10、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复现。

11、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学会倾听、乐于表达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9、《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2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2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

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7、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结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

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29、学生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30、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2、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33、《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3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35、《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36、课堂即时评价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终结评价积累素材。

37、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

38、“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 3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0、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