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办法一、收发文及印章管理办法1.综合管理部为公司收文、发文及印章管理归口部门,负责公司文件收发、归档及印章管理。
2.公司公文处理严格按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有关收发文管理规定执行。
(一)收文管理办法3.一切外事文、内引文(包括外出会议带来的文件、资料)均须交公司办公室统一登记、统一分文、统一办存,其他人不得擅自分文或滞留在自己手中。
4.所有内外行文,均须在综合管理部登记并由综合管理部统一分发,后由办公文员严格按照分文意见及时送达传阅、催办,填写承办结果并做好平时立卷,年终归档。
(二)发文管理办法5.凡以公司名义的对外行文,须在综合管理部办理登记编号手续。
取得行文编号前,办公室要审查发文处理笺的主要内容是否齐全。
承办单内容有:领导签发意见、会签部门意见、拟稿人签字、标题附件、主送单位、抄送单位。
同时审查文字、文本是否符合统一对外口径及文面格式要求。
6.对外行文的原始草稿与最后定稿及相关附件一并在盖章前交23 /1.公司办公室一份完整资料备存立卷归档。
7.对外行文的范围、份数须在综合管理部登记备案并严格执行。
(三)印章管理办法8.印章管理的职责如下:(1)综合管理部为印章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订和完善管理办法;负责公司各类印章的启用、回收和销毁;综合管理部负责电子公文专用章等的管理工作,公司公章由公司领导指定综合管理部专人进行保管。
各部门负责人是部门印章的专管人员。
(2)公司财务专用章和财务负责人印章由指定的财务人员负责保管和使用。
9.印章的刻制、分发、回收和销毁要求如下:(1)综合管理部须是刻章授权的具体责任部门,刻制印章并及时将印模备案;对于将撤销或被更名的印章要及时回收,并办理相关印章的启用或作废。
(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刻制公司各类印章,否则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3)回收的作废印章交办公室保存,一般印章保存期限为三年,重要印章保存期限为五年,逾期按档案销毁程序报批后予以销毁。
23 /2.10.印章专管人员必须妥善保管印章,专柜存放,不得转借,严禁擅自用印,以保证印章的绝对安全和正常使用。
印章因不慎丢失,要立即向印章刻制批准单位报告,并在新闻媒体上及时刊登遗失公告。
印章专管人员因事、病、休假等原因不在岗位时,印章由印章专管人员的直接上级领导代管,印章专管人员要向代管人员交接工作,交待用印注意事项。
印章专管人员离职时,需及时办理印章移交手续。
11.使用印章必须履行审批登记手续,设立印章使用申请表表,一事一表,必须将用印时间、用印部门、用印人、用印内容、批准人签批等情况记入,严格按程序办理。
12.涉及重大法律风险的业务需使用公司公章或其它印章的,须在提交申请表后,所需用印的文件材料一并呈公司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批准。
公司领导外出时,一般用印可经办公室主任批准;重要用印须由用印人电话请示公司总经理同意,并在事后及时补办签批手续。
13.办公室印章专管人员对印章使用要严格审核,《印章使用申请表》所载内容必须与所盖章的文件材料相符,否则不予用印。
未经领导批准的文件材料不得用印。
14.OA网上制发的公文,经公司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签发后,由办公室使用公司电子公文章。
若需另行制作纸质公文报送的,纸质公文使用公司公章。
23 /3.15.公司公章原则上不准带出公司机关。
确因工作需要将印章带出使用的,须事先在《印章使用申请表》上载明使用事项、携带人、带出和交回时间,经公司总经理批准,方可携带使用。
印章携带人要严格按照《印章使用申请表》上批准的使用事项使用印章,严禁擅自超范围使用;要妥善保管印章,不得损坏、丢失,禁止转交他人。
印章携带人擅自超范围使用印章或将印章丢失,造成民事、经济、法律纠纷和后果的,将追究印章携带人相应责任。
16.公司财务专用章和财务负责人印章的使用,须经公司财务总监批准。
17.印章专管人员要坚持原则,遵守保密规定,严格照章用印,未按批准权限用印或用印件内容有误的,印章专管人员不予用印;经办人拒绝印章专管人员审核用印内容的,印章专管人员有权拒绝用印。
禁止出现空模,禁止在空白纸张、介绍信、证件、奖状、表格上用印。
18.任何人员都必须严格依照本办法规定程序使用印章。
违反本办法擅自用印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给企业造成损失的,由集团公司对违纪者予以行政处分;造成严重损失或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3 /4.二、会议及接待管理办法(一)会议接待1.公司日常会议由综合管理部牵头召集,专业对口会由各专业对口部门召集,综合管理部辅助接待。
2.会议及公务接待按对象、目的以及场合,分为以下四类:A类(特别重要和重大的接待)接待规格可按高档标准执行。
B类(比较重要和重大的接待)接待规格可按较高标准执行。
C类(一般的接待)接待标准可按中档标准执行。
D类(与项目部业务往来)接待标准可按普通标准执行。
3.A、B类会议接待可使用接待室及会议室,B、C类会议接待使用会议室。
(二)接待管理4.各项接待任务按照对口接待、归口管理的原则组织实施。
接待分工如下:(1)综合管理部是公务接待的牵头部门。
凡需要办公室承办的重要接待任务,由对口业务部门按程序申报。
对于综合型重要接待活动,要负责召集相关部门研究接待方案,通知陪同的公司领导及部门负责人,联系考察地点,落实接待工作座谈会的各项要求,部署、协调接待工作的各个环节。
(2)来公司检查、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原则上由对口业务部门参照本规定负责接待。
5.接待程序如下:23 /5.(1)接受任务。
办公室或对口业务部门收到重要客人来访的信息后,需填写《公务接待申报表》(附件1),报公司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审批。
(2)制订方案。
对口业务部门在《公务接待申报表》审批后,会同办公室拟定接待方案(附件2),报主要陪同接待的公司领导同意后执行。
(3)组织实施。
由业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公司其它部门协助做好接待工作的相关安排。
(4)资料收集。
接待任务结束后,由业务部门做好接待情况的整理和资料收集工作。
6.接待范围如下:(1)接待上级部门、兄弟单位和业务关联企、事业各级领导。
(2)接待和安排重要来宾的检查、考察、调研等活动;(3)集团公司和上级有关部门委托公司筹办的大型会议。
(4)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协调外部环境;(5)上级和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接待工作。
7.公务接待工作遵循统一领导、规范程序、分工负责、对口接待、密切协作、费用分担原则。
综合管理部负责接待工作的统一管理,按照公司要求对业务招待费实行总额控制;接待分为单位接待和部门接待两层。
8.单位接待是指公司领导对外接待或指示综合管理部完成的接待任务,单位接待由综合管理部独立承办或协办;部门接待是指公23 /6.司各部门因业务往来、业务需要而自行安排的对外接待任务。
其接待费用分别由其负责接待部门自行列账单销。
9.对于大型、涉及多个部门业务的,或其它特殊及较为重要的接待任务,由综合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负责确定主办部门、协办与配合部门,并做好各部门间的联系协调工作。
此类接待任务的接待费用按单位接待处理。
单位接待与部门接待的界定不明确的,由公司领导界定。
10.单位接待实行接(招)待定点制度,定点协议宾馆、酒店由综合管理部通过市场竞争谈判、协商比选等方式确定,并实施动态管理,原则上一年一定。
11.各部门非特殊接(招)待应安排在公司定点宾馆、酒店。
确需在定点外宾馆、酒店接(招)待客人,事前应征得公司主要领导批准。
12.参加接待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要注重着装礼仪,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所和不同的对象进行着装,做到整洁庄重,干净利索。
原则上在重要的接待活动中,男士穿西装打领带(夏天可穿着短袖衬衫),女士着职业套装。
13接待安排要求如下:(1)公务接待的B、C类客人,原则上安排指定的宾馆住宿;A类客人的接待由公司领导确定住宿宾馆;D类客人通常安排在公司招待所住宿。
(2)A类来宾可安排套房,房内可配备香烟、鲜花、水果等;B23 /7.类客人可安排单间,房内可配备香烟、水果等;其他来宾安排标准间或普通间。
住宿费用除经领导同意外一般由来宾自行结算。
会议接待可按有关会议要求执行。
(3)对来访客人原则上只安排一次宴请,对重要来宾按实际情况经公司主要领导批准可增加宴请次数,宴请宾客时,应尽量减少陪客人员,宴请陪餐人数,通常按不超过主客2:3的比例控制。
根据来宾任务性质和宾客类型,餐饮、宴请可参照以下标准执行。
来宾职级工作餐(元/人·天)宴请(元/人)烟酒500A80180视实情安排类(或相当于)B50300120类(或相当于)200-400C100-2003090160类(或相当于)D类18100不超过8060一般业务人员特殊业务接待经主要领导同意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工作餐原则上不配备烟酒;接待用餐应突出地方特色。
14.接待用车安排原则上做到轻车简从,机关车辆首先满足接待工作。
集体活动原则上安排中巴车或商务车。
15.公务接待原则上不赠送纪念品,确需赠送的,须请示公司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实施。
赠送的礼品,以地方土特产品为主。
16.各类接待活动完成后,综合性和重大接待活动的接待经费,由办公室汇总费用,一事一报。
其它对口业务部门的接待费用,在23 /8.本部门预算经费中列支。
通常应在一周内进行相关费用结算与报销。
17.接待部门在制定接待方案中应严格执行接待标准,凡超过预定标准的,须报公司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批准。
18.公务接待原则上不主动安排客人专程去旅游景点旅游,不准用公款到营业性娱乐场所招待客人。
附件1:公务接待申报表接待名日来宾接待来访时姓接是是是否摄准摄宴□□□□□□礼品费预接待部门算意见23 /9.综合管理部意见公司分管领导意见公司主要领导意见填表时间:填表人::2附件接待方案活动名来宾人来宾单主办部活动时主办部审核部陪同接待的领导意见23 /10.三、机动车辆管理办法(一)车辆使用和管理1.车辆使用以满足工作需要为用车原则。
公司机关所有车辆及驾驶人员原则上由公司办公室统一管理。
车辆使用以各单位内设办公室车辆调度为主,公司机关用车归公司办公室调度使用,公司所属各项目部用车归各项目部办公室车辆调度使用。
特殊情况系统所有车辆由公司办公室根据车辆应急调度机制统一调度使用。
2.各部门用车由办公室依据事情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合理调配。
原则上车辆使用都须经办公室登记备案,如遇特殊情况未通知,该车驾驶员也必须电话告知办公室做好登记。
3.驾驶人员须保证车况良好、清洁卫生,并随时待命。
用车完毕,车辆按规定停放在单位,除外地出差或特殊情况外,车辆不得在外过夜。
4.外单位借用车辆,一律通过办公室,并由主要领导批准,原23 /11.则上一切费用由借车单位支付。
5.公司机关车辆出宿州市境外,必须经主要领导同意后,方可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