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语文教学中如何减负与增效
摘要:教师要”增负”学生才能真正的”减负”。
这就是说,教师应在”备”字上花更多的功夫。
只有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才能保证在课堂教学上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前提和保障。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在于教师是否教得好,而应重在学生是否学得好。
因而,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个中心来展开的。
关键词:增负减负增效
一、教师要”增负”,学生才能”减负”
其实,”减负”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关键的问题出在教师对”减负”内涵的理解过于肤浅。
教师应该认识到,”减负”和”增效”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教师要”增负”学生才能真正的”减负”。
这就是说,教师应在”备”字上花更多的功夫。
1、语文教师备课应从期初制定教学计划开始。
教学计划是本学期实施教学的纲要,关系到教学的方向性问题。
制订教学计划时就应该熟悉语文课本各个单元教学要求和目标。
在备每一课时,都应该以本单元教学要求和目标为指南,要思考本课教学该如何去实现这一要求和目标,从哪个角度,从哪个侧重点去实现它,当然这就要吃透课文内容。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教学用书”中本课的”教学建议”与单元教学要求目标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三维目标”。
2、语文教师备课时要以学生为本。
应该说同一篇课文的教学,班
上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水平不同,教与学的设计过程也应不同。
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实际情况,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历的实际情况,从而确立恰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指导方法上要多准备几手”绝招”。
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切实实现本课、本单元教学要求和目标。
3、语文教师备课时要统筹兼顾,把课堂教学与中考形式结合起来。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经常研究中考试题,并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中考考点,注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常见考题的解题思路。
不求人人做到举一反三,但求在一课、一个单元中重点训练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学生能在作业及考试中能有清晰的解题思路。
这样就能避免”减负失效”的问题,才能保证”减负增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
”只有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才能保证在课堂教学上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前提和保障。
二、课堂要”增效”,学生才能”减负”
初中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必须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在于教师是否教得好,而应重在学生是否学得好。
因而,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个中心来展开的。
1、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思考。
学生回答出正确的
问题答案时,要思考,思考他是如何回答出的,是看了资料书还真正理解了;学生回答出现漏洞或偏差时,要思考症结在哪儿,怎样帮助这类学生理解;大面积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或理解出现”冷场”时,应思考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调动学生类似的生活体验,还是及时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改变现状……只有时刻思考,才能使整堂课高效地运转,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行之有效解决问题。
2、语文教师要要时刻关注学情,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
死抱着《教学用书》和”教学设计”不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尽管在备课时设计得再精细、再巧妙,都不能完全符合课堂中发生的新变化。
任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都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变化而产生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随着学生学情的动态变化,灵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随着学情的变化而变化。
3、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合作式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些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只是在公开课时做做样子,只能让人看起来热闹而起不到切实的效果。
其实不然,关键是看教师怎么组织和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前,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应让学生明确,只有自己有了疑问或答案时,才能参与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确,不要只问”是什么”,而应重在思考、回答”为什么”。
这样,在合作小组中知识能力强的学生就能帮助,带动其余的成员有激情地学习,从而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4、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要注重阅读
能力的训练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注重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写作方法的指导,要注重语文实践活动的指导、开展及评价。
注重了这些语文试题的基本”元素”,还愁学生在考试中成绩滑坡吗?
如果做到了以上几点,相信一定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
如果课堂高效运转,谁还愿意去加班加点,增加学生的负担呢?如果这样,课文教学”减负增效”还愁不能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