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决执行难的四要素

解决执行难的四要素

良好的沟通
良好的沟通是执行的基础,这也是47.98%的调查参与者的共识。

为何是沟通为什么选择沟通作为最能提升执行力的因素呢?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意见是:"有效地提高执行力,在一般情况下首先要进行充分地沟通,对完成目标任务取得较为一致的认同。

否则,上面再好的决策经过中、下层执行的'七折八扣',就会走样。

问卷中的其他因素也并非可有可无,这些因素往往是'执行'过程中的方法、手段。

"
曾经有一位策划经理说:如果执行的方向错了,后果只有一个:你不是在计划怎么成功而是计划怎么失败。

如果说有什么可以让员工更清楚执行的方向,那就是良好的沟通。

将决策传递给各个层级的员工,帮助他们理解需要完成的目标,取得他们的支持,这是成功的保证。

一个参与调查者说:"企业中执行力弱,很多表现为命令或计划的结果与当初设计的不一样,走了形。

"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沟通。

这个用户说:"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如果执行者不参加,上下级之间没有良好沟通,执行者对管理者制定的这个计划缺少认同感,那么由此将导致被动执行。

员工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计划,效果又怎么会好呢?
"执行过程中,沟通的作用就更加重要。

假设执行者遇到困难,他又不能通过方便、快捷的渠道和主管沟通,只好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式去解决问题。

俗话说,'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执行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也许和主管的想法大相径庭,最后执行走样,就是不可避免的。

"
怎样沟通怎么沟通才有效呢?《执行》一书的作者之一拉姆·查兰曾经参加一家公司的领导会议,这个企业需要进行文化变革。

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建立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以提高效益。

刚开始讨论毫无头绪,直到公司CEO提出一个问题,讨论才进入正轨,"如果把文化变革当作目标,我们首先应该解决什么问题?"参加会议的成员给出了一些模糊的答案:"怎么变革?"、"对其进行改进"等。

为了让答案更具体,CEO采取了新的做法:他把团队的领导分成几个两人小组,要求他们描绘出本部门目前的文化特点及未来文化的特点。

这次答案很快就出来了:提高责任感是企业目前最需要的变革。

然后CEO 又问:"从哪里开始?"答案是:"我们自己。

"
CEO又提出一个问题:"改变了我们自己的行为之后,应该做什么?"人力资源部的主管说:"将新的准则传达给部门的其他员工。

"
最后,会议的成员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执行这次会议确定的目标。

一个接一个地提出问题,直至计划完全被执行者所理解、接受。

在执行之前,像这样的沟通要持续地进行,将领导者的信念、行为和对话模式流传到整个组织
当中,将上一级领导者的行为规范和信念成为下级领导者所效仿的对象,最终使整个组织都接受这种行为规范和信念。

沟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让组织内的员工进行活跃的对话,坦诚交流当前的实际情况,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

要做到真诚交流,谈话就不能过于正式,要鼓励人们提出问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很多有突破性的创意就是在非正式的沟通中被激发出来的。

《执行》的另外一位作者拉里·博西迪认为,员工在非正式的沟通中,学会了如何协作。

在执行中碰到困难,也会想到和大家一起商讨如何解决问题。

奖罚分明
分明的奖罚措施也是保证执行的重要条件,否则人们就没有动力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何是奖罚支持"分明的奖罚措施"是提升执行力的最有效手段的调查者有23.14%,仅次于"良好的沟通",位居第二。

他们认为:"坚定的决心很重要,良好的沟通很重要,信息不可少,协调内部资源也不可缺.但他们哪个是首要影响因素?都不是!离开了奖罚分明,以上因素都成了可有可无的因素,甚至是负面因素,因为他们更多的是带来成本的增加。

唯分明的奖惩才是最基础、最有效的保证。

只有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其它因素的贡献,才能使执行力强上加强。

"
参加调查的经理人假定人都是有惰性的,必须要用制度来约束。

某用户的观点是:"中国的职员远没有像西方企业中的员工那样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也就是'
职业化'。

所以现阶段,要提高执行能力,还是奖罚措施最有效。

只有让员工或职员认识到这件事情一定要做,而且非你莫属的时候,我们的员工才会认真去做。

"
一位从事烘焙行业的网站用户说:"针对需要执行的事项事前进行分工,并且制定细致分明的奖罚措施,对提高执行力最具效果。

因为如此一来,每个人的工作绩效,也就是他的执行力度,将直接导致他个人利益的增减。

实际上,奖罚措施就是一种激励行为。

当然,奖罚措施的细致、分明并且公平、公正、合理是很重要的。

"
怎样奖罚要建立一套公正、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估和奖罚体系,不是容易的事情,但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迪克·布朗于1991年出任EDS公司的CEO,他能够带领EDS走出困境,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成功地在EDS建立了执行文化。

而执行文化推行成功,又得益于这样一套绩效评估系统:他将所有执行人员按照自己与同事的相对业绩排出等级,并根据每个人的等级进行相应奖励。

评估时,他并不将业绩数据作为唯一的评估标准,还会看员工具体的行为。

他希望团队成员在某个方面做得更好,就会把相关的一些行为设定为标准。

比如,布朗希望在企业中强调协作的关系,他把员工的协作水平也定为评估标准。

如果A同事发展了一名新客房,后来因为B同事部门的服务更适合这位客户,他又把这位客户介绍给了B同事。

评估时,A同事的这种行为就会为他赢得更多的奖金。

在评估过程中,布朗会给评定等级低的员工解释原因,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业绩。

坚定的决心
"有多大的决心,做多大的事。

"某用户在调查留言中这样说。

为何是决心领导者的行为决定其他人的行为。

没有一定要完成这个项目的决心,就最好不要做这个项目,否则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还会失去员工对你的信任,在你下一次做出决策时,就会得不到员工的支持。

联想集团在1999年进行ERP的改造时,业务部门执行不力,改造深入不下去。

按这种态势发展,联想必将瘫痪。

最后,柳传志在一次会议上表明了自己的决心:(ERP)必须做好,做不成,我会受很大影响,但我会把李勤(当时的联想集团副总裁)给干掉!李勤当即站起来:做不好,我下台,不过下台前我先要把杨元庆和郭为干掉!
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推动了ERP的顺利改造。

可见领导者的决心对下属的执行力影响有多大!
参与调查的网站用户"颜德义"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领导者更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坚定组织成员的信心,把握前进的方向。

许多组织包括我所在的组织都曾经大张旗鼓地搞过执行力建设,但做得好的是凤毛麟角。

究其原因,缺乏坚定的决心是关键。

一些组织开展这项活动是为了跟风,图一时热闹,一些组织在遇到困难后就半途而废了,只有那些具备了坚定决心的组织才能真正走下去并取得成功。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