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设计指标 (2)2.设计方案及其比较 (2)2.1 方案一 (2)2.1.1原理图 (2)2.1.2电路原理 (2)2.1.3电路数据 (3)2.1.4数据计算 (3)2.1.5 调节数据 (3)2.1.6元器件功能 (4)2.2方案二 (4)2.2.1原理图 (4)2.2.2电路原理 (5)2.2.3电路数据 (5)2.2.4数据计算 (5)2.3方案三 (6)2.3.1电路原理图 (6)2.3.2电路原理 (6)2.3.3参数计算 (7)2.3.4调节数据 (7)2.4方案比较 (7)3实现方案 (8)3.1器件介绍 (8)3.2原理图 (11)3.3电路器件 (11)3.4电路数据 (11)3.5电路原理 (11)3.6参数计算 (12)3.7 调节数据 (12)3.8元器件功能 (12)3.9布线图 (13)3.10思考题 (13)4调试过程及结论 (14)4.1调试过程 (14)4.2 设计结论 (14)5心得体会 (14)6参考文献 (16)叮咚门铃电路设计1.设计指标设计一个叮咚门铃电路,设一个按钮,按下按钮时发出门铃的较高频率“叮”声,松开按钮,发出较低频率的“咚”声。
门铃叮咚声的声音频率和声音持续时间可调。
正常人听力范围在20Hz~20000Hz,而1000Hz~5000Hz则是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因此,“叮咚”声最好在这个范围内或者左右。
“叮咚”两声频率要求差距比较大,声音持续时间要求适合。
电路最好能功耗低。
2.设计方案及其比较2.1 方案一2.1.1原理图a. 方案一原理图2.1.2电路原理本电路是以一块NE555时基电路为核心组成的叮咚门铃。
NE555和R1、R2、R3、D1、D2、C2组成了一个多谐振荡器,SA是门上的叮咚门铃的按钮开关,在平日,按钮开关处于断开的状态,此时C2通过R2R3充电,C2处电压接近电源电压。
由于D1D2的阻截,C1没法充电,因此C1处电压为零,使NE555的4端口一直处于低电平,而NE555的4接口是复位段,低电平使其复位,所以3端口输出为0,扬声器不响。
当闭合SA时,D1正向导通,通过R1向C1充电,C1处电压升高,NE555的4端为高电平,无法复位,于此同时,C2则通过R3向NE555的7端口放电,它们以及NE555和C3构成了一个多谐振荡器,此时f=1.44/(R+2R3)C2约等于1230Hz(R为D1D2的电阻,约为400欧)松开SA时,已经充满电的C1开始放电,R2、R3、C2和NE555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此时f=1.44/(R2+2R3)C2约等于680Hz2.1.3电路数据R1=10k ;R2=10k ;R3=5.6k ;R4=150 ;C1=100u ;C2=0.1u ;C3=0.01u ;VCC=4.5V 2.1.4数据计算按下SA之后:叮的频率f=1.44/(2R+2R3)*C2= 1230Hz (R为二极管导通后电压,约为150欧)C2充电时间t11<C2*(R3+2R)= (5.9e-4)s(同上)C2放电时间t12<C2*R3=(5.6e-4)s由于叮间隔的间隔特别的小,人耳无法分辨出间断的叮声,所以人们听到的是持续的叮声松开SA之后:咚的频率f=1.44/(R2+2R3)*C2=680HzC2充电时间t11<C2*(R3+R2)=(1.56e-3)sC2放电时间t12<C2*R3=(5.6e-4)sC1放电时间t=C1*R1=1s咚声持续的时间为:1s2.1.5 调节数据叮的频率:减小R、R3,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减小C2,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咚的频率:减小R2、R3,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减小C1,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咚声持续的时间:减小C1、R1,则持续时间变短,反之则变长2.1.6元器件功能R1:给C1充放电R2:SA断开后,给C2充电R3:给C2充放电R4:限制电流,防止三极管被烧坏C1:充放电控制NE555的4端口的,来控制扬声器的工作C2:充放电来控制NE555,使其发出脉冲波C3:滤波,防止干扰D1、D2:防止闭合SA后,还有电流流过C1使其充电SA:开关按钮,控制“叮咚”声的开始和叮声的结束VT:放大电流扬声器:使其发出叮咚的声音2.2方案二2.2.1原理图b. 方案二原理图2.2.2电路原理该叮咚电子门铃电路由触发控制电路、音频振荡器A,音频振荡器B和音频输出电路组成。
触发控制电路:由门铃按钮SA、二极管V D5、电容器C2和电阻器R1,R2组成音频振荡器A:由四与非门集成电路IC (D1一D4)内部的D1, D2和电阻器R3、电容器C3组成音频振荡器B:由IC内部的D3、D4和电位器RP,电容器C4组成音频输出电路:由电阻器R4、R5、二极管VD6、V D7、晶体管V和扬声器BL组成。
平时,两个音频振荡器均不工作,扬声器BL不发声。
当客人按下门铃按钮S时,C2快速放电,两个音频振荡器同时工作,产生的音频信号经VD6, VD7混合后通过V放大,驱动BL发出“叮”声。
当客人松开S时,C2快速充电,音频振荡器A停止工作,音频振荡器B产生的音频信号经V放大后,推动BL发出“咚”声2.2.3电路数据R1=12k ;R2=12k ;R3=20k ;R4=100k ;R5=1k ;Rp=6k;C1=47u ;C2=0.022u ;C3=0.1u2.2.4数据计算按下SA后:叮的频率:f=1/(2.2R3*C3)+1/(2.2Rp*C4)=1790.6Hz松开SA之后:咚的频率:f=1/(2.2Rp*C4)=757.6HzC1充电的时间:t=C1*R2=1.128s咚声持续的时间为1.128s2.3方案三2.3.1电路原理图c. 方案三原理图2.3.2电路原理SA是门上的按钮开关,在平日没有按下的时候,C1无法接通不进行充电,因而C1处的电压为0,NE555的4端口(复位端)一直处于低电平,导致3端口输出一直为0,扬声器无法工作。
而C2通过R2、R3、R4进行充电,充满电后,其电压约为电源电压。
当按下SA时,当VCC的电流流过二极管对C1经行充电,其两端电压升高,4端口的电压也开始逐渐升高。
同时C2开始对端口7进行放电,电容的电压下降,当其由VCC下降到2/3的VCC时,放电管导通,3端口输出为低电平,但当下降到1/3VCC时,放电管截止,C2则开始充电,3端口理应输出高电平,但是由于控制4端口的电容C1的电压还没有充好点,4端口仍旧输出0使输出端口3强制输出0,扬声器不工作。
当C1充好电之后,4端口为高电平,然后输出端3即可输出1,这时扬声器可以工作,发出“叮”的响声(其频率值在后面给出)(C2的充放电过程不断的重复进行)。
当松开SA时,VCC则不能通过二极管对C2充放电,只能通过R2、R3、R4充放电,由于电阻值的改变,使其频率发生改变,电阻变大,频率变低,发出“咚”的声响。
与此同时,C1开始放电,当使其的电压不断下降,最终4端口输入为低电平,强制将其复位,扬声器不再工作。
2.3.3参数计算按下SA之后:叮的频率f=1.44/(R+R3+2R4)*C2=1000Hz (R为二极管导通后电压,约为150欧)C2充电时间t11<C2*(R3+R+R4)=0.001s (同上)C2放电时间t12<C2*R4=(5.0*e-5)s叮的时间间隔十分的小,因此人耳无法分辨间断的叮声,所以人听到的是持续的叮声松开SA之后:咚的频率f=1.44/(R2+R3+2R4)*C2=480HzC2充电时间t11<C2*(R3+R2+R4)=0.0025sC2放电时间t12<C2*R4=0.0005sC1放电时间t=C1*R1=2.209s咚声持续的时间为:2.209s2.3.4调节数据叮的频率:减小R、R3、R4,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减小C2,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咚的频率:减小R2、R3、R4,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减小C1,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咚声持续的时间:减小C1、R1,则持续时间变短,反之则变长2.4方案比较1.方案比较表总结:综上比较方案三从各方面经行比较是很不错的选择,因此将方案三定为实现方案3实现方案3.1器件介绍NE555的介绍555定时器是一种将模拟功能和逻辑功能结合在同一块芯片上的集成电路,8脚封装。
最初由美国SIGNETICS公司在1972推出投放市场,很快得到广泛应用,也因为应用广泛,许多其它公司也推出了功能一样的类似型号。
此芯片内使用了3个精度较高的5K分压电阻,型号由此而得名。
NE555是双极性器件的集成电路,内含2个555电路的型号为NE556,为14脚。
另有CMOS 工艺的7555和7556。
NE555电压使用范围为4.5V - 18V.7555则为3V - 15V。
NE555时基电路主要有3种基本应用1.多谐振荡器2.单稳态触发器3.RS触发器4. NE555的内部结构5.NE555的管脚分布图2. NE555的工作表6. 工作曲线图不变不变1导通 0 1 截止 1 1 导通 0 0 ××输出(V O ) 复位(R D ) 触发输入(V I2) 输 入 CC 31V >CC 31V <CC 31V >CC 32V >CC 32V <CC 32V <放电管Tv 2 3V C 1 3 V C v C 0t PL t PH阈值输入(V I1) 输 出3.2原理图7.实现方案原理图3.3电路器件电阻4个、电容4个、直流电源、按钮开关、扬声器、二极管2个3.4电路数据R1=47k ;R2=30k ;R3=10k ;R4=10k ;C1=47u ;C2=0.05u ;C3=50u ;VCC=6V3.5电路原理SA是门上的按钮开关,在平日没有按下的时候,C1无法接通不进行充电,因而C1处的电压为0,NE555的4端口(复位端)一直处于低电平,导致3端口输出一直为0,扬声器无法工作。
而C2通过R2、R3、R4进行充电,充满电后,其电压约为电源电压。
当按下SA时,当VCC的电流流过二极管对C1经行充电,其两端电压升高,4端口的电压也开始逐渐升高。
同时C2开始对端口7进行放电,电容的电压下降,当其由VCC下降到2/3的VCC时,放电管导通,3端口输出为低电平,但当下降到1/3VCC时,放电管截止,C2则开始充电,3端口理应输出高电平,但是由于控制4端口的电容C1的电压还没有充好点,4端口仍旧输出0使输出端口3强制输出0,扬声器不工作。
当C1充好电之后,4端口为高电平,然后输出端3即可输出1,这时扬声器可以工作,发出“叮”的响声(其频率值在后面给出)(C2的充放电过程不断的重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