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工高级试题(doc 13页)数控机床工高级样题一.是非题1.(×)生产企业要消除潜在的危险因素,必须首先对管理者进行安全教育。
2.(√)车间日常工艺管理中首要任务是组织职工学习工艺文件,进行遵守工艺纪律的宣传教育,并例行工艺纪律的检查。
3.(×)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工步组合而成,毛坯依次地通过这些工步而变为成品。
4.(√)工艺基准是为了生产的目的而选定的,它仅仅是在制造零件的过程中才起作用。
按其用途不同,工艺基准可分为定位基准、装配基准以及度量基准等三种。
5.(√)任何一种机械加工方法,均没有必要把零件尺寸、形状等做得绝对准确。
6.(√) 塑性材料一般是指延伸率大,强度不是很高的材料。
7.(×)切削刃上任一点的切削平面是通过该点而又垂直于合成运动的平面。
8.(×)工件和刀具沿主运动方向之相对速度称为走刀量。
9.(√)切削速度越高则切屑带走的热量比例亦越高,要减少工件热变形采用高速切削为好。
10.(×)数控机床使用的刀具是希望寿命最长,而不是耐用度长。
11.(√)车削加工中,主轴转速应根据允许的切削速度和工件的直径来选择。
12.(√)铣削加工中,主轴转速应根据允许的切削速度和刀具的直径来选择。
13.(√)轮廓加工中,在接近拐角处应适当降低进给量,以克服“超程”或“欠程”现象。
14.(×)轮廓加工中,在接近拐角处应适当降低切削速度,以克服“超程”或“欠程”现象。
15.(√)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切削用量选择原则是: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充分发挥刀具切削性能,提高生产率,耐用度高的刀具等。
16.(×)精加工时,进给量是按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选择的,表面粗糙度小应选较小的进给量,因此表面粗糙度与进给量成正比。
17.(×)切削用量可以根据数控程序的要求来考虑。
18. (×) 脆性材料因易崩碎,故可以大进给量切削。
19.(×)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和进给量。
20(×)既要用于精确定位又要便于拆卸的静连接应采用过盈量较小的过盈配合。
21.(√)过渡配合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
因此过渡配合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盈配合。
22.(×)用一个精密的塞规可以检查加工孔的质量。
23.(√)一台数控机床可以同时加工多个相同的零件,也可同时加工多个工序的不同零件。
24.(×)数控机床因其加工的自动化程度高,所以除了刀具的进给运动外,对于零件的装夹、刀具的更换、切削的排除均需自动完成。
25.(√)数控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电机、电气传动、测量、监控和机械制造等学科的内容。
26.(×)在轮廓加工拐角处应注意进给速度太高时会出现“超程”,进给速度太低时会出现“欠程”。
27.(×)所有零件只要是对称几何形状的均可采用镜像加工功能。
70.(×).数控加工首先编制好程序,然后根据程序选择合适的刀具进行加工。
71.(√).若普通机床上的一把刀只能加工一个尺寸的孔,而在数控机床这把刀可加工尺寸不同的无数个孔。
72.(√) .加工中心上使用的刀具有重量限制。
73.(√).数控机床对刀具的要求是高的耐用度、高的交换精度和快的交换速度。
74.(√).自动换刀装置的形式有回转刀架换刀、更换主轴换刀、更换主轴箱换刀、带刀库的自动换刀系统。
75.(√).主轴准停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镗孔后能够退刀。
76.(×).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一样都是通过刀具切削完成对零件毛坯的加工,因此二者的工艺路线是相同的。
77.(√).由于数控铣削加工零件时,加工过程是自动的,所以选择毛坯余量时,要考虑充足的余量和尽可能的均匀。
78.(√).刀具相对于工件的运动轨迹和方向称加工路线。
79.(√).为保证凸轮的工作表面有较好的表面质量,对外凸轮廓,按顺时针方向铣削,对内凹轮廓按逆时针方向铣削。
80.(×).为保证凸轮的工作表面有较好的表面质量,对外凸轮廓,按逆时针方向铣削,对内凹轮廓按顺时针方向铣削。
81.(√). 确定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工艺路线是指切削过程中刀具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方向。
82.(×).在加工Z-X平面上的轮廓时应从Y方向切入和切出工件。
83.(×).在加工内轮廓时,粗加工用环切法,精加工用行切法。
84.(×).在加工内轮廓时,粗加工、精加工都用行切法。
85.(√).在孔系加工时,粗加工应选用最短路线的工艺方案,精加工应选用同向进给路线的工艺方案。
86.(×).在孔系加工时,粗加工应选用最短进给路线的工艺方案,精加工亦选用最短路线的工艺方案。
87.(×).在孔系加工时,粗加工应选用同向进给路线的工艺方案,精加工亦选用同向进给路线的工艺方案。
88.(×).在编制加工中心的程序时应正确选择“对刀点”的位置,要避免刀具交换时碰工件或夹具。
89.(×)因为数控加工零件的尺寸一致性好,所以数控机床加工的零件均采用完全互换性进行装配。
90.(×)技术测量主要研究对零件进行测量和检验的问题。
91.(×).测量零件的正确度高,则该零件的精确度亦高。
92.(√).数控加工的零件表面质量是与数控系统的指令脉冲有关。
93.(×).影响数控机床加工质量主要是操作人员失误。
94.(√).单孔加工时应遵循先中心占领头后钻头钻孔,接着镗孔或铰孔的路线。
95.(×) .只要G指令格式应用正确定能加工出合格零件。
96.(×) .插补法加工圆时,如两半圆错开则表示两轴速度增量不一致。
97.(√) .插补法加工圆周时,如椭圆度与坐标轴方向一致,则表示系统内有间隙。
98.(×) .车床导轨在水平平面内的误差对车床加工产生影响非常小。
99.(×) .车床加工端面时,只允许凸,不允许凹。
100.(√).平行孔系的加工方法常有找正法、镗模法、坐标法。
101.(×).数控车床加工凹槽完成后需快速退回换刀点,现用N180 G00 X80.Z50.;程序完成退刀。
102.(√).数控车床加工凹槽完成后需快速退回换刀点,现用N200 G00 X80.;N210 Z50.;程序完成退刀。
103.(×).下列程序是否正确N100 G02 G41 X20.Y0.R10.;N110 G42 G02 X0.Y0 R20;104.(×).数控机床操作使用最关键的问题是编程序,编程技术掌握好就可成为一个高级数控机床操作工。
105.(√).需要进行对称切削时,可选镜像切削开关,用相同的程序进行对称加工。
106.(√) .增量式位置检测装置的数控机床开机后必须回107.(×).G92是设定新工件坐标系的运动指令。
108.(×).数控机床采用多把刀具加工零件时只需第一把刀对好刀建立工件坐标系即可。
109.(×).使用工件坐标系(G54~G59)时,就不能再用坐标系设定指令(G92)。
110.(√).工件坐标系设定的两种方法是G92建立工件坐标系和G54~G59设定工件坐标系111.(×).数控铣床取消刀补应采用G40代码,例如:G40 G02 X20.Y0 R10.;该程序段执行后刀补被取消。
112.(√).不具备刀具半径补偿功能的数控机床,在加工工件时需要计算假想刀尖轨迹或刀具中心轨迹与工件轮廓尺寸的差值。
113.(×) .B功能刀具补偿,可以自动完成轮廓之间的转接。
114.(×).固定循环在G17是用X、Y轴定位,在G18是用Z、X轴定位。
115.(√).固定循环是预先给定一系列操作,用来控制机床的位移或主轴运转。
116.(×).为了防止尘埃进入数控装置内,所以电气柜应做成完全密封的。
117.(√).数控装置内落入了灰尘或金属粉末,则容易造成元器件间绝缘电阻下降,从而导致出现故障和元件损坏。
118.(√).正确使用数控机床能防止设备非正常磨损、延缓劣化进程,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于未然。
119.(×).保证数控机床各运动部件间的良好润滑就能提高机床寿命。
120.(√) .直齿圆柱齿轮常用改变中心距和错齿的方法消除侧面间隙。
121.(×) .由于数控机床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电网电压波动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122.(×) .系统出现电池报警应立即切断电源、更换电池。
123.(√).齿轮泵存在径向泄漏、径向力不平衡等主要问题,一般只能用于低压场合。
124.(×) .数控机床性能评价指标主要是数控装置、主轴系统、进给系统、自动换刀系统。
125.(√).伺服系统发生故障的三种表现形式软件报警、硬件报警、无任何显示报警。
126.(×).数控系统的参数是依靠电池维持的,一旦电池电压出现报警,就必须立即关机,更换电池。
127.(√).液压系统工作时会产生压力损失和流量损失。
128.(√).液压回路的压力损失是由于管道内的阻力造成的。
129.(√).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大小决定于负载,并随负载变化而变化。
130.(√).液压缸的功能是将液能转化为机械能。
131.(√) .主轴上刀具松不开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系统压力不足。
132.(√) .换刀时发生掉刀的原因之一是系统动作不协调。
133.(√) .刀库出现换刀混乱时的原因之一是电池电压太低。
134.(√) .在编辑过程中出现“NOT READY”报警,则多数原因是急停按钮起了作用。
135.(√) .换刀时发生掉刀的可能原因之一是时间太短。
136.(√) .插补法加工圆周时,如椭圆度与坐标轴成45°,则表示系统增益不一致。
137.(√) .换刀时发生掉刀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刀具超过规定重量。
138.(√).主轴变频器的故障常有过压、欠压、过流。
139.(×) .自动换刀装置只要满足换刀时间短、刀具重复定位精度高的基本要求即可。
140.(√).数控系统出现故障后,如果了解了故障的全过程并确认通电对系统无危险时,就可通电进行观察、检查故障。
141.(×).数控机床具有机、电、液集于一体的特点,因此只要掌握机械或电子或液压技术的人员,就可作为机床维护人员。
142.(√).通常车间生产过程仅仅包含以下四个组成部分: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技术准备过程、生产服务过程。
143.(×).车间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确定生产专业化原则、车间生产线的组织、设备的管理等。
144.(×) .有安全门的加工中心在安全门打开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