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胜利油田分公司2012年10月前言为保证井下作业施工质量,减少无效、低效作业,严格控制作业成本,方便作业一线人员学习并掌握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进一步提升基层人员的技术素质,采油工程处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梳理并精选了37道常用井下作业工序,优化了施工基本流程,在查阅最新版本标准和最新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编写完成了《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该手册较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了作业工序质量监控节点及控制要求,明确了岗位控制人员。
手册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一线作业工人的现场培训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作业监督人员的技术指导手册。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指导手册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2012年10月20日一、安装井口(一)执行标准SY/T5587.9-2007(二)工序监控节点1、安装情况;2、套补距和油补距;3、通径;4、试验压力。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1、井口螺栓受力应均匀,螺栓两端倒角底面应高于螺母平面,四通、套管闸门、套管短节等符合标准,满足施工要求,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2、安装井口装置后,井口通径符合施工要求,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3、安装井口装置后,应进行压力密封试验,试验压力符合施工设计要求,但最高值不高于套管抗内压强度和井口装置工作压力两者最小值的70%。
用清水试压,稳压30min,压降不大于0.5MPa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4、套补距、油补距校核允许误差为±2mm,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二、新井替浆(一)执行标准Q/SL0783-2001(二)工序监控节点1、油管规范及长度;2、人工井底;3、替泥浆;4、套管试压;5、出口返液。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1、准确计算管柱长度,复核人工井底,误差不超过0.2m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2、用外径小于套管内径6~8mm、有效长度不小于1200mm通井规通井合格,控制岗位为司钻岗;3、替泥浆:替出井内全部泥浆,并洗井至进出口水质一致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4、油水井套管试压值符合设计要求,稳压30min,压降小于0.5MPa 为合格,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三、压井(一)执行标准SY/T5587.3-2004(二)工序监控节点1、压井前井口压力及循环深度;2、压井方式;3、压井液性质、密度和数量;4、循环压井时井口返出液量;5、泵压及排量。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1、计算压井液密度时选择的安全系数为:油井1.05~1.10,气井1.07~1.15,做到“压而不死、活而不喷”,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2、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压井方式,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3、循环压井时直到进出口压井液密度相同,出口无压力和油气显示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4、挤压井时,不能将压井液挤入地层,造成污染,要求垫隔离液,压井液顶至油层顶界以上50m,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5、重复挤压井时,要先将前次挤入井筒的压井液放干净,才能再次进行压井,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6、压井液性质、密度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四、起原井管和抽油杆(一)执行标准Q/SH 1020 0126-2007(二)工序监控节点1、油管、抽油杆规范及长度;2、井下工具名称、规范及数量;3、井下管杆及工具状态描述;4、悬重负荷。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1、起杆遇卡,严禁大力上提解卡,控制岗位为司钻岗;2、光杆不少于四个支点单独架平,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3、抽油杆桥架不少于4个支点,抽油杆桥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起出的抽油杆排列整齐,每10根抽出接箍长度,接箍朝同一方向,严禁用抽油杆搭桥或做横担,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4、起管杆前应保持天车、游动滑车、井口三点成一线,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5、试提悬挂器必须缓慢提升,如果遇卡,应在设备提升能力、油管安全负荷范围内活动解卡直至悬重正常无卡阻现象,再活动缓慢上提。
井内有大直径工具,提管柱时速度要缓慢,防止由于管柱的抽汲作用造成井喷或出砂,控制岗位为司钻岗;6、起油管必须使用小滑车,不准用管钳、板手等金属工具损伤油管丝扣,内衬管必须使用护丝保护丝扣,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7、对起出的油管或工具要详细检查并描述状态,对不合格的及时进行标识、隔离或更换,并做好记录,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8、起潜油电泵油管时,应操作平稳,保证电缆与油管同步,防止电缆堆积,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9、起井下工具和最后几根油管时,提前20~30m倒下自封封井器,提升速度要小于或等于5m/min,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五、探砂面(一)执行标准SY/T5587.5-2004(二)工序监控节点1、油管规范及长度;2、砂面深度;3、砂柱高度;4、加压负荷。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1、油管下井前,丈量必须准确,误差不超过0.02%,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2、当探砂面管柱下至距油层上界50m时,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悬重下降lO~20kN时连探两次,确定砂面位置,控制岗位为司钻岗;3、探砂面时严禁带大直径工具,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4、探砂面后必须立即将管柱上提至安全位置,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六、冲砂(一)执行标准SY/T5587.5-2004(二)工序监控节点1、冲砂方式;2、冲砂液性质、密度及用量;3、冲砂深度;4、排量及泵压;5、冲出砂量及砂样;6、返出液量。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1、冲砂尾管提至离砂面3m以上,开泵循环正常后用水泥车向井内泵入冲砂液,如有进尺,则以0.5m/min的速度,缓慢均匀加深管柱冲砂,冲砂时排量应达到设计要求,控制岗位为司钻岗;2、每次单根冲完必须充分循环,洗井时间不得少于15min,换单根时间在3min以内,连续冲砂超过5个单根后要洗井1周,方可继续下冲,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3、冲砂至设计深度后,应保持400l/min以上的排量继续循环洗井,当出口含砂量小于0.2%时为合格。
然后上提管柱至原砂面l0m以上,沉降4h后,回探落实深度与设计深度误差小于0.5m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4、循环系统发生故障需停泵处理时,应上提管柱至原始砂面10m以上(特殊情况提至安全深度以上),并反复活动,控制岗位为司钻岗;5、提升设备发生故障时需检修时,必须保持正常循环,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6、冲砂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负责观察出口,发现入井液漏失严重的或井喷预兆时,应立即停止冲砂,采取相应措施后再进行下步施工,控制岗位为司钻岗;7、冲砂遇阻加压不得超过30K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七、洗井(一)执行标准SY/T5587.5-2004(二)工序监控节点1、洗井液性质、密度及用量;2、洗井方式;3、排量及泵压;4、洗井时间;5、返出液量。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1、洗井开泵时应注意观察泵注压力变化,控制排量由小至大,同时注意出口返出液情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2、洗井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泵压、排量、出口量及漏失量等数据,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3、洗井时液量不少于井筒容积的两倍,直到进出口液体性质相同,洗井后观察30min以上,出口无压力和油气显示为合格,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八、通井(一)执行标准SY/T5587.5-2004(二)工序监控节点1、通井规规范;2、油管规范及长度;3、通井深度;4、下钻速度;5、遇阻情况及通井规描述。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1、通井规外径小于套管内径6~8mm、长度≥1200mm,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2、新井投产、大修后应通井至人工井底或人工灰面,其它施工通井至油层以下20米或设计深度,控制岗位为司钻岗;3、对遇阻井段应分析情况或通过打印证实遇阻原因,并经处理后再进行通井作业,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4、防止产生抽汲和压力激动,起下通井规时应平稳操作,管柱起下速度小于或等于20m/min,在距射孔井段100m内,起放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5、通井中途遇阻要缓慢加压,掌握悬重变化,加压不能超过30kN,试通二次以上,计算出遇阻深度,控制岗位为司钻岗;6、井口操作人员应该提前掌握井内管柱情况,当通井规距井口30~50m 提前倒下自封封井器,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7、起出通井规后,应对通井规状况进行描述,并记录清楚,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九、刮套管(一)执行标准SY/T5587.5-2004(二)工序监控节点1、刮管器规范;2、刮管深度;3、洗井液性质、用量及温度;4、出口返液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1、接近刮削井段20米时,用洗井液循环正常后边缓慢顺螺纹紧扣方向旋转管柱边缓慢下放至设计刮削深度,然后再上提管柱反复5次刮削,直到下放悬重恢复正常,同时,反洗井2周,至进出口液体性质一致,控制岗位为司钻岗;2、若中途遇阻,当悬重下降20~30kN时,应停止下管柱,接洗井管汇开泵循环,边顺螺纹紧扣方向旋转边下放管柱,反复刮削直到管柱悬重恢复正常为止,再继续下管柱,如仍遇阻,则记录遇阻深度并起出刮管器,描述刮管器情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3、下管柱时应平稳操作,管柱下放速度控制为小于或等于30m/min,下到距离设计要求刮削井段顶界以上100m时,下放速度控制为小于或等于5m/min,以减少压力波动,控制岗位为司钻岗;4、井口操作人员应该提前掌握井内管柱情况,当刮管器距井口30~50m 提前倒下自封封井器,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十、下绕丝防砂管柱(一)执行标准Q/SH1020 0474-2010(二)工序监控节点1、管柱结构;2、绕丝管规范及长度;3、充填工具规范;4、冲管规范及长度;5、下钻速度;6、绕丝下入深度。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1、下充填工具时,要保护好冲管接头,避免冲撞,以免损伤悬挂销钉,造成充填通道提前打开。
连接充填工具时管钳打住充填工具下部接头,防止正反接头脱扣,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2、下绕丝管柱速度小于或等于10m/min,冲管在油管内下入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并严禁磕碰,控制岗位为司钻岗;3、下井油管丝扣要涂密封脂,并上紧,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4、绕丝管于下井前打开包装,并进行详细检查,确保绕丝管完好,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5、根据设计要求,绕丝筛管覆盖油层顶、底界1.0m,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十一、高压充填防砂工具座封(一)执行标准Q/SHSLJ0474-2002(二)工序监控节点1、管柱结构及充填工具规范;2、下钻速度;3、座封压力;4、座封深度;5、座封效果。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1、充填工具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10m/min,充填工具避开套管接箍1米以上,控制岗位为司钻岗;2、下井油管丝扣应涂密封脂,并上紧,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3、座封时,正打压到8MPa、10MPa、12MPa,各稳压3~5min后上提管柱,如果负荷增加30~50kN,验证座封合格,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4、座封后,继续打压到18MPa以上,至压力突降,出口返液,打开充填通道,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